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拿锤子的人
(2022-08-27 14:53:57)
标签:
情感 |
分类: 谈天说地 |
手里拿锤子的人
前两天看了电影《隐入尘烟》,很感动。无论是毛驴、喜字、鸟窝、电视四个意象的运用,还是两个苦命人相互取暖的一幕幕,都很有匠心,且诚意满满。打开评论,也多是好评。但在诸多好评之中,也有一些“消费苦难而已”这样的论调。没有苦难会说粉饰太平,苦难多多又说消费苦难。一些人的脑回路,我用激光扫描仪也分析不出来。
有人夸海清在这部电影中的演技很好,下面就有人说“你是我的神了解一下”。那意思这人也有出糗的时候。我不知道出糗与演技好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何况我也没觉得海清在出糗,她只是在力挺她喜欢的演员呀。一些人的思维逻辑是这样的,这人曾经有件事做得不够好,那么将来无论你在哪一方面做得足够好,他也会拿这件事来调侃你,或者污损你。换而言之,只要你曾经做得不够好,那么你这一辈子都不配把任何事情做好。虽然这个“做得不够好”也很可能只是这些人的主观界定。
董宇辉在直播间略带伤感地表示很想念原来的同事们,然后就有人评论说“演,继续演”。我觉得这些人要么就是清醒过了头,要么就是有受骗后遗症。而无论前者还是后者,目测都不会快乐。因为不相信真情,所以任何真情都是矫情;因为不相信善良,所以任何善良都是伪善。而形成“矫情”和“伪善”这种判断惯性的人,能开心才怪!
一天,佛印和苏东坡面对面打机锋。
佛印:我眼里有一尊佛。
苏东坡:我眼里有一坨屎。
佛印:我眼里有佛,是因为我心中有佛。
苏东坡:……
这个故事的真假我们不做考证,我们只看它想表达的意思。所谓心境即环境,心态即状态。你想看到的世界,就是你所处的世界。你愿意发现美,生活中的美就会涌现出来。由此观彼,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当然,我列举这个公案,不是否认生活中有丑恶,而是不去习惯性的看到丑恶,更不要人为去制造丑恶。欲除杂草,先种庄稼。我认为,减少丑恶的最佳方法不是挖掘丑恶,而是播撒善意。
我有一位年轻的同事,去年他第一年带毕业班时,跟学生家长直言自己前面只带过两年小班,今年蒙学校信任独挑大梁,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家长们清一色地鼓励他,说他一定能当好这个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后,我真心为这位同事高兴,也真心为这些家长高兴,当然最重要的是为这些学生高兴。因为他们既有坦诚的危机感满满的老师,又有温暖的信任度满满的家长。而在这种和谐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概率会走向成功。当然也确实成功了,因为他的学生今年毕的业。
我特别喜欢张晓风的那篇《我喜欢》。她列举了种种她喜欢的事儿,收尾句是“我喜欢活着,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我始终认为,我们悦纳他人,不是想让他人怎么样,而是首先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阳光。都说善有善报,我的理解不是结局如何,而是善良本身就是福报。
马克•吐温说:“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我说:“想骂人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
连看《隐入尘烟》这种质朴动人的电影都无感甚至吐槽的人,我还能说什么呢?当他心中无佛,那就离他远一点儿,切莫与他对坐。
2022.8.25
前一篇:倾盖如故
后一篇:总有那么一首歌之《真心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