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那么一首歌之《星空下的老房子》

标签:
乐评 |
分类: 总有那么一首歌 |
朴实中的温柔,简单里的珍贵
————听《星空下的老房子》
风儿轻轻吹,叶子轻轻摇,时光挂在老树梢。红砖、灰瓦、矮小的房梁,故事结满篱笆墙。路途遥遥, 谁还在远方?日子如水一样。当旋律又响起,伴着温柔的话语,记忆中你的样子,依然清晰。小雨下个不停,打湿了玻璃窗。我会光着脚丫在雨中奔跑。天晴后我看见了彩虹,看见雨后蔚蓝的晴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燕子在追着蜻蜓,晚上天空中开满了星星,我安静的睡去,在你的怀里。小雨下个不停,打湿了玻璃窗,我会光着脚丫在雨中奔跑。天晴后我看见了彩虹,看见雨后蔚蓝的晴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燕子在追着蜻蜓,晚上天空中开满了星星,我安静的睡去,在你的怀里。
2018年听到的牧云先生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特别喜欢;2020年听到了他这首《星空下的老房子》,也特别喜欢。
吉他轻轻,箫音亦轻轻,然后,牧云先生轻轻吟唱,娓娓道来。
“风儿轻轻吹,叶子轻轻摇。”一听到这两句就想起顾城《门前》中的几句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有些文字没有什么精彩经典的意象,也没有什么神乎其技的修辞,但读起来就是觉得美好而动人,温暖又浪漫。用“风儿”,不用“风”,不动声色中便让听众有一种拟人化的自然反应,显着格外亲切。而两个“轻轻”又给人一种特别温柔特别从容的感觉,再加上“叶子”这一自然界中的小巧而柔韧的物象,便更使得这两句流动着乡野之中的清新气息。
叶子是小巧的,年轻的;老树是高大的,苍老的。时光如此刻的风儿,抚摸着鲜嫩的叶子;时光如过去的风儿,吹开了树上的花,又吹落了枝头的果,将小树吹成了老树,又将此时吹成了往事。“时光挂在老树梢”中的一个“挂”字将时光人格化且有形化。《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中牧云先生将好听的故事挂在树上,《星空下的老房子》中他又将时光挂在树上,草木枯荣,生死匆匆。
“红砖”、“灰瓦”、“房梁”,“篱笆墙”,四个带着烟尘气的意象一出来,老房子的样子也就出来了。牧云先生很喜欢用多个山水田园类意象的叠加来铺设背景和传递思绪,比如他在其《游子吟》中唱道:“走过石桥,掠过麦田,踏着旅行的飞鸟”,比如他在其《云水谣》中开篇唱道:“蛙鸣、清风、残阳、小梦、山花、惊鸿、静水、暖灯”,当然还有其《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中的“早春微寒,踏着露水走走,采朵野花,放在你的床头”。“故事结满篱笆墙”一句用“结满”二字将“故事”人格化且有形化,从修辞上和内容上都照应了上文的“时光挂在老树上”。
“路途遥遥,谁还在远方?”当然是那游子还在远方,那游子是谁?那游子当然就是抒情主人公,也许就是歌者自己。日子如水一般无声淌过,且不舍昼夜,让这老房子更加衰老。“当旋律又响起”一句中,一个“又”字说明这旋律对歌者而言十分熟悉。熟悉的旋律,温柔的话语,这时候我想起你——我的老房子那如旋律般熟悉如话语般温柔的样子,感觉一切还是那样清晰。
“小雨下个不停,打湿了玻璃窗。”我像个孩子一样“光着脚丫在雨中奔跑”,也许只有在我的老房子面前,我才能如此放飞自我,自由自在。因为老房子是家,而家有着几乎无限度包容孩子的本能。
“天晴后我看见了彩虹,看见雨后蔚蓝的晴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听小雨敲打我窗是听觉,踩泥巴青春飞扬是触觉,闻芬芳于大地是嗅觉,看彩虹于晴空是视觉,歌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也充分调动听者的感官,让那听歌的人儿也仿佛能闻到老院子里那芬芳的泥土气息。
燕子调皮地追着蜻蜓,如同我调皮地踩着泥巴,燕子追呀追,蜻蜓飞呀飞,我则跑呀跑,踩呀踩,就这样嬉闹着,放纵着,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天空一朵朵开满了星星,每一朵都为我哼唱起催眠的曲儿,星光温柔,风儿温柔,老房子亦温柔。我安静的睡去了,在温柔的老房子的怀里,在你的怀里。
在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上,能安静的睡去,便是一种幸福。
歌者用“你的怀里”照应上文“你的样子”,与老房子直接对话,亲切动人。而最后“晚上天空中开满了星星”一句则照应了题目“星空下的老房子”。
风儿、小雨、七彩虹桥,红砖、灰瓦、蔚蓝天空,燕子、蜻蜓、满眼繁星。极朴实,极简单,但朴实中溢满了温柔,简单里彰显着珍贵。溢满温柔是因为件件有故事,彰显珍贵是因为常常被遗忘。
也许我们每个人需要的真的不必太多,有一座老房子,能容纳得下我们一个小小的梦便已足够。只是很多人并不这么想罢了,包括歌者。不然,他为什么要问“是谁在远方”呢?
想回到彼岸,又贪恋此岸,当我们纠结于此时,星空下的老房子,你是多么寂寞。
2020.5.7
(图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