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指的是什么?

(2018-09-12 16:59:53)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暗指清王朝的即将灭亡

《红楼梦》的作者已经预感到大清国即将灭亡,他为了提醒读者,多次在书中提到“末世”一词。如贾探春和王熙凤的判词中都是“末世两字再者,作者还借冷子兴和贾探春之口两次说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暗指清王朝行将末世。

假如,书中所写真的是贾家败落,仅仅指一个贾府,那它怎么会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呢?更值得注意的是:贾探春曾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试想,如果这句话是说贾府,那皇帝下令抄家,算不算是“从外部杀来”?如果是,又如何会“一时是杀不死的”呢?这句话分明是暗指大清朝这个国家。“外部杀来”一句,是暗指其它民族对满族统治队级反抗。

再者,书中贾家各辈份的名字,也暗示着大清王朝的行将覆灭。如:贾宝玉一辈人的名字都是“玉”字旁,而下一代人的名字全是“草”字头。这是暗示康熙帝的这些皇子们,都是当“王爷”的命(古时“王”和“玉”是相通的,见第八题之第2小题),而下一辈将随着清王朝的灭亡,皇子皇孙们就要成为“草民”了

正是因为书中所暗示的,是大清朝的即将亡国;所以,作者才把贾家败落后的景象,描写得非常凄惨。如:“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白骨如山亡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他的目的是告诉皇子皇孙们,大清国一旦败亡,其后果将会与贾家一样悲惨,应提早做好准备。

其实,《红楼梦》中四大家族的姓氏——贾、史、王、薛,其谐音“贾史王学”,也是在暗说:“贾家的败亡史,就是大清国败亡的前车之鉴,皇家将要步贾家之后尘”。需要说明的是,书中的“王”家,即代指“皇”家。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书中是有暗示的;如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众人抽花签时,探春抽的花签上写着“日边红杏倚云载”。众人说:“我们家已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而贾家的元妃是皇妃,并非王妃。作者如此写,就是暗示“王”和“皇”在书中是相通的。再者,康熙帝也曾说:“胤礽为皇太子时,……服用仪仗等物,踰越礼制。竟与朕所用相等。致二阿哥心性改移,……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名不正、则言不顺”。此中的“二王”就是指二个皇帝。该句出于《孟子·万章上》: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可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假如贾家败落不是暗指皇家,那作者为什么要把贾家败落后的情景,写的那样凄惨呢?他是在诅咒贾家、或是与贾家仇深似海吗?

在书中,作者除了提醒皇子皇孙们,要早做准备之外。他还提醒达官显贵们说:“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如果不是写“改朝换代”,那“金满箱银满箱”的贵族,怎么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人皆谤”的乞丐?“训有方”的公子哥,怎么就落草为寇,居然还当上了“强梁”?“择膏粱”的千斤小姐,如何会“流落到烟花巷”?“为官的”为何会“家业凋零”? “有恩的”为什么就能“死里逃生”?贾家怎么就如同“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呢?这骤贵骤贱、暴富暴贫的场面,如果不是改朝换代,怎么会出现呢?

所以,作者所写的贾家败落,绝不是一家一户的败落,它指的是一个朝代的灭亡。正如脂砚斋所说:“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作者在书中曾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试遗愚忠”。那么,这个“愚忠”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秦氏在梦里说给凤姐的一段话。即:提醒皇子皇孙、达官显贵们,要作好“亡国后的准备”——这也是作者写《红楼梦》一书的“本旨”。

关于对清王朝即将灭亡的暗示,除了上文所说,还有以下诸多之处。如:第五回,宁、荣二公的灵魂嘱托警幻仙姑时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在此处,作者明显的把家和国联在了一起。宁、荣二公似在说家,实是说国宁国公有四个儿子(第二回),也只有长子贾代化这一支,因袭爵而仍然富贵;其他各支如贾芸、贾蔷等,早已是相当穷困了。荣公的后代也是如此,只有贾代善这一支富贵,贾菌等之家也已至贫。既然如此,二公如何要说“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呢?这分明是指大清帝国。

书中除了暗指大清国将要灭亡之外,还暗示了雍正皇帝将会成为亡国之君。作者借贾雨村对“仁恶”的论述时曾说:“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以上列出这些人物,不是亡国之君,就是篡国之贼;如果不是暗指雍正皇帝,还会是谁呢?一般情况下,我们每读至此,都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禁会想道:这样一部巨著,怎会有如此“画蛇添足”之笔呢?其实,作者在此是藏有隐意的。

还有,作者在《好了歌》中所写的:“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正是对明末清初朝代更替景象的描述。在明清更替时期,先是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朝,自立为皇帝。可是,还不到两个月,便是清军入主中原,李自成被赶跑,清朝当权者舍弃东北老家而定都北京。在作者看来,清朝现在又将灭亡。这不正是“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吗?太子胤礽从政多年,全力以赴协助其父康熙帝料理国事,在康熙帝外出平定叛乱及出巡期间,均是由太子代理国政;然而,他却因“鸡毛蒜皮”之事,两度被其父所废,最后由其弟弟胤禛“假传圣旨,夺取了皇位”。这不正是“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虽然,胤礽预感到大清国将要亡于雍正之手,但他也清楚的知道,这亡国的原因,也不能全算在雍正一个人身上,最主要的是八旗子弟们的纨绔腐化。所以他在书中才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是因为,书中的荣国府是暗指皇宫(见博文《荣国符暗指皇宫》),宁国府是暗指皇族(贾珍贾蓉的所作所为即指八旗子弟的“真容”)。作者认为,大清朝灭亡的原因,除了雍正篡位而带来的朝庭不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八旗子弟的腐败堕落(见后文)。否则,作者为什么说“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呢?脂砚斋也在此写道:“其意他人不解”。、

关于作者为什么会预感到大清国即将灭亡,请看下文。

本文节选自《解开红楼梦作者之谜》第二篇之二十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