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切勿忽视文体意识《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P3-6
(2018-05-29 16:21:37)
标签:
教育 |
“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切勿忽视文体意识(周一贯)P3-6
1、不能忽视文体意识的依据:
(1)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文心雕龙·定势》中有言:“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意思是说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旨趣,总是随着文章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由不同的情意来确立文体,并依着不同的文体来成就不同的气势。
(2)文体
《辞海》的解释是文章的体裁。具体地说,文体就是对文章和文学作品样式的总称。
(3)文体论
“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老子曰:‘言有宗。’墨子曰:‘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里的“宗”和“类”即指文体。
北齐颜之推认为文体与文章是同时出现的:“夫文章者,原出于五经。”
宋代倪斯强调:“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生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
宋代秦观:“夫所谓文者,有论理之文,有论事之文,有叙事之文,有托词之文,有成体之文。”
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
(4)教学大纲、课标要求
1956、1978、2000、2011
(how)增强文体认知,根本在于将文体认知渗入语文教学各个方面之中,处理好听说读写与文体认知的潜在关系。
2、教材编排
现行教材基本上不以文体类别编排······而是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线划分不同的课文类型。容易忽略课文的文体特点。只有认清体裁特点,才能更有效地分类训练。
3、课文选择
第一学段要多选“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第二学段以阅读“叙事作品”为主;
第三学段则要“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说明方法”。
韵文类(儿歌、儿童诗、现代诗、古诗)
文学性散文(寓言、童话、神话、民间传说、故事、散文、小说、剧本和科学文艺)
非文学性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4、语体特色
记叙文:叙述语体。要求准确、具体、清晰、有序,必须把事情的经过、事物的特点有条理地说清楚。
议论文:议论语体。强调严密的逻辑性、思辨性和说服力。
说明文:科技语体。对语言的准确、清晰、简洁要求很高。
应用文:事务语体。强调应用目的,用语务求简明扼要。
文艺性作品:文艺语体,语言形象、生动、风趣,有极浓的生活气息。
诗歌:重韵律,富有音乐性。
戏剧语言:富有动作感。
故事语言:口语化。
5、教学设计——文体有别,教法各异
6、习作指导
阅读教学有强烈的文体意识,能多方面渗透,使学生充分感知文体特点和写作规律,悟到一些写作技巧,把不同体裁的习作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