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2021-02-18 11:32:23)
标签:

贵州

安顺

云峰屯堡

云山屯

屯垦

分类: 西南华南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云峰屯堡包含本寨及云山屯村两部分,上集我们说了本寨,下集就说说云山屯村。因为旅游团一般都去本寨(含博物馆)那里,这样云山屯就显得比较清冷。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云山屯村,村域面积15.36平方公里,毗邻云峰屯堡景区,在云峰屯堡的西南方向。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我们顺着上坡的台阶往村里走去。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云山屯村共有前后两个屯门,前屯门也称为“大屯门”,是用巨石垒砌而成,两旁的寨墙高大约7—8米,厚约1.5—2米,寨墙全长1000米左右;上面有炮眼和垛口,各处制高点还有众多的哨棚。
  大屯门上刻有“云山屯”三个大字。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云山屯古建筑群,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2005年9月,云山屯村被国家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云山屯村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是明代军屯、商屯遗存的实物见证和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主要由民居、寺庙、屯门、屯墙、屯楼、古街道等组成,建筑风格既有江南的门、窗、楼、室等细节在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融入了贵州特有的石头建筑的特点。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屯内街道为石板路面,两侧是石头柜台的商号,沿街的四合院、三合院均有石墙围护,屯内有四通八达的石巷连接各家各户,构成屯墙、院墙、民居为一体的自成封闭的屯堡防御体系。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屯内还有高台戏楼、财神庙、祠堂、中药铺以及完整的民居建筑,每个单体建筑和院落置垂花门、雕花隔扇门窗等精湛的木雕、石雕工艺,都是江南建筑风格与当地建筑结合的产物。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民居下部修有简易厕所,仔细看还写有“一次一元”字样(感觉国内大部分地区已经 过了收费厕所的阶段了)。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走不多远,看见“古戏台”。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古代,村民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极其单调,故许多村寨都建有戏台等文化设施。每逢  年节,村里都要搭台唱戏。这在现在,我们也能在许多村庄看到。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元代,云山屯村已有人居住,居住者皆为当地土著,那时只有数十户人家。明洪武十四年(19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率军入黔,消灭元残余梁王统治,平定西南。但屡克屡叛,遂设屯田驻军。征南大军到后,当地人逃散,傅友德下令其中一支部队在此地驻扎,后逐渐形成村寨。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为了让将士们安心屯田戍边,使军士“有亲属相依之势,有生理相安之心”,不至于逃散、脱籍,当时法律规定“正军”、“军余”必须携带妻室儿女;无妻室的,政府予以婚配。这样成千上万将士及家眷所建立的屯田形式便为“军屯”。这是明朝西南屯田中最早的一种形式。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军屯建立之后,与贵州众多的少数民族土司势力相比较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不能永固江山,于是朱元璋便“调北填南”,把江南一带无土可耕的贫民、无业游民、犯罪的富户尽数迁移入滇黔屯田,由政府按规定分发给土地、种子和农具,种出的谷物除上缴政府的税粮外,剩下的由屯田移民自己支配,这种屯田形式称为“民屯”,也被称作“调北填南”。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江南和中原一带,根据史书记载,明洪武年间进入贵州的移民在160万人以上,永乐年间在35万人以上。另据《安平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设“平坝卫”,因“地广人稀”,由湖广的长沙等地实行“三丁抽一”的办法,发配到平坝卫。偏僻遥远的贵州就这样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移民。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些移民中,一部分是军屯将士的家眷亲属,一部分是内地的良家子弟。他们的到来,一方面扩大了屯堡人占有的土地和势力范围,稳定了军心;另一方面,来自内地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方式一下就冲进尚在半原始状态的贵州,极大地带动了贵州的发展。汉族的比例也第一次超过其他民族,成为贵州人口的主体。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明初,政府只在贵州设立卫所。随着“民屯”的展开,开始设置郡邑,“卫所治军,郡邑治民”。对于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来说,朱元璋的“调北征南”只是权宜之计,而“调北填南”才是长久之计,是一种更为深谋远虑的治国安邦的策略。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明代军屯无论是规模或组织管理,都达到中国屯垦史上的一个新高度,更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可以说,是明初的移民真正开发了原先处于半原始状态的贵州,或者说贵州的大开发肇始于明初的屯垦及移民。
  这是我们这次旅游的一个意外的收获。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清朝建立后,明代的卫所屯田制度已不复存在,失去政权为依托的卫所军户自然也转为民户,成了普通百姓,但原来的屯、堡、铺、哨却按旧时称谓沿袭下来,前代屯军的后裔仍住在屯堡之内,其建筑风格、语言、服饰、婚丧、节庆等习俗并未因改朝换代而受到冲击、改变。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我们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云山屯就是一个人建在山坡上的村寨。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现在我们来到“碉楼”和“洋房”处。院门外方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墙上还挂着“住宿部”的牌子(看来可以接待啊)。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就是“碉楼”了。完全用巨石垒砌而成,窗户特别小,一看就是军事防御设施。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主人热情邀请我们进“洋房”参观。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墙上挂着具蜡染风格的国画。这些都是可以出售的。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应该是蜡染图案吧。中间那幅是孔子画像。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在工艺布画下面留影。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在院墙的石头窗框中留影。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注意看,这是街道地面的排水设施,设计得挺巧妙啊!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捧的是什么?
  原来这在当地叫“引子”,多用于蘸糍粑吃,很香啊!其类似于芝麻。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说到这里,索性再就屯垦的话题多说几句。   
  屯垦,其实就是以巩固边防为主要目的而实行的一种土地开发利用形式。即在国土边疆军事要地,以驻军和移民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等作物,发展农牧生产,供应军需给养,实行兵农结合,抗御外敌侵扰。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中国的屯垦具有悠久的历史。远自秦汉,就开始倡导边疆将士在驻地垦荒种田,积谷养兵,并招募内地百姓移居北部疆域垦荒务农,实行军屯、民屯相结合。2000年前的西汉,根据晁错建议,汉武帝令60万将士在河套地区屯田,创建了河西走廊的军垦事业。以后历代相承,特别是汉、唐、元、明、清各代,均把屯垦戍边作为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屯垦,这种形式的存在有它的历史必然性。
  古代交通不便、运输困难,边防驻军所需食粮要由内地运送,不仅供应难以及时,而且沿途耗损消费极大;最好的解决办法即为就地生产以供应消费。一般说来,边境荒闲可耕地很多,因此,利用军队就地生产,保证粮食自给,就成为历代兵屯的基本共同特点。除此之外,移民徙边或征募百姓进行屯垦,也是历代经常采用的屯垦方式。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屯垦,对一个民族、国家政权来说也因此具有了战略意义。 
  屯垦的实践表明了屯田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作用。 以兵屯为例,它有利于巩固边防。因此,在历代沿边不安全地区以至险要地带,驻军设屯成为了一种“必须”。历代王朝深知“屯垦兴,则国防巩固,屯垦废,则边防松乱。”因此均视屯垦事业为安邦定国的大政方略,常抓不懈,代代相继。由此可见,屯垦并非今日才有及当代的发明,而是早已有之,绵延两千年。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对于国家而言,屯垦戍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种有利于民族、有利于国家的举措。但对于参加屯垦的头几代人来说,则意味着要作出重大牺牲和巨大付出。现在我们看到的云峰屯堡,在贵州省已处于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的较发达地区,正是由于他们的留驻(云贵两省屯垦移民了200多万),从那时起开始改变贵州的民族人口的比例。但600多年前他们初开发之时,这里还是荆棘丛生的不毛之地。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他们在这里开天辟地,不但要生产自立,而且还要防备袭击随时准备自卫,可以想见,当年他们无论是眼泪还是鲜血都没有少流,他们是为民族付出重大牺牲的先辈,值得我们尊敬。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屯垦,这并非中国的特殊现象,世界各国亦然。如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前苏联的东部移民、以色列的屯垦等等。由此可见,民族的兴旺与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移民们的付出与牺牲,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与移民们的汗水、泪水、血水流洒成正比。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由此想到,许多事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回首,要站在民族、国家的角度来观察,如果只拘泥于个人小我的得失,便很容易钻入牛角尖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尤其要指出的,我们要对历代为国家、民族付出的移民们表示真挚的敬意(也包括对我们自己参加屯垦的牺牲和付出),不能对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有丝毫不尊的亵渎。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些孩子都是当年参加屯垦的先民们的后裔,是她们的先辈们披荆斩棘,为后代创造了今天的天地。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几位汉子在屋里小酌,屋内还挂着字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很富足啊!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脸上挂着幸福笑容的屯堡后人。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家门口摆放着巨型酒坛,看来是个豪饮之家(能这么喝酒,可见生活水平不低)。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扶着古旧的木板房,思绪回到了古代……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家咖啡馆说了,“留门等你”(意即欢迎再来)!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行走在街巷中,站在后面的那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这堵石壁非常漂亮,当然我们人也漂亮。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如果我们能从旅游中获得人文历史知识,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那就是物超所值了。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要离开云山屯了,与文保碑合影。
云峰屯堡(下)——贵州行(安顺)24【原创】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