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龙头寺——山西行(介休)15【原创】

标签:
山西介休绵山龙头寺大道 |
分类: 华北行 |
绵山龙头寺——山西行(介休)15【原创】
这集把绵山系列做个收尾,并略为讲解一下黄金分割法构图。
从大罗宫高处看“夫唯不争”牌楼。
黄金分割构图法
下面用几张有亭子的风景来简要说明如何运用黄金分割来构图。再次普及一下黄金分割构图法。
大罗宫景区的亭子。这座亭子在这张照片中就放在了黄金分割位上,也就是横竖都大致在三分之一的位置上。
这张也是如此。亭子位于构图的黄金分割位上。要形成自觉,一般情况下不要把主体放在照片的中央。你还别说,这样的构图看上去就是舒服。

再往远处眺望,目光越过大罗宫景区的一座亭子,可见一座城楼。这张照片构图的要点在于要把两个主体都放在黄金分割位上:一个是左下方,另一个是右上方,且都处于黄金分割位上。这样构图有点难,你就要前后移动,并不断地调节镜头。

换一个角度,也是这个思路:两个主体分别放置在接近黄金分割位上。当然除了要照顾到两个主体的位置外,还要注意两个主体尽量都要清晰。
这张是强调了前景主体的清晰度,兼顾后者。

两个主体都放在一条直线上,显得有些呆板,还是交错开比较好。
别看这张照片中城楼很小,但也要自觉地把它放在黄金位上。
如果你对黄金分割法很熟练了,像这样一个主体的构图就相对简单了。
这张看似没有主体,但其实还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只不过不是主体的分割,而是画面“虚”与“实”两大部分的黄金分割:虚的远景大致上占三分之二,近前的实景大致上占三分之一。

看明白了吧,黄金分割法构图其实很简单。就此打住,道理不复杂,关键在于平时坚持运用,熟能生巧,以致最终成为一种本能——举起相机来就这样构图。
下面接着说景色了。
圣乳泉
游罢大罗宫,我们继续向西北方向,也就是龙头寺方向走去。

走不多远,就来到了圣乳泉景点。
圣乳泉,俗称“母奶头”。你走在绵山路上,就能听到那清脆悦耳的滴水声,叮咚作响,宛如琴弦弹奏出的山水声音。滴水声越来越大。站在圣乳泉面,宛如坐在了母亲怀里,让人不由闻到了母亲温暖的味道。所不同的是这位母亲她的乳头尽有五十多对。抬头观望这里的山势,它处凹崖似天井,又似一圣母盘腿而坐;下面是清澈似玉的池水。在巨大的悬崖绝壁上有数十对苔藓茸结的石乳,乳汁如珍珠断线,滴落池中溅起无数大小不一的水花,宛如在悬崖上跳着芭蕾,而那叮咚声是背景音乐。
相传这里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当年介子推母子要在绵山隐居,来到这里后,口渴难忍,他正坐在石头上发愁,忽然绝壁上生出几个乳头来,滴水如注落地成泉,他急忙取水给母亲喝,原来是五龙圣母被介子推的孝心所感动化作此水来解救他们的。自那日起每五十年生成一对,现在已有五十多对。现在崖壁依稀可见五龙圣母的形象,她正垂目向下望,是她送来了甘冽的泉水,滋润了万物,降福于人间。在此饮水,可以软化血管,妇女饮水可以催奶,儿童可长高,千百年来在此饮圣水的人络绎不绝。
望峰门
来到刚才我们看到的城楼了,原来它的名叫“望峰门”。 这是从“望峰门”上拍摄的大罗宫及“夫唯不争”牌楼。
用长焦拉近了看一下,注意悬崖峭壁。
从望峰门继续往前走,有一段上坡路。
龙头寺
穿过一个大山洞,就到了龙头寺景区。
龙头寺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李世民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现名。
这里也有索道上山。
上面就是龙脊岭了。龙脊岭上还有古唐营,我们没有上去。
龙头寺景区内有明道坛、关帝庙、真武庙、南天门等二十余处名胜古迹。有《叶剑英元帅论绵山》、《左传·介之推不言禄》、屈原《九章》、宋廷魁《绵山赋》、唐太宗御制诗碑等,这些石刻是领略绵山厚重历史文化的主要景观。这里也是朝观云海,夕观日落的绝妙去处。
圣迹亭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回銮赋诗之处。下层有李世民石刻像;上层有李世民、魏徵、尉迟恭塑像,为唐宋风格。百龙壁反映的是唐武德三年(620)仲春,李世民在绵山下雀鼠谷与刘武周部下宋金刚大战,一百零八位好汉相助的故事。普救亭彩塑集人学、美学之精粹,颇具观赏、教化功能。南天门为楼阁式建筑,三层景观各有不同是观落日、晚霞、云海的绝妙去处。楼前文彦博所题匾额和苏东坡所题楹联,更为稀世珍品。龙门石牌楼雄踞要隘,造型精美,为绵山标志性建筑之一。
到了龙头寺景区,眼前豁然开朗,山下一览无余。
这是我们上山之路,逶迤盘上。我们竟然比平地高出了这么多!
在进山的大道上立着大道碑。大道碑开宗明义阐述了绵山大道思想,即大道是人类文明和伦理道德的渊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绵山大道始终把遵道行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中华各族亲如一人,世界各国好如一家,最终实现“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作为立山之本和开发宗旨。
大道碑面向上山之路的一面:“绵山胜境”。
夫唯不争
这是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的一句话,全文如下: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夫唯不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大境界,大智慧!
试想老子冷眼看着俗世间:许多人整天争来争去,争名夺利,勾心斗角,有意思吗?又能争到点什么?
他们跟介子推比,何其小焉!充其量就是一地鸡毛!而且是俗不可耐的鸡毛! 你争到了什么?争到了又能怎么样?
到了绵山,参拜了这些先贤,你的境界也会变得高尚起来,纯洁起来!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9/20180921/201809211052245970000.jpg
到了这里,没有急急赶路的急促,大家在这里享受一下悠闲。
明天我们就要告别绵山了……
天色已晚,夕阳西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