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权臣
(2022-09-01 15:12:38)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谈天说地 |
关于权臣
“臣”这个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它的古字形像一只竖立的眼睛。人在低头时眼睛就会处于竖立的位置,所以“臣”意味着要俯首屈从。它的本义指奴仆,因为臣与君的关系如同奴仆与主子一样。可是中国古代有一些臣子因为权力实在太大,就不怎么俯首屈从了,甚至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我们管这类臣子叫权臣,从严格意义上讲,诸葛亮也算是权臣,但因为他一生忠诚谦逊,与其他几乎所有权臣都不一样,所以不列入其中。今天我们只聊掌握大权且专横傲慢的臣子。
西汉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汉武帝托孤大臣,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目疏朗,胡须很美,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他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这个人极为严谨慎重,他每天出入宫廷,下殿门,行止固定。当时的郎仆射私下里做了标记,发现每次的位置竟然都是一样的。做到这样当然极不容易,能做到,当然也就极为可怕。汉武帝临终命霍光、上官桀、桑弘羊和金日磾作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政大臣。后来上官桀勾结桑弘羊想发动政变谋杀霍光,废黜昭帝,结果事情泄露。霍光族灭二人,从此大权独揽。霍家的势力大到什么程度呢?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霍光其实就是皇帝了。不过霍光确实很有才能,他对内重视农业生产,对外缓和与匈奴的关系,使被汉武帝多年用兵耗损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霍光作为权臣的最强案例是废昌邑王刘贺。汉昭帝刘弗陵8岁即位,21岁去世。刘弗陵膝下无子,于是昌邑王刘贺被立为帝,但刘贺胡作非为,毫无帝王之相,仅仅当了27天皇帝,就被霍光废了。大臣不为篡位而废天子这件事浩浩二十四史中只有两个人干过,一个是商代的伊尹,一个就是西汉的霍光。霍光能量之大,就是如此。刘贺被废后,汉宣帝刘询即位。汉宣帝即位之初,霍光表示要归政于帝,但宣帝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霍光过问后再禀报皇帝。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内心却十分厌恶忌惮,和霍光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有人说霍家被族灭,从他让皇帝有这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时便已经注定。后来,霍光的妻子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皇后,竟然背着霍光趁许皇后生产的机会买通医生毒死了皇后。霍光知道后却替她掩盖,令宣帝更为不满。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与太后一同到场治丧,以皇帝级别的葬仪将霍光葬于茂陵。可霍光遗孀还嫌不够气派,擅自将霍光的坟墓规格扩大,宣帝依然不动声色。
两年之后,霍家被连根拔起。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家一族被满门抄斩。霍皇后也被废,十二年后自杀,长安城中有数千人家被牵连族灭。
东汉梁冀
梁冀是大将军梁商之子,他面无神采,口齿不清,好酒贪杯,残暴凶妄,其风采与才能和霍光相比差之甚远。梁商的宾客吕放跟梁商谈了梁冀的很多短处,梁冀便对吕放怀恨在心,他派人在路上刺杀了吕放,怕被父亲知道后怪罪,便把刺杀吕放的嫌疑嫁祸给吕放的仇家,使吕放仇家的整个宗族及一百多个宾客全部被杀。汉顺帝死后,梁太后临朝,梁冀作为外戚开始操纵权柄,百官无人敢违抗他的命令。他先后立冲、质、桓三帝,专断朝政近二十年。
梁冀作为权臣的最强案例是毒杀汉质帝。质帝年幼却很聪慧,他曾经在群臣朝会时盯着梁冀说:“这是位专横跋扈的将军。”梁冀听了,就给质帝的汤饼(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面条)里下毒。当时药性发作,质帝痛苦万分,派人急速传召李固。李固问质帝缘由。质帝说:“朕吃过汤饼,觉得腹中堵闷,给朕水喝,朕还能活。”梁冀阻止说:“恐怕呕吐,不能喝水。”李固不敢动,质帝很快气绝身亡,死的时候只有9岁。李固伏到质帝的尸体上号哭并弹劾侍候质帝的御医,梁冀便又谋害了李固。上天欲使之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他大兴土木,兴建豪宅,金玉珠宝,堆满仓库;他广开园林,挖土筑山,尽情驰骋,游宴狂欢。他兴建兔苑,纵横数十里,谁触犯了这些兔子,就要犯下死罪。曾有一个西域来经商的胡人,不了解禁忌,误杀了一只兔子,因此被处死罪的人有十几个。各种机要事务,必须先征询他的意见才能定夺;皇帝宫中的卫士侍从,都由他亲自安置;百官升迁,都要先到梁府谢恩,然后才敢去尚书省;县官吴树给他提建议,他毒死吴树;太守侯猛接到任命没去拜见他,被他找借口腰斩;郎中袁著建议桓帝抑制梁冀的权势,被梁冀用竹板活活打死……
梁冀的结局是住宅被围,自己和妻子孙寿当天自杀。儿子梁胤、叔父梁让、亲信卫尉梁淑、越骑校尉梁忠、长水校尉梁戟等人,连同梁家及孙家的内外宗族亲戚全部被送到诏狱中,不论老少,全被处死,并暴尸街头。其他受到牵连而死的公卿、列校、刺史及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有几十人,梁冀原来的官吏和宾客被罢除官职的有三百多人,因之前朝廷上下基本都是梁冀的人,所以朝廷一下子空了。
梁家曾九人被封侯,三人做了皇后,六人做了贵人,出了两个大将军,夫人、女儿中有七人享有食邑,三人娶了公主,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达到五十七人。梁家的掾属人数比太尉、司徒、司空三公府的人数还要多一倍。这当然比霍光的家族还要豪横,但一旦失势,顷刻间便片瓦无存。
梁冀的家产被没收充公,数量相当于东汉政府一年租税收入之半。
北周宇文护
宇文护是北周初期权臣,周文帝宇文泰之侄。宇文护年幼时便端庄正直,且很有志向和气度,他替宇文泰管理家务,虽不施威,却能将内外治理得森然有序。他曾随宇文泰征讨侯莫陈悦,活捉窦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屡立战功。南征梁国时,宇文护率领轻装骑兵为先锋,日夜兼程,很快便进逼江陵城下。城中守军没料到大军来得如此之快,纷纷惊惶失措。宇文泰非常欣赏他,所以临终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宇文泰对宇文护说:“我如今已经危在旦夕,恐怕不久于人世。我的儿子们都还年幼,但是外敌内忧尚未平定,此后国家政权都托付给你,希望你勉力从事,完成我的志愿。”这与霍光面临的托孤情形类似。宇文护泪流满面,接受了命令。
当时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等都还小,人心不安。宇文护处理内外大事,安抚文武百官,人心逐渐安定下来。可以说宇文护是非常有才能的。公元556年,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禅位于宇文觉。宇文觉建立北周。拜宇文护为大司马,封晋国公,食邑万户。
宇文护作为权臣的最强案例是三年内连杀三个皇帝,这比废了一个皇帝的霍光和毒死一个皇帝的梁冀凶猛多了。
第一个被杀的是西魏恭帝拓跋廓,拓跋廓被迫禅位后被杀。终年21岁。
第二个被杀的是孝闵帝宇文觉。宇文觉觉得宇文护权力太大,多次率领武士在后园讲习擒拿动作。宇文护知道后对宇文觉说:“天下最亲近的人,都不过兄弟。如果兄弟之间自相矛盾,对其他人就更难以亲近。太祖(宇文泰)以陛下年轻,临终时把后事托付给臣下。臣下既然兼领家族与国家的重任,就竭诚辅佐陛下。如果能使陛下亲理朝政,威震四海,则臣下虽死犹生。只担心一旦将臣废除之后,小人得以逞其私欲,不仅不利于陛下,也担忧国家的危亡。臣下勤勤恳恳、进逆耳之言的原因,就是只想着不辜负太祖的遗托,维护国运的长久。没想到陛下不体察臣下的忠诚,忽然产生猜疑。况且臣下既为天子兄长,又担任国家宰辅,还能有其他什么奢望吗?希望陛下明察臣心,不要被小人之言所迷惑。”边说边痛哭流涕,过了很久才停下来。但是孝闵帝依然猜忌他。宇文护于是废掉宇文觉,然后杀之。宇文觉终年16岁。
第三个被杀的是明帝宇文毓。宇文觉死后,宇文护到岐州迎立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宇文护此时已官至太师。他上表请求把朝政大权还给明帝,明帝没有像汉宣帝那样推辞,而是答应了宇文护的请求。明帝有识见有胆量,宇文护很惧怕他。于是他悄悄命令厨子毒死了明帝。宇文毓终年27岁。
宇文护奉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从宇文泰担任丞相时起,国家设立了左右十二军。宇文泰去世后,左右十二军都受宇文护的节制,宇文护在自己的府邸屯兵防卫,比皇宫防范得还要严密。无论大事小事,宇文护都是先行决断再上报皇帝。宇文邕忍着,不发作。宇文护的儿子们个个贪婪,他们倚仗父亲的声威权势,残害百姓,毫无顾忌。宇文邕还是忍着,不发作。
公元572年3月18日这一天,周武帝宇文邕和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宇文护将入含仁殿问候太后,宇文邕说:“太后年事已高,很爱喝酒。不是亲近的人,有时就不准拜见。时喜时怒,脾气有点反常。过去虽然劝告过多次,但她听不进去。今天既然是兄长拜见,希望您再劝劝太后。”然后从怀中拿出《酒诰》交给宇文护。宇文护见对方说得诚恳,一点儿都没怀疑。他进殿之后便朗读《酒诰》来劝太后戒酒。宇文邕看他读得投入,突然用玉笏从后面暴击之,宇文护于是被杀。
宇文护死后,他的儿子柱国谭国公宇文会、大将军莒国公宇文至、崇业公宇文静、正平公宇文乾嘉,以及宇文乾基、宇文乾光、宇文乾蔚、宇文乾祖、宇文乾威等人全部被杀。
中国古代还有很多权臣,比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比如逼迫天子给他加九锡的桓温,比如一听他母亲说“张先生”三个字万历皇帝就会害怕的张居正,比如先是叔父摄政王又是皇叔父摄政王又是皇父摄政王迫使顺治封他当爹的多尔衮。但这些权臣的杀伤力皆不及以上三位,所以不再赘述。
霍光最少有四次保住自己家族的机会,第一次,不大量安排自己家族的人担任要职,避免猜忌;第二次,废昌邑王刘贺彰显了自己巨大的政治能量后,欲归政于宣帝时要真心实意,别走过场;第三次,最好不跟皇帝同乘一辆车,就算同乘也一定要足够谦卑,不让皇帝难受,以正名分;第四次,自己的妻子害死了皇后要向皇帝负荆请罪,并立刻辞职。但霍光把这四次机会都放过了,他始终攥着权力不撒手。他是如此,梁冀、宇文护、多尔衮等也都是如此。
张居正死后,张家被抄家,门早早被封起来,不少人被活活饿死。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剥夺其所有封号,并掘开了他的坟墓。
当霍光吓得皇帝如芒在背的时候,当梁冀拒绝给质帝拿水的时候,当宇文护杀死一个皇帝又杀死一个皇帝的时候,他们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家族最终的结局如何。按理说只要他们读过历史,也应该知道的。东汉的梁冀不知道西汉霍家的惨剧么?北周的宇文护不明白东汉梁冀的下场么?清代的多尔衮不清楚以上三人的结局么?他们应该都知道都明白都清楚,但他们就是往这条不归路上走了下去,貌似还义无反顾。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本位情况是很严重的。哪怕不做官,就是个行医的,也要被妻子称作“官人”;哪怕死了,就是个普通老百姓,也要住“棺材”,取升“官”发“财”之意。儿孙们为父亲或爷爷选墓地也要选风水好的,为的是庇佑自己当大官。有的朝代要求父亲必须活着才能让其儿子接班,结果一些老父亲哪怕就剩半口气了也得等到朝廷的诏书到了才瞑目而去,不然会死不瞑目。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既然对当官如此热衷,有这种死了都要权的执念,也就是想当然的事情了。至于这权力将把其带到何方,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2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