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振中名师工作坊
王振中名师工作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80
  • 关注人气: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教育部长看过来|一位50岁支教老师的爱国建议:不要再让年轻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应该大力支持45岁左

(2018-12-08 05:35:21)

请教育部长看过来|一位50岁支教老师的爱国建议:不要再让年轻教师到偏远地区任教,应该大力支持45岁左右的教师去农村支教!


推荐语:

  当今,在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来了又留不住,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就近年来各地教师招考的现状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城里学校一职难求,偏远地区学校的职位则很少有人问津。如果不是偏远地区学校教师编制的吸引力,那么情况会更糟糕。前一段时间,李镇西老师在《李镇西:早就知道现在的师范生素质大不如过去,但没有想到竟然如此不堪!》一文中已有感慨,农村师资现状已经到了非常糟糕的境地。

  面对当前现状,仅仅靠提高待遇、局部政策倾斜是不够的,效果也是很难奏效的。靠免费师范生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也不见得非常有效,也有年轻人为了孩子和未来,不顾一切而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有免费师范生任职约定期一到就离开农村学校,很难坚守乡下。面对这一切,如何去改变(善)?

  前几天,一位网名叫“安然”的网友——50岁的支教老师给我写了一封信,提出他的独到见解与积极建议,希望教育部长、教育管理人员和更多教育工作者能够看到。他希望我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出去,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声音。对于他的积极思考和爱国建议,我深表赞同,也非常敬佩!希望有更多的人转发这封信!

张老师:

您好!

我现在河南淅川支教,我想您肯定对淅川这个县有所了解,它是河南省的贫困县,实际上他们的县城并不穷。(小编:其实任何一座县城都不会很穷。)

今天,我想跟您讨论的问题是关于年轻教师的分配问题。


A.刚毕业大学生不适合到边远地区从教


现在国家一直是把刚招考来的大学生分配到农村、山区等偏远地区,一是因为这里缺人,二是为了锻炼他们。但这样做最总是留不住人的,这样使得农村教育界越来越缺人。我认为,刚毕业大学生不适合到边远地区从教的原因有二。

其一,农村边远地区不利于年轻教师的能力培养和快速成长。大学生被孤零零地分到一个偏远的学校,面对交通、网络、信息的闭塞,他们没有意志力,激情被抹杀,自然没有成长可言。而县城级别以上的学校才是磨练他们的好地方,那里各方面条件和制度有利于他们快速成长为合格的老师。城里的条件也让更利于年轻一代思想、行动与时俱进,在满足年青人虚荣心的同时,重要的是让他们思想进步,看的更远,学的更多,更适合做教师!(小编:倾听时代的声音,把握时代的脉搏,一个跟不上时代的老师永远教不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其二,我们要为年轻人的婚姻和生活着想我们把孩子都零散地分到农村或山区里,男孩和女孩不易见面,他们怎样建立家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像淅川这儿的乡镇要离县城一二百里地,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孩子又怎能愿意回去,他们怎么又能在那里安家呢?假如他们能在那里安家,他们的孩子将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所以说把年轻的教师分配到边远地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而且这样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敢从事教育事业!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文章里说他们村里的学校有两个女大学生,长的很漂亮,就是找不到对象,其中原因不言自知!还有我们这里有一位老师家的女儿通过信阳招教考试,却被分配到信阳山区,他爸爸心痛不已,说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把女儿调回来,要么就辞职不干!由此看来,把年轻教师分配到偏远地方,不仅是年轻教师的痛,也是他们家长的痛。如果再这样做下去,农村将更缺教师,那中国的农村教育将更令人堪忧! 


B.最好把年轻教师都分配到城镇以上的学校


因此,我有以下设想:最好把年轻学生都分配到城镇以上的学校。

其一城镇以上的学校更有利于加强专业训练与指导,再对年轻教师委以重任,利用任务驱动,可以让他们很快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其二城镇的环境给他们创造了成家立业的有利条件,也为他们的下一代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每个年轻人都向往都市生活,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很好的教育环境。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毋庸置疑,城镇的教育资源与条件明显要比农村好一些。现实中,为了孩子的教育,一些年轻教师甚至会辞去农村工作,去私立学校或培训机构谋职。

其三城镇的环境也为他们的年轻教师的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毕竟每个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都不容易,无论父母还是年轻人,都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环境,一下子把年轻教师分配到农村偏远地区工作,不符合社会和家庭的期许,也不符合社会心理学。


C.召唤45岁左右的教师去偏远地区支教,提升农村教育


那农村教学怎么办呢?我想这样,国家通过制定合理的优待政策,给予更高的礼遇和荣誉,召唤45岁左右的教师去偏远地区支教,而且尽可能大批量地去支教。

这个年纪的老师早已成家立业,子女教育问题基本已经解决,已无太多的后顾之忧;他们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娴熟的教育技能,而且更有爱心和耐心;他们已不再好高骛远,更愿意提高个人的理想情操,升华个人的人生价值。

这个年经的老师去支教对农村教育非常有利,能让农村学校拥有大批成熟优秀的教师,这对中国教育均衡发展大有好处的,也会对中国教育良性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现在支教的学校是县城学校,学校规模较大,会有各种各样活动。这么多的学生,老教师有时候的确力不从心,有些时髦的事情老教师的确难以再胜任(我这个50岁的老师的确有这样的感受)。通过真诚交流,我发现学校里的45岁左右的老教师是非常愿意支教的,并非他们是想避免淘汰,而是想更好地发挥自己长处,奉献自己的余热。这种想法是真实的教育情怀,是对提升个人价值的真实愿望,是朴素的,也是高贵的。

 

张老师,您说我说的对不对?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提到日程上来?赶快改变一下我们的方法,让中国的教育有个良性发展,让农村孩子也得到良好的教育!

  我早有这样的想法,可苦于在这里太忙了,没有时间写,今天偷闲,赶紧写,有想法憋在心里不说,也挺闹心的,今天一吐为快!

希望张老师把这封信发出去,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我的建议。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教育部长和教育管理人员能看到这封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