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读书 |
分类: 任是数语也动人 |
谁复挑灯夜补衣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秋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半死桐》
贺铸生活清贫,亡妻赵氏生前经常在灯下为其缝缝补补,贺铸二十九岁那年曾经写过一首《问内》的诗,说的是赵氏在夏日蒸暑天里,就开始翻出贺铸的“百结裘”打补丁。
“百结裘”就是有很多补缀的皮衣。可见贺铸之清贫,也可见赵氏之贤惠。
贺铸一生官位卑微,且多是外放任职。夫妻两个,聚少离多。
1098年六月至1101年九月,贺铸因母丧,依制停官在苏州闲居,他把赵氏接到苏州,恩爱夫妻,这才有了较长的一段团聚的时光。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太过短暂。1100年赵氏不幸病故,葬于苏州郊外。妻子死后,贺铸在同年北上汴京述职,再返苏州时,看到妻子的新坟,写下了这首《鹧鸪天·半死桐》。
最后两句可以这样翻译:躺在空床上愁听南窗外的雨声嘀嗒作响,还有谁再来为我连夜挑灯缝补衣裳!
无论生活多么不如意,只要自己最亲最近的人对自己不离不弃,这生活就有趣味与暖意。贺铸无疑是幸福的。可以想见,做官在外的贺铸,在凄凉冷落的时候,定是用贤妻赵氏那挑灯补衣的背影来为自己取暖。
可是这样贤惠的妻子却离自己而去了。这原本可以长一些的聚首竟是这般短暂。每一次,贺铸都会在相聚之后匆匆离开。每一次,盼君情切的赵氏都会抓紧丈夫在家的这段日子为他缝好一切应当缝好的衣服。而这一次匆匆离开的,却是赵氏。终于有时间陪你了,可是,你已不能等我。
风雨凄凄,一灯如豆。你的背影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贺铸曾在四十六七岁时以一首《惜余春》表达对远方妻子的思念。词中有这样两句:“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而在《鹧鸪天·半死桐》中,则成了“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哪怕是相隔三千里,也总有重逢之日。而今却阴阳两隔。除了自己身赴阴司,再无相见之时。即使能再相见。恐怕也是“纵使相逢应不识”了吧。
人死如灯灭。灯可挑亮,人,却不能复生。
窗外的雨滴如泣如诉,窗内的贺铸,也不禁泪落潸然。他把絮被盖了又盖,却还是觉得浑身发冷。他多想再看到妻子挑灯补衣的背影。多想啊。
谁复挑灯夜补衣?
没有谁,再也没有了。
如果,你能读懂这其中的无奈与酸苦,那么,就请把爱人的手握得更紧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