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蓬蒿]风光记忆:集资

标签:
杂谈三线建设历史风光厂 |
发生在1997年9月份的风光电工厂(4433厂)职工集资,是笔者工作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三线”企业“先天不足”的痼疾,风光厂与不少“三线”企业一样,当时已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企业连年亏损;流动资金枯竭,原材料无钱购买,设备无法维修,生产难以为继,包括为载人航天工程配套项目在内的生产任务也陷于停滞状态;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拖欠职工医药费无钱报销;无力交纳电费,供电部门三天两头下达催费停电通知单……。企业举步维艰,工厂生产及职工生活都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
面对濒临破产的困境,7月份刚调整上任的企业新领导班子没有消沉和退缩。工厂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脱困之策,提出了“分灶吃饭,壮大主体,转换机制,分片盘活”的工作思路,并明确:当务之急是把为包括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任务在内的生产线启动起来。
“时穷节乃现”。面对濒临破产的困境,风光人以“载人航天任务就是军令,祖国的利益、企业的命运高于一切”的无私奉献精神,行动起来了。你一千、我八百……,短短五天时间,即集资110多万元。看着集资名单上一个个熟悉的姓名,笔者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眼睛湿润了:有些职工常年有病,因无力交纳昂贵的医药费而不住院,硬挺着、扛着,这次却交了集资款;许多职工生活拮据,平时省吃俭用,这次不仅拿出了自家多年的微薄积蓄,还动员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为工厂集资;更有不少离退休老同志,把自己下半辈子的保命钱也拿了出来……这不仅仅是一笔笔的集资款,这是职工对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对企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啊!职工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付给了我们,把企业的希望、前途和命运托付给了我们啊!
集资,把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体员工及家属的心紧紧地拧在了一起。“逆境求生、自救图存”成为了全厂上下的共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抓生产、拓市场、抓新品、搞改革……...。不到一年时间,企业把百万余元的集资本息全部还清了。
还清集资款的当天晚上,不爱喝酒的笔者独自为自己斟了一杯酒。喝着喝着,不轻易动感情的笔者落泪了:不仅仅是为卸下了这300多个日日夜夜压在自己心上的100多万元的重负,更是又一次为员工对祖国、企业的忠诚所感动。
时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总指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黄春平得知风光厂员工集资启动生产、保航天任务完成的情况后,提笔为风光厂写下了“风光艰苦精神,令我十分感动”的题词。
![[山海蓬蒿]风光记忆:集资 [山海蓬蒿]风光记忆:集资](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海蓬蒿]风光记忆:集资 [山海蓬蒿]风光记忆:集资](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注:此文刊登于2009年4月21日由中国振华电子集团主办的企业报——“振华报”,这次作了个别文字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