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2019-08-04 00:56:33)
标签:

杂谈

布尔津

滑雪

乌苏啤酒

比瓦

分类: 东北西北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前文我说过,从富蕴到北屯,再从北屯到布尔津,额尔齐斯河一直陪伴着我们。
今天中午,我们要赶到布尔津县城吃午饭。
  “布尔津”,蒙古语,意为苍色之水,布尔津河水清波涌,沿岸森林茂密,呈苍色。在卫拉特蒙古语中把三岁公骆驼称为"布尔","津"则为放牧者之意。当地哈萨克语还称此地为“奎干”(为汇合处之意),因布尔津河在这里汇入额尔齐斯河。
  离布尔津还有一段路时,额尔齐斯河变得愈加宽阔,河水流着流着河床也似乎变成浅滩,水流在众多树丛中穿行,树丛在水流中生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啊!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有人曾这样形容:“在布尔津这里,河水变得宽阔而又舒缓。河谷滋生着大片的次生林,胡杨少有高耸的、光滑圆润的树肢,更多的是鼓胀粗放的虬干,历经几十年的雨雪较量,显得斑驳黝黑。水边红柳一丛一丛高过了人,那柔长的枝条恣意地伸开,青翠漫妙的身躯在水中留下了朦胧的倒影。”
  多么富有诗意的描述。诗意倒是浓浓的,但现实却很残酷:像这样的河床浅滩是根本行不了船的。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不要以为这是扯闲篇,我先把这句话放在这里作为伏笔,后面说的故事跟这个自然现象有关系啊。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下车后先来到布尔津县中俄老码头风情街,首先看到一面长50米、高3.5米的花岗岩文化墙。它展现了布尔津县景区景点、民俗风情。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布尔津县属阿勒泰地区,位于中国版图“鸡尾”最高点。其北部是阿尔泰山的最高峰友谊峰,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下图拍摄的这个部分显示:布尔津镇位于地图的下端,也就是布尔津县城的所在地。喀纳斯及禾木都在布尔津县的北端,闻名遐迩的五彩滩就在布尔津县城西面不远。布尔津县有21个民族,7.2万人口。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这首《布尔津新赋》更是吸引了我。
  看中间这一段:“人若问:何为童话城?天须蓝净,不须擦拭,便无纤尘。地须碧野,绿毯常铺,岁岁更新。河须环绕,不枯不竭,不溢不滥。城不须大,楼不须高,屋宇皆彩顶,庭院皆花园……”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布尔津素有“童话边城”的美称。俯瞰布尔津城,是不是“屋宇皆彩顶,庭院皆花园”?你是否会有进入有童话世界的感觉呢?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文化墙的这一段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这里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有意思啊,没想到!
  究竟什么情况,文化墙上没有说,那就查查资料吧。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原来有位名叫单兆鉴的人,早在1993年,首先提出“滑雪的发祥地可能在中国阿勒泰地区”这一命题,此后经过长达10余年的艰难考察,完成了《阿勒泰地区具备了人类滑雪起源的一切基本条件》的研究。同时对阿勒泰古老的毛滑雪板及其配套器具、对阿勒泰古老的滑雪文化进行了挖掘、总结与推广。
  2010年3月5日,他获得由国际滑雪组织颁发的“单兆鉴——对世界滑雪运动做出贡献”的奖牌。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2015年,1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滑雪历史研究专家联名发表了《阿勒泰宣言》,阿勒泰作为人类滑雪起源地这一观点再次广泛得到国际公认。2018年国际滑雪历史协会授予单兆鉴先生“世界滑雪历史研究终身成就奖”,这是该协会最高的荣誉奖项,他也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人。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滑雪运动起源于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但单兆鉴证明,人类滑雪起源地在中国阿勒泰地区,改写了世界对人类滑雪起源地的争论。
  单兆鉴认为,阿勒泰地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滑雪地域,具备人类滑雪起源的一切条件。如阿勒泰自然条件好:雪期长,地势有一定坡度;狩猎者面对茫茫雪原,雪过腰身后,狩猎者必然要把木板等工具绑在脚下行走,在行走中滑动,由此逐渐演化成滑雪运动,雪橇等滑雪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的生活工具。
  另外,阿勒泰民间有关于滑雪的完整诗歌,阿勒泰的文物、岩画等历史遗迹也表明,早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这里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的滑雪运动。
  请看岩画,注意左上角的图案。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2005年,阿勒泰市一位农民在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敦德布拉克发现岩画,其中绘有4人尾随牛马等动物的图形,有3人踩在一长条形物件上,手持一根长棍。专家判读下来认为,岩画绘制的是脚踏雪板及手持单杆的"滑雪"人,其姿态与目前阿勒泰地区部分蒙古族、哈萨克族农牧民的滑雪姿态有惊人相似之处。
  专家们由此认定,敦德布拉克滑雪狩猎的岩画,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反映滑雪场面的考古资料,这为人类滑雪最早起源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提供了证据。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单兆鉴何许人也?他是吉林通化人,1938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吉林体育学院。中国第一位全国滑雪冠军,曾任国家体委滑雪处处长、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亚洲冬季两项滑雪联盟技术部主任等职,并著有多部滑雪专著及几十篇滑雪论文。
  有意思的是,张家口崇礼滑雪产业的发现与开发(即2022年北京冬奥会滑雪项目举办地)也与单兆鉴有关。
  1995年,单兆鉴应张家口方面的邀请去崇礼考察。一到那里,就被莽莽雪山吸引住了。崇礼雪量很大,一次降雪就有二三十厘米厚,且山体坡度良好,尤其适于开展雪上活动。可以说,没有单兆鉴对崇礼的慧眼识珠,就没有如今大热的崇礼滑雪产业。正如崇礼县一位官员所说:“单兆鉴的到来,开启了崇礼的滑雪新篇章!”  
  2019年4月28日,阿勒泰地委书记张岩为单兆鉴颁发终身成就奖。单兆鉴还表示,希望在“冬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能出现阿勒泰人穿着古老毛皮滑雪板表演滑雪的场景。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说文化墙,插入了一段有关滑雪的历史掌故,现在还是回到对布尔津的介绍上来。文化墙位于布尔津的核心地段,周边有河堤夜市、文化大剧院、金山书院等。
  河堤夜市,也就是中俄老码头风情街。我们的午饭也是在这里吃的。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喀纳斯大剧院。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喀纳斯大剧院夜景。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大型民族歌舞剧《喀纳斯盛典》,在喀纳斯大剧院上演。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金山书院。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新疆油画学会在金山书院组织的油画美术培训班。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漫步在中俄老码头风情街,竖着罗马立柱、镶着花案浮雕的欧式建筑比比皆是;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异域风情的街头雕塑。置身于此,仿佛来到了梦境中的童话世界。
  山寨的“凯旋门”。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异域风情的街头雕塑——俄罗斯舞蹈家。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威武的“青铜武士”。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这又是完全欧式风格的雕塑了。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小广场上的套娃。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风情街上的套娃。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风情街上的巨型套娃。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甚至还有中式套娃,你看套娃身上的图案,竟然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这一组套娃难道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请仔细看其中的一个。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哇!连大总统也变成套娃了(跟他开个玩笑)。真是无所不套娃。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这个孔圣人可是中规中矩,玩笑不得。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我们来到额尔齐斯河畔。
  额尔齐斯河,自阿尔泰山南麓寒冷的冰川雪山涓涓而出,流经可可托海,奔腾向西,抵达布尔津时,因汇入了其最大的支流布尔津河,河面陡然开阔,它放慢了脚步,以宽和、温润的姿态缓缓流过……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额尔齐斯河被生活在其下游的俄罗斯人喻为“生命之河”。《新疆图志》中载:清光绪八年(1882)中俄分界后,俄国就曾派遣人员于斋桑湖顺额尔齐斯河北行,其轮船溯河而上直达阿尔泰山前。《布尔津县志》记载,光绪27年(1901),中国在布尔津设立固定码头并开始了与俄方的定期通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布尔津成为额河航运的起点,商贸活动出现并一度兴旺。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如果说中苏航运的最初缘起是两国的贸易往来的话,那么其鼎盛时期则是因俄方采矿及其输出的需要。1935年,苏联选派精锐团队,到可可托海勘探采矿,招募长期矿工600余人,高峰期多达3000人。他们把所采矿物装上卡车源源不断地运往距可可托海300公里的布尔津集中,到每年初夏洪水期再由布尔津码头装船运回苏联。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据布尔津县志记载:中苏航运每年从5月下旬开始,持续到6月底结束。仅1955年至1957年的三年间,从布尔津港进口的航运物资就达14200吨,出口的航运物资达20700吨。他们把所采矿物装上卡车源源不断地运往布尔津集中,到每年初夏洪水期再由布尔津码头装船运回苏联。
  老码头遗址。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我们到布尔津为6月下旬,正值额尔齐斯河的洪水期,你看,河水都淹到了河边栏杆处。我到今天才弄明白,为什么要用车把矿石从可可托海拉到布尔津,然后再装船航运。额尔齐斯河在中国境内全长546公里,而只有自布尔津河段始的162公里才能通航。即便布尔津往下游能通航,其时间也短的可怜,一年中仅仅只有一个多月!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顺流而下的轮船,拖走了从可可托海运来的大量稀有金属矿石,逆流而上的轮船,从苏联运来了大批采矿设备物资。据悉,当时布尔津乃至阿勒泰地区的不少日用生活资料,都是通过额尔齐斯河从苏俄进口过来的。有着如此庞大的交通运力和港口吞吐规模做支撑,足可想象当时的布尔津小城会是何等的嘈杂、喧闹、兴盛与繁华。
  落成于1952年的苏联领事馆驻布尔津办事处,这座具有正宗俄式风格的老建筑,现在是中苏航运纪念馆。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解放前,布尔津许多商品靠驼队从内地辗转运到需大半年时间,且价格昂贵。东路不畅,西路自然兴盛。布尔津历史上就是阿勒泰地区的交通枢纽,再加上地处中俄边境,航运码头的建立使水陆两路通达。由此,布尔津县成为了新疆同苏联进行贸易往来的重要口岸之一,同时也是新疆矿产品出口的重点地区,每年矿产出口任务占全疆出口额的80%以上。
  “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彼时的布尔津,因为额尔齐斯河这条“黄金水道”,水陆通达,轮船浩荡、车队轰鸣,商铺林立。她的热闹和繁华已然使她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贸口岸,成为南来北往、东进西出商埠重镇,成为连接中外的开放港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布尔津被人们誉为“小上海”。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作为承载了百余年航运历史的布尔津码头,因俄方在阿勒泰地区的大肆采矿及其输出需要而盛极一时,也因后来中苏关系发生变化而在转瞬之间船去人散、戛然终止。布尔津送走了最后一批苏联轮船,拉走的货物也不再是源自可可托海的稀有矿产,而是来自兵团储存的冻肉和莲花白等一些普通食品。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由于布尔津的地理位置及美丽富饶,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来布尔津经商、定居以至通婚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据统计,1944年定居在布尔津的俄罗斯移民多达1657人,占到了当时布尔津总人口的10.8%,一度成为县内的第二大民族。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布尔津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了。
  下面该进入老码头风情街吃午饭了。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好几十家呢,我们上哪家?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看到没有,接待我们的是一家名叫“老兵烧烤”的餐馆。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不是噱头,人家真的是老兵开的,连墙上的标语都是为老兵而写的,上面还有许多老兵的签名。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致老兵”。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到布尔津来吃什么?当然是烤鱼啦!
  布尔津最有名的当属以额尔齐斯河中冷水鱼加工而成的烤鱼最为有名,大概有八九种。狗鱼、五道黑、哲罗鲑、九道黑、花翅子、黑鱼等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冷水鱼类都是游客们青睐的品种。
  烤狗鱼。长着尖尖牙齿的狗鱼是肉食性鱼,美味无比,肉厚刺少,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寒带到温带,我国两种狗鱼分别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黑龙江流域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九道黑。看见鱼身上那些黑色条纹,我想你已经猜到了九道黑得名的原因了。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烤羊肉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在新疆,但凡是喝啤酒,一定是“乌苏啤酒”,好像还没有见过其他牌子。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除了乌苏啤酒,布尔津县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瓦”。
  航运给布尔津带来了俄罗斯人的一种啤酒——“比瓦”。
  近50岁的博丽娅是制作比瓦的好手,原料就地而取,从山间采集野生啤酒花,发酵、阴干,最终将发黄的啤酒花干燥储存。制作也要经过非常讲究的多道程序。
  在博丽娅还是少女时,妈妈就将比瓦的酿造技艺手手相传。当时,妈妈酿造的比瓦在布尔津小有名气,年轻人常来到家里,人手一瓶售价一毛五的比瓦,有时还有现烤的列巴。
  在布尔津繁华的夜市上,人们桌上的比瓦,几乎全部来自于博丽娅。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在《喀纳斯盛典》演出中,就有年轻人喝比瓦的精彩片段。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在河堤夜市上,人们喝着乌苏啤酒和比瓦,高兴地唱着歌……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往往到了夜阑深深,人们还乐不归蜀。
老码头——新疆行(布尔津)23【原创】


  文末附言:起初想把布尔津这段处理成一个小品,甚至就放在乌伦古湖中一带而过。本来么,就是路过布尔津吃个午饭而已,但是最后弄成了一道饕鬄大餐!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