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质感生命涤我心之贾谊

(2018-04-10 17:40:53)
标签:

历史

分类: 质感生命涤我心

贾谊

贾谊,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便以文章成名,被郡人称赞。二十一岁时被汉文帝召到中央政府任博士,在所有的博士当中,他是最年轻的。汉朝的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每当汉文帝提出问题让诸博士们议论时,许多老先生还未组织好语言,贾谊已经长身而起,对答如流。他学识渊博,引经据典,让其他博士都心悦诚服。汉文帝非常高兴,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是比博士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可以说贾谊之风头一时无两。但后来他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终年三十二岁。

我常常为文人们的脆弱而悲叹,又常常为他们的热忱而感动。

他们完全可以平凡而幸福地活着,但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让他们无法停下早已疲惫不堪的脚步。

他们是那么容易感伤,又是那么容易兴奋。就像杜甫,他一次又一次地为国家的满目疮痍而落泪,丝毫不顾忌什么形象。而一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就“漫卷诗书喜欲狂”。

贾谊的《过秦论》雄健非常,读来如闻金石之声。任谁都会觉得《过秦论》的作者必定见识不凡,壮怀激烈。可是他却早早地抑郁而死。天乎?人乎?而竟己乎?

有人曾问我:像贾谊这样写出如此大气磅礴之作的文人在生活面前,何以这般脆弱?我思考了一会儿回答他说:贾谊这样的人不止一个。写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样壮志昂扬诗句的曹植抑郁而终,写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样自信刚健诗句的李贺同样抑郁而终。也许是因为他们遭受的打击实在太多,也许是因为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实在太大。文人多为理想主义者,他们不想妥协,不想抛弃自己的信念。而不妥协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革命,要么崩溃。他们无力革命,只能就此崩溃。

问话者沉默不语,解答者也喉头发苦。

人生太难了,太难了。有几人能做到永远坚强,永远高昂着高贵的头颅呢?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考虑的是苍生疾苦,文帝问的却是鬼神之事。这是诸多如贾谊一般的知识分子经常遭遇的困境。至尊不过如此,尔等何去何从?

当种种遭际挤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文人们就试图去寻找精神上的依靠。于是,以前有过类似遭际的人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屈原因受小人构陷,有志难伸而选择投江而死,贾谊在汨罗江边想起屈原的“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再联系自身的遭遇,也不禁悲从中来。而被贬的刘长卿在过长沙贾谊宅时想到贾谊的坎坷浮沉,也不禁吟出“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的郁闷之句。当贾谊凭吊屈原,泪落沾襟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到自己也会成为后世文人凭吊的对象呢?

屈原走了,贾谊走了,但无论如何,由他们构建的精神屋檐却成为后世一个又一个失意文人的避雨之处。

《过秦》千古,贾生万年!历史的漫漫长路之上,印着多少文人蹒跚却坚定的足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