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 |
分类: 任是数语也动人 |
悲欣交集且从容
——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要知道进士科是极难考取的。有“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之说,晏殊十四岁便考中进士,出道即巅峰,其才思可见一斑。后来他又参加了诗、赋、论的考试,没想到里面的好多题目他都做过,于是请朝廷更换题目考自己,他的才华和坦诚受到当时皇帝宋真宗的赞赏。
晏殊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的正式官名。宰相主政,枢密使主兵,晏殊身兼军政要职,是中国古代其他所有诗人词人难以匹及的存在。
但是仕途通达如晏殊,竟也有其感伤与孤独,这首《浣溪沙》便是明证。可见老天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心思细腻且爱动感情的人。
该词一共42个字,从字面上看,很好理解。翻译成白话文:填一曲新词便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无可奈何中百花飘零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翩然归来,我在花香小径上独自徘徊。
填一曲词,便喝一杯酒。也可以说喝一杯酒,便填一首词。前者酒是词的犒劳,后者酒是词的媒介。至于到底是因词喝酒还是因酒填词还是二者兼有,其实大可不必细究,我们只要知道词人生活很闲适,心情很愉悦,才思很敏捷就可以了。
第一句词勾勒了词人诗酒风流的生活情态,气度雍容,格调不俗。可是紧接着第二句却是“去年天气旧亭台”。我们的双眼看到什么,是取决于我们的心灵的。你拥有一颗什么样的心灵,就拥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你拥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就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词人看到的是亭台,却偏偏要加上“去年”二字。“去年天气旧亭台”本是平平无奇的一笔,不是什么高妙的写景,也不是什么动人的抒情,更不是什么深刻的议论,但因为这“去年”二字,便将词人带入了回忆之中。而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那些忘不了的曾经便会一时间统统涌上心头。
世上有很多事,最怕记不住;世上还有很多事,最怕忘不了。
词人具体想到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但只要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便油然而生。所以词人才忍不住问道“夕阳西下几时回”。诗酒风流的心境与物是人非的心境本来相距甚远,但因为有了“去年天气旧亭台”的铺垫,便显得自然而然了。诗词是浓缩的艺术,任何一句甚至一个词都不容小视,诸君千万留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感慨是所有有着强烈生命意识之人的共同感慨,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词人晏殊。古典诗词中夕阳可以指人生暮年。只是夕阳西下后可以第二天变为朝阳,重新灿然于东方;人老去后,却再不可能变回翩翩少年。
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也洒在词人的身上。他看到春花纷纷飘落,听去,却无声无息。人,不也是在不知不觉中便老去了么?李贺写道:“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欧阳修写道:“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美好的花朵,美好的青春,美好的容颜,美好的人生。可是春花易落,人生易老,不变的,永远是变化。
“无可奈何”意味着无所措手,无计可施,无能为力;意味着不想接受却只能接受,必须接受。“无可奈何”,应该是人世间最悲伤的一种情绪了吧?
词读到这里,失落悲伤的情绪已经完全覆盖了之前“一曲新词酒一杯”时的潇洒快意,相信每一位读者读到这里都会觉得词人会将感伤进行到底。但令我们没想到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却是“似曾相识燕归来”。落花当然令人感伤,但归燕却让人心怀宽慰。不是“飞来”,而是“归来”,既亲切,又温暖。何况这归来的燕子还像是旧相识呢。
同样是旧相识,天气亭台让人生出物是人非之悲,归来燕子则让人生出故知重逢之喜。人生,有憾又有趣。
词读到这里,我们才明白,词人并非一味沉浸在感伤中不能自拔。他看到了沉舟侧畔,却也看到了千帆竞发;看到了病树支离,却也看到了万木迎春;看到了落红纷飞,却也看到了燕子归巢……
且慢,不对。词人写的是“似曾相识”,依照常理,除非我们做了特殊的标记,否则是很难判断出燕子是不是旧相识的。这就说明,词人是从主观上希望这燕子是自己的旧相识。如此说来,词人也是在有意识地宽慰自己了。悲悲喜喜的人生,看来还是悲伤的成分更多一些啊。
词的最后一句是“小园香径独徘徊”。“小园香径”的意境非常美,但在这美丽的所在,词人却正在独自徘徊。他又看到了什么?他又想到了什么?他还会不会斟满手中的酒杯和生活的酒杯?我们都已经不得而知了。大面积的留白,任我们当中同样多情的读者去思索,去补充。
加缪说:“明知终有一死,让我们的一生活得像个笑话。”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正是因为明知终有一死,才让我们的一生活得像一场探索。人的一生到底拥有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拥有的和失去的哪个更多?也许想到这里,思而不得的我们也会像晏殊一样独自徘徊在铺满落花的小径吧。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弘一法师临终前三天在用过的三寸纸片的背面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这“悲欣交集”四个字,既是弘一法师的临终感受,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写照。落花无声,归燕有情,悲欣交集且从容。
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