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李敬泽《小春秋》(一)

(2019-06-11 06:29:40)
标签:

读书

分类: 文学鉴赏
先行往往成先烈
——读《纪念律师邓析》
《道德经》有云:“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百姓愚蠢了才好控制,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喜欢实行愚民政策,可偏偏有些知识分子他们不愿意被愚,也不愿意看到百姓被愚,所以他们就像《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男孩一样说起了大实话。那个小男孩有没有被打屁股我们不得而知,但邓析先生因与统治者发出不一样的声音而被杀,却是实实在在的事。邓析先生死了,我觉得一个人为捍卫真理而死也算值得,只是我担心的是,那些他原本想引领上探索真理之路的百姓,在他死后却过上了“平静”的幸福生活。
有人说,一个专制的国家确实是平静的,但是平静得像是墓地。邓析先生只是想证明那个世上至少还有一个有灵性的人活着,他骄傲地攥着真理想展示给所有人看,但他忘了统治者手里攥着刀。而刀比真理要冰冷得多。
房龙为《宽容》写的序言中那个勇敢的想去探索外面世界的年轻人,被宁静山谷中那些愚蠢自封的人们砸死,尸体也被丢到了山崖脚下。等年轻人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他已经尸骨无存。
只有解放全人类,最终才能解放自己。先行者总是被误解被损害,早早被大众抛弃。
历史就这样悲壮地前进着,让人叹息,然后久久无语。
房龙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我也希望,希望像邓析,像那个勇敢的年轻人一样的人能够有一方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地。但愿这希望不是奢望。

着急上火只为民
——读《孟子的选择题》
有人说《论语》是玉,《孟子》是水晶。这当然是想说前者温润,而后者尖锐。
两部著作风格的不同,其中当然有作者个性差异的因素,但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孔孟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礼乐制度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攻取杀伐的情形还不够严重。而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礼崩乐坏,生灵涂炭。春秋时主要用兵车作战,而到战国时已经有了骑兵。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春秋时齐桓公称霸凭借的也就是500辆战车,而到了战国末期的一次大战动辄就是动员几十万军队,孟子面对的社会现实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所以孟子着急,这一着急也就促成了《孟子》一书疾风暴雨式语言风格的形成。也许孟子有时有些强词夺理,但他只是想快些拯救那个时代而已。明白了这一点,再去读《孟子》,你就不会再说他是愤青了。
这份急于救世的情怀,应该换得人们的理解与尊重。
孟子在《孟子 公孙丑下》中曾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如此自信,但是他屡屡碰壁,没有一个君王愿意买他的账。孟子就更加着急。着急的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一心想着救民于水火的孟子像个推销员一样的到处推销他的学说。但他还是失败了。如海子所说,他一无所获,空留一身疲倦。
他关于善与恶的选择题,也许太绝对,但确实是无法背逆的。因为善恶本就是泾渭分明的啊。
我是流氓我怕谁
——读《寡人有疾》
我们的孟子老师确实太疲倦了。他是那样一腔热血,刚猛无匹。但他碰到的一个个王却要么猥琐,要么懦弱,要么无赖。说“寡人有疾”的王是齐宣王。这位无赖毫不掩饰自己对钱色和地盘儿的热爱。这位大哥想的是你孟子不是到处劝人要高尚嘛,我就不高尚给你看。孟子老师也真是有耐心。他表现得很从容,但是我为他这种从容感到难过。孟子面对的是怎样一个世道啊。攻城略地的兵家,严刑峻法的法家,挑拨离间的纵横家都喜滋滋地捧到了饭碗。只有孟子,睁着布满红血丝的眼睛耐心地劝着这些根本就听不进他说话的一个个王。
蔡桓公是不认为自己有病才听不进扁鹊的劝告。而这位齐宣王却是明知自己有诸多的毛病却不屑去改。且大有卑劣嘲讽高尚之意。
“寡人有疾”的潜台词是你孟子不用对我进行道德绑架,我就是俗人一个。你不用苦口婆心教我做什么君子,我就是个小人。你要还想劝我施行仁政什么的。我就干脆跟你说我就是朽木,就不麻烦你孟子老师雕我了。不用你管我,我是流氓我怕谁?
面对这样一位主子,孟子也只有沉默。孟子不是革命家,不可能去革他看不惯的所有事物的命。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些王身上。而这些王呢?
这些王想的是多占土地称王称霸,你却劝他爱惜老百姓,别攻打别人。孟子挑战的不是一个个王,而是人的占有欲。也就是说孟子是在挑战人性。他又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所以最后,口才极佳的亚圣也只能叹息一声,看着生灵涂炭的王土,转身走进苍凉的余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