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在如风

(2023-04-02 20:31:38)
标签:

情感

分类: 随感

自在如风

谷川俊太郎在他的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中写道:“生活太正经了,于是只好写诗。”
确实,每天的生活太正经了。教育别人,正经;接受教育,正经。正经,就容易端着;端着,就容易累;累久了,就容易心烦;心烦久了,看谁都面目可憎,自己也面目可憎。所幸,还可以读读诗,读读散文,读读一切可以愉悦身心或者收获智慧的文章。让心在阅读中自在如风,让身体轻盈。
许巍有首歌叫《像风一样自由》,其实谁都做不到像风一样自由,何况连风都是不自由的,还有墙在等着它。
说到“风”,就想起经常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庄子讲的那则“夔怜蚿”的寓言。大概意思是独脚的夔羡慕有好多脚的蚿,因为蚿跑起来毫不费力;多脚的蚿又羡慕无脚的蛇,因为蛇没脚就能跑得很快;无脚的蛇又羡慕无形的风,因为风毫无踪迹就能跑得很快;无形的风又羡慕明察外物的眼睛,因为风固然跑得快,但是跟眼睛一比就慢多了,想看哪里,一眼就看到了。明察外物的眼睛又羡慕内在的心灵,眼睛虽然看得远,但毕竟还是有限制,要是天黑了或者眼瞎了,那就看不见了。谁都比不上心,心可以漫游宇宙八方,没有它去不了的地方。
这种自在来去的生活状态或者说思维方式,就是逍遥。金庸《倚天屠龙记》中明教的光明左使为杨逍,光明右使为范遥。二人合称“逍遥二仙”,自在逍遥,飘逸潇洒,可不就是仙人风范么?
“人”,食用五“谷”则为“俗”,幽居深“山”即是“仙”。也就是说不过问世事者,更容易获得自由。问题是,我虽不是身居闹市,却也并非幽居深山,又该怎么办呢?
看来只有读文章了,张潮《幽梦影》中写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进入文章里去,也就是进入了山水之中。做不成一个“山人”,做半个“山人”也好。要不然,每天都被抛掷在尘世的喧嚣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除了压力还是压力,不疯掉,也会傻掉。读书,既是与作者相对,也是与自己相对。就像席慕蓉说的“我只是喜欢在忙碌与紧迫的一天之后,在认真地扮演了种种角色之后,可以终于在灯下,终于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拂拭掉心上所有的尘埃,与另一个自己静静相对”。
早上在学校食堂吃罢早饭,时间尚早,我第一次去看了看人工湖周围的兔子、鸵鸟和羊驼。它们搬过来好久了,我却今天才有了这份心情。它们那么可爱。我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只喊它们兔子、鸵鸟、羊驼。其实这也没什么,它们也不知道我叫什么,我在它们眼中,也只不过是个人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湖边的桃花开了,我仰头看了它们好一会儿。心里念着余秀华那句 “一棵树,会在何时怀上花朵?”风从枝丫间吹过,也从我的脸颊吹过,桃花的香我是留不住的,就像我留不住风。于是又想起席慕蓉的那句话——多希望能够把脚步放慢,多希望能够回答大自然里所有美丽生命的呼唤!
我不是一个自在如风的人,我只是一个努力去偷得浮生一刻闲的人罢了。可是就算用这一点点闲,我也会持续思考以下三个问题:我们要读多少书才可以让外表变得美丽?我们要走多少路才可以让内心变得丰富?我们要悟出多少道理才可以让灵魂变得高贵?
又想起林清玄的《清欢三卷》,他说:“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欢,惟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
那么,我的心灵在有意识地时不时地进行自我洗涤么?当萤火虫成群飞过,林清玄能把它想象成月光中掉落下来的精灵。而我生命中的萤火虫,都被我的眼睛忽略掉了啊。贫穷固然值得同情,但每天忙得忽略了桃花的香气、云朵的变幻以及萤火虫的微光,是不是也应该自我怜悯呢?
又想到张晓风的《孤意与深情》。她说:“在这个世界上,我终于慢慢明白,我能管的事太少了。”她说:“四十岁了,一身仆仆……不肯服输的心底,要对抗的究竟是什么呢?”是呀,我能管的也许只有自己的心,我能对抗的也许便是这心外的一切让这颗心蒙尘或者沉沦的东西吧?
逍遥、清欢,自在如风。永恒的境不离眼前之心,一朝风月即是万古长空。
生活太正经了,于是只好写诗;路途太拥挤了,于是只好读书。
白天,想要整个春山的花香;夜晚,想要整个海洋的月光。我要的东西如此廉价,却又价值连城。其实与其说是在喜欢花香和月光这种有些人不太在意的事物,倒不如说是在持守自己这颗对万事万物的珍重之心。
这颗心在,花香就在,月光就在,萤火虫就在,我就在。
张岱、刘义庆、李娟、刘亮程、蒋勋、许渊冲、周国平、许倬云……
捧起书来吧,管他春夏还是秋冬,就这样——自在如风。
2023.3.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