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2020-04-22 22:39:04)
标签:

罗布人

罗布人村寨

尉犁县

海子

烽燧

分类: 东北西北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2019年6月30日,我们从库车出发东行,至库尔勒转向南,过尉犁县。
  因为昨晚发生事故,虽说人没事,但田师傅的车需要修理,并要办理理赔等相关手续,不能再走,故裴经理紧急调度,换了一辆车继续走行程。
  今天要游览的景点叫“罗布人村寨”,位于尉犁县城西南35公里,距库尔勒市约85公里。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又叫罗布淖尔人。顾名思义,罗布人当然与罗布泊有关。罗布人的祖先正是在罗布泊干涸后,从罗布泊迁移而来的。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与外界隔绝的海子群之间,封闭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他们“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
  清乾隆二十二年,参赞大臣哈拉纳追剿乱兵,在沙漠的海子里发现了这些“土著人”。清末,作为独立形态的罗布人已不复存在,他们逐渐融入了维族之中。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如今,沙漠中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出游客中心后就看到这座用木头搭建的骆驼形象,它头部后面的身子上,系上了许多船桨。看来骆驼和船都是罗布人生活中最为密切的用品。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村寨第一门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大门,兼有揖纳八方之意。中间嵌有“阿不旦”三个字。这个阿不旦是村寨的名称,但此处并非真正的阿不旦,真正的阿不旦村在若羌县米兰镇。
       100多年前,在环境恶化的重压下,罗布人举族撤离了"水草丰美"的伊甸国——渔村阿不旦。阿不旦是罗布人心中的圣地,是他们祖先的古老的家园。如今已沦为沙漠。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因为临时换车,那车来得有点晚,这样我们出发也就相应地晚了,故这一天路上没停顿,一直到晚上进入罗布人村寨才吃上饭(也说不清是午饭还是晚饭了)。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既然罗布人捕鱼为食,那么罗布人村寨里的烤鱼就不能不尝。他的烤制别具特色,用新疆特有的红柳串起来烤,味道特别香,这是因为它既有普通羊肉串的香味,又有红柳的清香。罗布人的烤鱼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更绝的是古法烤鱼。沿鱼腹剖开但鱼脊相连,用细的红柳枝将鱼展平,像插上新的肋条,粗红柳枝一端沿鱼脊肉穿过,另一端就插在沙土里。像是张开了翅膀的鱼压弯了红柳,正好被一小堆燃烧的枯胡杨烘烤。
  “除了盐,要是撒了其他调料,就不是罗布人的烤鱼”。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胡杨,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香,耐旱耐涝,代表着生命顽强。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人们赞扬胡杨是"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这是一棵一亿五千万年前的胡杨树化石,罗布人后裔阿不都说它是塔里木河胡杨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汉代烽火台
  罗布淖尔有许多烽火台的遗存。传说这里很久以前也有一座高台,可能是驿站的瞭望塔。又有传说,一对逃婚的年轻人迷了路,饥渴到了极点,他们发现一棵青草,于是就顺着草根向下扒去,扒出了一块白石头。突然,白石下涌出一股泉水。后来,汉兵在此建造了烽燧,守卫着丝绸之路。再后来,有人盗走了那块白石,清泉就干涸了,故这块白石又叫“化水石”。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西域第一大烤坑”
  它高4.5米,直径9米,状如砖窑。2013年4月29日,在新疆首届罗布人烧烤节上,这座大烤坑一次放入116只羊,一次性烤制完成,烤出的全羊色泽金黄,成功地诠释了“天下羊肉尉犁香”的声誉。当场拍卖得善款28万余元,全部捐给雅安地震灾区。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午门
  第二道门是村寨的主门,也叫“午门”。原来,当太阳光穿过门洞正好是“午时”,那时大鱼潜底,罗布人此时休息不打鱼。
  午门采用的是罗布人船形帽的造型,们的两旁是鱼骨栏杆,突出了罗布人“以鱼为粮”的生活主题。罗布人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他们认为,鱼是人类的祖先,也是代表男女性生殖的象征。
  上部木人图的意思是男子在追求女子。两边分别是阴阳门,男根充满生命力,女性生殖赋予神圣感。远古时期人们对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产生了对两性神秘的崇拜。进的时候男子进左边,女子进右边。出的时候,都要从右边出来,表示对女性生殖的崇拜。
       而这顶帽子就是罗布人特有的顶戴——长寿帽。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午门下的装饰除了有鱼、渔网外,还有羊头啊!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说文解字》中对“美”的解释就是“羊大为美”。
  在《说文解字》将“美”字归入“羊”部,称“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义。”从许慎这个解释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即是“羊大为美”。再说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装饰物来扮美了。当时最美的打扮是“戴羊角”,形成了以“羊人为美”的审美观点。
  这点在罗布人这里也有明显的体现。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塔里木河?水有点少啊!别忘了,现在还正在新疆的汛期呢。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塔里木河上有座吊桥,我们从桥上进入主景区。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有人叹息:南疆的河是悲壮的,它们永远到不了浩淼的大海,沙漠才是它们最终的宿命。塔里木河静静流淌,这条记忆之河,上游是叶尔羌,灌溉了古西域丝绸之路的盛况;下游是罗布泊,见证了古楼兰无声无息的消亡。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塔里木河与渭干河在这里交相辉映,用这个河岸的弧形来构图。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这就是罗布人赖以为生的海子了。由于塔里木河漫滩溢流,沙漠中就形成了许多鱼类丰饶的小海子(湖泊)。于是就有了打鱼人,即罗布人。千百年来,沙漠里虽然出现过不少文明城邦,但罗布人都与之插肩而过。他们插芦苇为穹,凿木作舟,摹兽而舞,不知汉唐。他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部落式的生活。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在沙漠边缘的胡杨树。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望无际。塔克拉玛干沙漠在维吾尔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100多年前将其称为“死亡之海”。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我们也体验一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虽说已经是傍晚时分,但沙漠中仍然炎热难耐。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不过,天再热也没有我们的热情高。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还有一些人不但不怕热,还向沙漠深处走得更远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只见脚印,不见人迹!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白天,塔克拉玛干赤日炎炎,银沙刺眼,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80度,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旺盛的蒸发,使地表景物飘忽不定,沙漠旅人常常会看到远方出现朦朦胧胧的“海市蜃楼”。
  据测算低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极端稀少,几乎整个地区都缺乏植物覆盖。在沙丘间的凹地中,地下水离地表不超过3~5米,可见稀疏的柽柳、硝石灌丛和芦苇。然而,厚厚的流沙层阻碍了这种植被的扩散。
  沙漠四周,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柽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大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这里有游玩项目——骑骆驼。我们有两位团友上了骆驼了。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老古兵说了,骑过马,这个骆驼也得骑骑……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有团友坐在高沙丘上,目送两位渐行渐远。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他们一会儿走到沙丘下面……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一会儿又爬上了沙丘顶上。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如果骑得人多的话,还可以体验一下编队行走的乐趣。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区间车还在不知疲倦地接送游客。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站在沙丘高处,眺望刚才来的吊桥。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沙丘上留下了匆匆过客的脚印……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转了一大圈,他们回来啦!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骑骆驼的“下山”,另有一拨团友正在“上山”。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这位男子,坐在海子边上的大树下,正在看手机呢!看看,连这么偏远的地方都有信号!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别看是大沙漠,只要有水,一切便都活分了起来,有水则灵啊!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热爱劳动,人到老年仍耕作不息。他们带着用野麻编织的网和鱼叉、大头棒,划着卡盆下湖。捕鱼回来,一任全村各家随意取食,食尽再捕,不分彼此。罗布人没有货币概念,主要靠物物交换。罗布人的物质生活条件极差,但是他们的适应能力极强,他们靠罗布泊水域和周围的湿地及其原始胡杨林繁衍生息。
       白胡子罗布老人就坐在草棚下,他们会手工制作一些小东西售卖。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长寿是罗布人的一大特点,由于他们世居于较为偏僻的罗布泊地区,远离环境污染,百岁老人甚多。这些老人虽然老态,但是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楚,性情乐观、豁达、豪放,仍可闻乐起舞,纵情歌唱。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往回走了,在小路上突然邂逅了羊群!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人家并不把我们当回事,因为这是人家的地盘,你们只是来做客的!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坐在区间车上,天气还是比较热的,这是沿途的风景。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回到游客中心。咦,她们在哪儿呢?这样的取景角度别出心裁啊!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现在看明白了吧?她们刚才是怎么取景的了!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游客中心墙上的灯箱,上面镶嵌着罗布人村寨的美景。还是俯拍的角度好啊。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罗布人村寨——新疆行(尉犁县)58【原创】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