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月空山》跋
(2019-07-16 11:41:39)
标签:
读书 |
分类: 没法分类 |
(也许最终也没能成书,但努力了就了无遗憾。感谢一路相随的你们。)
小时候,母亲就爱给我买小人书和童话故事书,什么《小精灵》、《哪吒闹海》、《薛刚反唐》,什么《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天一个新童话》等等等等。记得上一年级时有次发高烧,母亲为了给我解闷,给我买了小人书《东方大侠》和《中国书画名家故事》。那时家里穷,没有电视机,想看电视节目得早早吃过晚饭搬着小凳子去别人家占地方。所幸还有这些书可以看,有这些故事可以读。我家虽然没有电视,但小伙伴们谁都不如我知道的故事多。记得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我和几个小伙伴儿趴在场院里的草垛上,他们嚷着让我讲故事,我给他们讲《太阳东面月亮西面的城堡》。我眉飞色舞地讲,他们津津有味地听。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可以说,我的童年就是在与小人书和童话书的厮混中度过的。
后来开始慢慢接触《西游记》和《水浒传》,开始似懂非懂地看《聊斋志异》。母亲经常到地摊上淘人家看过的《知音》、《读者》类的书。小学四年级那年,上初中的二姐给我买回了《雷锋的故事》和漫画版的《史记故事》。在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阅读成了我的一个难以割舍的习惯。
上初中,我曾疯狂迷恋过金庸和古龙,为英雄好汉们的壮怀激烈激动得几乎喷出血来。我还读了大量三毛、刘墉和林清玄的作品。为他们的细腻打动,被他们的哲思征服。再后来又接触到鲁迅先生的杂文和小说。我也学着用先生的眼光去审视这个见怪不怪的世界。
高中,我读了《红楼梦》,小时候一读就头大,所以高中才好好地读了一遍。此后,我又读了《平凡的世界》和《活着》。孙少平的奋斗精神和福贵活下去的信念给了我太多力量与感动。
大学读的书类型更多。《史记》《资治通鉴》类的史书,《武经七书》类的兵书,《古文观止》类的古典散文著作,各种人物传记、各类心理学著作等等。那套附有译文的《资治通鉴》整整二十本。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才读完,当我把最后一本还回学校图书馆的时候,不由地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参加工作后,为了教学需要,也是为了涵养性情,我又老老实实地读了一遍《论语》和《诗经》。而《唐诗鉴赏辞典》和《宋词鉴赏辞典》更是被我翻了个烂熟。
曾国藩认为读书不做摘记,读也白读。我有四大本和两小本读书笔记。从高中到如今也零零碎碎地写了很多鉴赏感悟类的文字。
写作十几年来,常有一些同事中的知己或一路相随的读者朋友问我是否有出书之想,我都摇头说不敢。因为我虽然读过几本书,也写过一些东西,但自知鉴赏能力有限,文字功底一般,与出书的距离还是比较远的。
不过近两年随着写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得到了一些文字水平较高朋友的肯定与指点,于是出书的胆子就渐渐大了起来。
我把以前写的文字认真整理润色,又把以前想写却一直没有动笔写的“总有那么一首歌”系列写了出来,便有了这三十万字。之后,我又一字一句校对润色了几遍,这才是呈献给读者朋友您现在的模样。
我所品评的诗词佳句和名著人物,也许各路名家均已品评过,为避免拾人牙慧,所以我就更感性地去还原各个作者或人物的内心世界。能令读者或脸生笑意,或眼含泪滴,或沉思不语,则我愿足矣。
个人比较喜欢的几十首歌曲,也被列入了我的鉴赏范围。配乐的鉴赏不是不专业,是特别不专业,但愿没有错得离谱。但歌真的是好歌,朋友们可以把这些歌找来听一听。
我还年轻,阅历见识尚浅,文笔功夫有限,所以有些观点难免幼稚,有些语句难免粗糙。将《踏月空山》付梓成书,确实惶恐之至。但不弄斧到班门,又如何得到方家的指点?
感谢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给我向前走的信念与勇气。
真心期待您的批评与指点。
张春晓
2019.7.16
前一篇:《踏月空山》自序
后一篇:你好啊,张朴卿!1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