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我”
(2019-01-07 21:33:10)
标签:
时评 |
分类: 谈天说地 |
勿“忘我”
“忘我”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极为专注的学习工作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养成学问和铸就事业。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专注,不过请不要忘我。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忘我的人往往不爱惜自己。
过劳死的人往往是忘我者,按理说自己最应该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但既然已经“忘我”了,当然也就不把身体状态放在心上了。过劳死的危险人群有九种。“工作狂”也就是忘我者排在第二位。
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北京市的知识分子长达10年的健康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2岁降至53.3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在深圳年龄为51.2岁,比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还低2.14岁,比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广东省平均寿命76.52岁低25.32岁。
这些知识分子基本上都是各领域的精英人才。他们的智商不可谓不高,但他们的“健康智商”实在堪忧。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前辈子拿命换钱,后半辈子拿钱换命的还是大有人在。
弹过吉他的人都知道,吉他长时间闲置不弹的话一定要将琴弦放松,这样才能在想要弹时保持弹性,若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不仅容易变音,也容易拨断。吉他之弦如此,生命之弦亦然。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保持生命之弦的弹性,这样才能持久弹出优美而有力的旋律。
乐此不疲,乐此不疲。在此敬告各位,我们可以乐此,但一定不要不疲。忘我者啊,请你爱惜自己。
二、忘我的人常常忽略应该在意的人。
其实很好理解,忘我者连自己都顾不上,又怎么会记得多陪伴那些自己本应在意的人呢。因忘我投入工作而忽略了对父母的惦念,对爱人的呵护,对孩子的引领,且很自然地认为家人和爱人一定是理解自己的。这样的人不仅自私,而且可悲。
为什么自私?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无论是搞艺术还是做事业,如果仅仅为了体现个人奋斗价值,而忽略了情感因素,那就是自私的。何况当你非常忘我地做自己的事情时,总得有人为家庭的其他事情付出辛劳。
为什么可悲?因为我们投入来,投入去,无非是为了让自己以及自己在乎的人生活得更好,但我们连起码的陪伴都很难保证,还谈什么生活得好呢?南辕北辙,岂不可悲?
你可能会说我这样投入,这样忘我,这样搏命,也是为了我在乎的人呀。而且我感觉他们挺理解我的呀。问题是,理解归理解,情感的缺失毕竟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因为总觉得自己在乎的这些人是理解自己的,就更纵容自己去理直气壮地忽略他们。然后恶性循环。
孩子好不容易取得了一次特别大的进步,你没顾上鼓励,那么你干事业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不会给他(她)带去骄傲。
爱人情绪不高,你连一句慰问的话都没有,那么你事后说一万遍你爱他(她)又有多大意义呢?
父母老病,你总是没时间去看望。虽然父母总是说你忙自己的就好,他们都能应付得来,但其实他们真心盼望你能回去看他们一眼。
关注,就要有所回应;爱,就要有所表示;惦记,就要常去看看。你没陪伴,孩子已长大了;你没慰问,爱人已心灰了;你没在意,老人已过世了。人生太短了,很多事情,根本来不及遗憾。
理直气壮,理直气壮,若理不直还气壮,早晚会伤人伤己。忘我者呀,请你不要不在意。
既会伤身体,又会伤感情,勿“忘我”,好好爱惜自己和值得你去爱惜的人吧。
不要总想做完这件事再说,人生,经得起多少等待?!……
20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