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理课磨课心得

(2018-06-30 20:26:07)

伴随着第三次磨课的到来,我们地理教研组的磨课进入了尾声。现总结这三次磨课的心得体会和反思:

一、磨课心得

 1、“磨”教材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我感觉到教学过程中要深刻理解教材,抓住关键、分清主次。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同组教师对相同教材见仁见智的理解。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

2、“磨”教法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在执教人的三次试教后,执教人要对自己本轮磨课进行反思,听课者进行讨论。研讨的时候,教研组长要求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于是各种教法一一亮相,一些年轻教师的大胆设想和创新思维也找到了用武之地。经过认真分析,进一步完善,找出各个课堂中的教学“亮点”并进行整合。执教人再次从上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反思和自我诊断,吸取各方意见,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3、“磨”手段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每一次面临公开课,我们总会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但有时不免做得花哨。在这次试教磨课后,发现了这个问题,通过考查试教的效果,我们能明显地看到课堂所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量、质量以及展示时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后的课件制作中,我们都注意了这方面的问题。通过磨课我们为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度”。这样才能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收到理想的效果。

4、“磨” 精度

磨课是一个艰苦的反复修正的过程。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及教研之中。对自己的说课、讲课认真回忆、思考,向大家简析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某些问题请大家讨论,并虚心听取参与教师的评议,对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作必要的解释,要作好记录,发现失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通过磨课,我认识到一堂好课,必须注意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要注意选材和情景设置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二是问题的设置要有效,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聚焦点。

5、“磨”协作

磨课的过程往往是一群智者对话的过程。研讨活动中,整个组的老师们被捆到了一起,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寻求对策,思想不断受到碰撞,学术气氛异常活跃。在此过程中,个体的行为变成了群体的行为,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了开放,在强调发挥集体智慧的同时,又提升了教师个人的主体悟性。作为执教者,在写出教案后,经其他同伴观摩后再度修改完善,这样进步的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其他参与“磨课”的人也同样受益匪浅,教师们通过参与磨课,全程了解了一堂好课是怎样“磨”出来的,这是平常的校内听课所难以企及的境界。

二、磨课反思

1、“磨课”也存着一些问题。比如,这种集中“磨课”一周毕竟时间有限,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平时每周都要上十几节甚至更多的课,每节课都精雕细刻这确实是不现实的。但如果每个学期去精心“磨”几节课,我想我们教师的收益是巨大的。

2、磨课的过程使我深深地意识到:悉心研究一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而是在“解剖”、在“理解”课的内涵。在反复实践中不断地感悟、反思、积累,增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质的理解,促进了教师可持续发展,促使教师不断专业成长!“磨课”应该是在“磨”字上做文章,既要磨,就要有一股磨劲,我们要把磨课的重点放在一个“研”字,一个“改”字。通过磨课,也许我们在磨课中教学的方法变了,但教学的方向却没变;也许我们教学时知识的存在方式变了,但是教学的本质没变。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不能“浮”的,也是不能“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它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馈。

3、磨课更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光是单纯的上研讨课或单纯的与教学同伴进行分析,没有每位教师发自内心的体会和感想,再多的“磨课”也是达不到提高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目的!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鞭策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在课后进行体会,还要把上课过程中的“优”与“缺”进行言语组织,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为自己的教学活动积累珍贵的资料,注意自己教学中的各个方面,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几天磨课下来,我深切感受到:所谓的“经验”,不仅仅是“经历”了多少,更重要的是“体验”有多深!

全组人在第三次听侯老师课后都有深刻的感受,这节课在反复的修改和打磨后变得十分完美。首先,本节课环节齐全,无论从导入,新课讲授到总结和练习题方面都非常完整。其次,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都注重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时刻都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第三,本节课重点突出,经过侯老师精心的设问和精美的图片引导,各个教学环节非常流畅,学生思维活跃,且积极与教师进行思维对话。最后,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大胆将总结的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积极思考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且之后学生对相关练习题的回答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非常好,真正做到了和谐课堂,大范围的提问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快乐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