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感生命涤我心之狄仁杰

(2022-09-01 07:18:16)
标签:

文化

分类: 质感生命涤我心
质感生命涤我心之狄仁杰

狄仁杰生于630年,比大唐王朝小12岁。我对狄公感兴趣最初源自荷兰高罗佩的侦探小说,后来则源自武则天对其特别信赖的好奇。这个“东方福尔摩斯”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那可是女皇武则天呀。
现在都说“爽文”这个词,我觉得千古第一爽文,是狄仁杰的一生。
裁决积案,无人喊冤。
狄仁杰曾任大理寺寺丞。一年内,他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判决结果出来,居然没有一个人喊冤。我觉得这事儿不仅空前,而且绝后,甚至带有一点儿神道的气息。就算一个案件涉案人员一百人,也有一百七十个案子,就算一天都不休息,每个案子从研究入手到审理完毕大概也就两天的时间,好吧,我承认我对一些力量一无所知。两天一个案子,每个案子涉案人员高达一百人,咔咔判决,无人喊冤。我就问你爽不爽?
推荐人才,任人唯贤。
武则天曾让几位宰相各自举荐一人为尚书郎,狄仁杰便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狄光嗣。狄光嗣上任后非常称职。狄仁杰早年被贬官时路经汴州患病,他想停留半天治病,却被开封县令霍献可勒令必须即日离开。也不知这个霍长官跟狄仁杰什么仇什么怨,狄仁杰贬谪任彭泽县令时,霍献可又向朝廷苦谏,极力请求诛杀狄仁杰。这仇应该不小吧?后来狄仁杰回朝复相,却举荐霍献可任御史中丞。霍献可上任后也非常称职。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一心持正,任人唯贤,活得就是这样简单又不简单,爽不爽?
禁毁淫祠,说干就干。
688年,狄仁杰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遍布民间自行设立、不在祀典的远超法定规格的祠庙。狄仁杰讨厌这帮装神弄鬼的敛财之徒,上奏朝廷对其进行清整。他是怎么清整的呢?简单,点火,一烧了之。他烧了多少这种祠堂呢?一千七百余所,一天烧一所,得烧四年半,一天烧四所半,也得烧一年。就是这么酷。狄公只留下了四所,用以供奉夏禹、太伯、季札、伍员这些贤人,精神导向非常明晰。一言不合,说干就干,爽不爽?
面对非议,一笑何难。
691年,62岁的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说:“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按理说皇帝亲自给打小报告,这事儿可以知道呀。但狄仁杰的回复是“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武则天大为叹服。内心强大,实力也强大,不怕非议,更不会因他人的非议而腻歪自己,心眼儿向里不向外,活得清爽非常。爽不爽?
身陷囹圄,能屈能伸。
692年,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当时律法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当场认罪说:“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拿到口供,便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赶紧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自己的冤屈,塞入棉衣,请求狱卒将其送回家中。这才使得儿子狄光远有机会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召见狄仁杰问他为何承认谋反。狄仁杰说:“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这件事中的狄仁杰特别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那么有智慧,又那么有韧劲儿。此后,魏王武承嗣多次请求诛杀狄仁杰,但都被武则天拒绝。身陷囹圄,面对来俊臣这种人间恶魔,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让自己的余生都不被武则天怀疑,爽不爽?
一心为民,阳光人间。
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九州之一的冀州被攻陷。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想让他稳定局势。前任刺史抵御契丹的做法是把百姓赶入城内,驱使威逼他们修缮守城器具,百姓被“国家大义”的道德枷锁绑架,敢怒而不敢言。狄仁杰到任后,立刻下令百姓回家耕作,把抵御契丹的事儿交给官兵去做。孙万荣听说狄仁杰来了,且民心拥戴,不战而退。魏州百姓欢喜不已,争相为狄公立碑颂德。北风想吹开人的衣服,人却只会把衣服裹得更紧;阳光温暖照耀,人们自然会把衣服脱掉。狄仁杰一心为民,不战而屈人之兵,爽不爽?
不信妖言,坦坦荡荡。
唐高宗前往汾阳宫时途径妒女祠。当时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穿着华丽的衣服经过妒女祠会招致风雷之灾。皇帝出行,不可能穿的跟和尚一样朴素呀。并州长史李冲玄一想,既不能让皇帝换装出行,又不能招致风雷之灾。这咋办?他一拍大腿,想出个绝妙的馊主意——征发数万民夫,另外开辟一条御道。狄仁杰被气笑了。他在心里问候了一下这位李长官,有没有问候其家人就不知道了。他义正词严地说:“皇帝出行,有千乘万骑扈从,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还怕什么妒女之害?”李冲玄只得停止征发徭役。唐高宗知道这件事后感叹道:“狄仁杰真是个大丈夫啊!”狄仁杰正气凛然,不怕鬼神,爽不爽?
直责宰相,言语铿锵。
宰相张光辅讨平越王李贞的叛乱后,纵容部下的将士勒索资财,其他人迫于张光辅的威势,乖乖就范。可这一套在时任州官的狄仁杰那里不好使。张光辅生气地说:“你这州官怎敢怠慢元帅?”狄仁杰正色道:“您率三十万大军平定叛乱,却不能约束士卒,反而纵容他们对百姓施暴。越王李贞祸乱河南,现在死了一个李贞,却又生出了一万个李贞。那些被胁迫造反的人主动放弃城池,归顺朝廷,您为何要纵容贪功的将士,去追杀这些人呢?您就不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吗!”说到这儿已经很生猛了,后面还有更生猛的。狄仁杰没等对方回过神来又接着说:“我如能请来尚方宝剑,必要斩杀你这罪人。到时我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当你见惯了面对上级的唯唯诺诺之辈,你再品品这词儿,爽不爽?
硬刚皇帝,一片忠肠。
左司郎中王本立仗着受皇帝宠信,骄横跋扈。狄仁杰弹劾王本立,请求高宗法办这厮。高宗护犊子,下诏宽宥王本立。狄仁杰不愿意了。他说:“国家虽然缺乏人才,但却不缺少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何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放逐到无人之地,作为以后的忠贞之臣的警戒。”那意思我狄仁杰今天若是栽了,以后大唐也就不会有什么忠贞之臣了。高宗虽然比较糊涂,但还没到蠢的地步,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皇帝错了也不能惯你臭毛病,狄仁杰就是这么硬!爽不爽?
为国选才,目标导向。
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我希望找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宰相重任,您看谁比较合适?”狄仁杰说:“如果您所要的是文采风流的人才,那么宰臣李峤、苏味道便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您若一定要找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张柬之年纪虽老,却有宰相之才。”武则天一听,这老头儿这么厉害,就提拔张柬之做了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让狄仁杰举荐人才。狄仁杰拒绝举荐。他说:“我此前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武则天很诧异,问他:“我已经给他升了官了呀?”狄仁杰非常傲娇地说:“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人才,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武则天见狄仁杰如此郑重,就信了这个张柬之。于是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不久拜其为相。我看好谁,想重用谁,皇帝不重用我就不愿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爽不爽?
严惩不惧,功高不居。
李楷固、骆务整是契丹将领,曾带兵侵略唐朝边境,后来兵败降唐。法司觉得这俩儿家伙穷途末路才投降,没什么诚意,想依法论罪。狄仁杰知道这两个人是人才。他说:“李楷固、骆务整皆骁勇绝伦,若恕其死罪,抚以恩德,他们必会感恩戴德,为国家尽心竭力。”亲友怕他受牵连,都劝他别管闲事。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又怎能只为自己打算?”武则天见狄仁杰力荐,便赦免了二将。后来李楷固、骆务整扫平契丹,在含枢殿行献俘之礼。武则天大宴群臣,席间,她向狄仁杰举杯劝酒道:“这都是您的功劳。”狄仁杰说:“这全靠陛下威灵,将帅尽力,我又有什么功劳呢?”唉,这个狄仁杰,他怎么既这么有担当又这么会说话呢?看人家这个风度气度深度厚度精彩度,爽不爽?
鄙视男宠,威武霸气。
武则天曾把南海郡进献的集翠裘赏赐给男宠六郎张昌宗,张昌宗穿上当然就成了“鸟人”,集翠裘嘛。鸟人张昌宗和女皇一起玩一种叫双陆的棋牌类游戏。好巧不巧,狄仁杰来了,武则天就让他和张昌宗玩双陆。狄仁杰也不推辞。他说:“三局两胜,臣用身上的紫袍赌张昌宗穿的这件袍子。”武则天笑着显摆说:“他这件皮袍价钱超过千金,您这紫袍无法对等。”狄仁杰正色道:“我这件紫袍,是大臣朝见天子时所穿的服饰,高贵无价;而张昌宗的这件皮袍,只不过是因宠幸而得的赏赐。两件相对,我还不服气呢!”那架势你男朋友怎么了,我狄仁杰看着他不爽就得说。武则天被噎得啥也说不出来。张昌宗见女皇都吃了瘪,也就啥气势都没了,连连输给狄仁杰,集翠裘当然也就到了狄仁杰手中。仁者无敌,此言不虚。这事儿还有后文,狄仁杰出宫后,将集翠裘随手送给一个家奴,然后策马而去。在张昌宗面前,狄仁杰是站在鄙视链顶端的男人,先讽刺你,再赢你,最后把你的什么鸟袍子给奴才穿,爽不爽?
你说狄仁杰怼宰相怼皇帝怼鬼神怼空气,但武则天就是敬重他。她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狄仁杰想退休,一次次辞职,武则天就是不批准。我就像霸道总裁那样宠着你,宝贝儿,咱不辞职昂。她不让狄仁杰对他行跪拜之礼。她说:“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我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你说这词儿肉麻不肉麻?别人该在宫里值班就值班,狄仁杰不用。武则天不装了,她摊牌了,她也不怕别人妒忌,不怕别人说她偏心眼儿。她说:“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那可是“军国大事”呀,那可是“重要的军国大事”呀,都不好使,得是“十分重要”的,“九分”?边去!她都喊“狄公”了,你说别人能怎么着?
700年,狄仁杰去世,享年71岁。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她都会想起狄仁杰,她常叹息着说:“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呀?”说完就想流泪。我觉得她不是装的,她是真喜欢他,敬重他。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动物,杀了两个儿子,废了两个儿子,掐死了一个女儿,赐死了一个孙女,光宰相就杀了十四个, 流放了九个……几乎一生冷血。她先用来俊臣等酷吏打压拥唐人士,让人们几乎丧失了议论政事的勇气。然后民怨沸腾时再杀掉酷吏来争取民心。她在借酷吏之手杀正直之士的时候已经想好了何时给对方平反合适,政治手腕儿耍儿得那叫一个六。可在狄仁杰这里,我看到了她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而通过狄仁杰我也相信,真正政治生命长久的人,应该就是狄仁杰这种既有能力又一腔赤诚之人。他为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所有据理力争的后面,都是一个为天下而焦灼的滚烫灵魂。
狄仁杰虽然忠诚于武则天,但他心里一直想着恢复李唐正统。他千方百计保全李显,苦口婆心劝武则天立其为太子。当武则天终于将李显召回朝廷对狄仁杰说“朕把储君还给你”时,本来不用下跪的狄公狄仁杰因如释重负过于激动而拜倒在地,且半天都扶不起来。武则天抚摸着狄仁杰的后背泪流满面地说:“你不是朕的臣子,你是大唐的社稷之臣。”易中天先生说:“没有狄仁杰,她变不了这样。靠着狄仁杰润物无声般的规劝和调教,武则天慢慢变成了从善如流的开明君主。”
把百姓照顾好,把太子保护好,把天下打理好,狄仁杰做到了。
狄仁杰是仁者,仁者不忧;是智者,智者不惑;是勇者,勇者不惧。他有原则又懂变通,他心系社稷亦心系苍生,他断案如神,他求贤若渴,他不屑歪门邪道,他不怕达官显贵。他坦诚,忠诚,赤诚。他身上最有魅力之处便是这个“诚”字,他对人“诚”,对己“诚”。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坦坦荡荡,千秋凛然。
蔺仁基评价他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苏轼评价他说:“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
张商英将其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他说:“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狄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想读爽文,就读狄仁杰;想做真人,就学狄仁杰。这位“东方福尔摩斯”在历史的烟尘中是那样光芒万丈,令人不可逼视。想起腾格尔为《神探狄仁杰》献唱的那首《长歌一曲》中的几句歌词:“每次听到你,总是大风起。每次看到你,却又惊雷起。长烟落日山河壮,你在飘渺云里画里。”
大风大浪,狄公不惧。惊雷万里,狄公不惧。长烟落日,山河壮丽,狄公何往?云里画里。狄公去了哪里呢?我相信,像他这样强悍而质感的生命魂飘何处,何处,就是一片清平天地。
2022.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