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邯郸市博物馆——河北行(邯郸)59【原创】

(2018-04-25 23:29:24)
标签:

河北

邯郸

博物馆

分类: 华北行

 邯郸市博物馆——河北行(邯郸)59【原创】

  离开学步桥,我们步行去邯郸市博物馆。先向东行,这是途中看到的“沁河公园纪念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57361059.jpg  

  再拐向南,这是主干道上的法国梧桐。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61267309.jpg  

  走不多远先看到邯郸市少年宫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64861059.jpg  

  再前行就是邯郸市博物馆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69392309.jpg  

  如果有可能,我们到一地尽量要看看当地的博物馆。因为它汇聚了当地文化历史的精华。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先去博物馆,以了解总体情况。但我们因为第二天临时调换了行程,故博物馆放到了最后。不过这样也好,算是对邯郸之行来个小结吧。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73454809.jpg  

  邯郸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舍建筑总面积11000平方米,布置有新时期早期的《磁山文化》、赵国两汉时期的《赵文化》、《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中国历代钱币陈列》、《邯郸古代石刻艺术》等五大基本陈列。其中《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曾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精品奖”;《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荣获“河北省首届十大陈列精品奖”。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75954809.jpg  

  进门后先看到三匹马的造型。中央大厅三幅锻铜壁画,属国内室内锻铜壁画之最。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80173559.jpg 

人民日报创刊

  没想到,人民日报是在邯郸诞生的!    1946年初春,晋冀鲁豫党政机关进驻邯郸,决定筹建机关报。办报须有报名,起什么名字呢?

  在张磐石的主持下召开会议。有人主张叫“滏阳日报”,理由是滏阳河流经邯郸市,早在春秋战国就很有名气,有地方特点。反对的同志认为此名地域性太强,范围太窄,不如叫“晋冀鲁豫日报”,又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六个字太长,念起来也拗口。

  张磐石主张叫“人民日报”,他说,不管是否有兄弟报纸用了“人民”还是“大众”、“群众”这些名字,我们就用“人民”二字。“为人民服务”嘛!并解释说,“人民”的涵义好,音韵也好。多响亮!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用“人民日报”这个名字。

  1946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在邯郸市创刊了。

  1946年6月,重庆和谈破裂,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将边区首脑机关迁到邯郸武安市西部。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时,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停刊。这时以《人民日报》人员为主,又抽调各方骨干力量,组织起新华社临时总社,并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接替了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工作。从1946年5月15日创刊到1948年6月14日停刊,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邯郸两年零一个月,共出版746期。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184548559.jpg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因1972年最早发现于邯郸西南30公里处的磁山镇而得名,遗址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近80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和动植物标本7000余件。它首次展示了距今约8000年前中原地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面貌。其中家鸡骨、炭化胡桃和炭化粟的出土改写了同类发现的世界最早纪录。磁山文化的发现是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收获,填补了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中早时期考古的空白。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260798559.jpg


  《磁山文化》陈列内容共分为六个单元进行展示:定居与农耕,粮食加工,渔猎、采集及畜养,陶器、石器、骨角器的制作加工,编织与纺织,原始信仰和审美情趣。该陈列诠释了8000年前邯郸磁山先人生产、生活的本质和内涵,体现了磁山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264236059.jpg   

  磁山先民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陶器。据此推测,在此之前的陶器可能是用手捏制成型的。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268298559.jpg  

  出土的盘筑法制作的陶器。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272986059.jpg  

  陶器的发明,使先民们能够方便地烧煮各种食物,对人类体质的增强和智慧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上图是磁山先民制作的组合陶器,用三个独立的陶支脚支起陶盂,进行烧煮食物,这样先民就可以不受河的约束,不必依河而居,从而开阔了生活场所。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275798559.jpg  

  在邯郸西北的赵窑村发现了一处商代贵族墓群,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青铜器、玉器,揭示了一个部族的存在。说明在商代“王畿之地”的邯郸城周围,还存在着一些方国部族,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57986059.jpg


赵都风韵

  赵文化是邯郸历史的主体文化,是邯郸城市精神和个性风格形成的灵魂和根基。《赵文化》陈列旨在把先秦赵氏发展历史与战国、两汉赵国的考古发现糅合起来,系统地介绍了赵文化的由来、形成和发展轨迹,感受赵国曾经的辉煌,从中去体味赵文化的独特风韵。陈列分为五个单元:生产与生活,胡服骑射与对外战争,国都邯郸城,赵王陵与贵族墓,赵地人文风俗。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63454809.jpg  

  早在春秋时期,史书便有“邯郸之仓库实”,“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也”的重要记载,邯郸成为当时晋国赵氏的城邑。赵氏先人,由微而发,励精图治,逐渐成为春秋重卿。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66579809.jpg   

  赵国曾先后以晋阳(今太原西南)、耿(今邢台)、中牟为都城。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赵敬侯迁都邯郸,赵国初立。“赵邯郸故城”由赵王宫城和大北城(郭城)两部分组成,总面积1887.6万平方米。邯郸交通发达,工商业繁荣,是赵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

  自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到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止,邯郸为赵国都城,经八代国君,历158年。

  汉代赵都邯郸城,是在战国邯郸“大北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西汉著名的“五都”之一。两汉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又以邯郸为都城设置赵国长达400余年,特别是西汉后期的邯郸,成为享誉天下的“五大都会”之一,是当时位居全国第三位的经济中心城市。灿烂辉煌的赵文化,以中原农业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而独具风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积极重要的地位。

  邯郸都城的沙盘模型。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70486059.jpg


  青铜马(战国赵王陵出土)。

  赵氏东进北伐,开拓进取,不断发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一举成就了赵国的强国地位,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其疆域跨越今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四个省区以及山东、河南部分地区。可以说,“一部赵国史集中反映着中原以北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75017309.jpg


  车马坑。马的使用对农业生产和军队作战都有巨大的作用。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77343750.jpg  

  陶牛车(东汉)。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80937500.jpg    

  素面陶鸭尊(战国)。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85000000.jpg

  刻度天鹿架铜熨斗(东汉)。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89062500.jpg  

  春秋战国时期,在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两汉时期,仍以邯郸为国都设置赵国。随着政权的统一和稳定,赵地经济富足,人杰地灵,文化繁荣,战国以来的文化传统也得到承继和发展。于是形成了以邯郸为中心长达近600年的赵文化。赵国南部属中原地域,北部属草原地域,故受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双重影响,铸就了“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的精神和脊梁,也使邯郸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学术中心,诸多名人故事千古流传。这也是邯郸能出产那么多成语的重要原因。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92187500.jpg


邯郸古代石刻艺术

  《邯郸古代石刻艺术》陈列。该陈列依次重点展示了北朝、隋唐、五代与宋等三个时期的单体造像和北朝刻经艺术。反映了邯郸古代佛教石刻雕塑艺术的成就。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397656250.jpg


北朝造像

  邺城佛教的发展最早始于十六国时期,后赵高僧佛图澄在邺城内中寺弘法,深得石勒、石虎崇拜,被封为大和尚。佛教在后赵邺城地区得以广泛流行。至东魏北齐时,邺城的佛教达到了鼎盛,国家财产的三分之一供养僧尼,近邺城寺院就打4000所,僧尼8万人。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402187500.jpg  

  汉白玉一佛二弟子背屏式立像(北齐)。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405625000.jpg  

  这是金质的小佛像,具体说不太明白了。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484218750.jpg  

  汉白玉石雕莲花飞天佛像背光(北齐)。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487500000.jpg  

  石佛雕坐像(隋)。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492031250.jpg  

  红砂石释迦半身像(唐)。这个笑容可比蒙娜丽莎的笑容更胜一筹,是发自内心的微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496093750.jpg  

  红砂石天王像(唐)。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499687500.jpg  

  石雕天王像(唐)。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03437500.jpg  

  这件石雕十分精美,可惜缺了脑袋。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06093750.jpg  

  这件石雕的神态简直犹如神来之笔,可惜的是,只有半边身子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45937500.jpg


方圆世界——中国历代钱币

  陈列以民间征集的珍贵历史文物为主,展现自商周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古钱币、铸造工艺、及民风民俗等诸方面文化面貌,描绘出中国钱币发展的历程。同时,对涉及邯郸当地地方史的赵国、东魏、北齐、伪齐及近代冀南银行钱币作重点展示。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49218750.jpg  

  战国东汉的赵国、东魏北齐以及宋金之际的大齐政权均建都邯郸,这里还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边区首府。甘丹刀布、常平五铢、阜昌通宝、冀南银行币等珍贵钱币均在这里铸造发行。邯郸亦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钱币——人民币的发祥地之一。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52656250.jpg  

  右下角的一枚货币用放大镜放大,什么货币这么珍贵啊?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56718750.jpg  

  “蚁鼻钱”,战国楚铜币名。最常见的一种似为古文“贝”字﹐也有人认为是古文“晋”字﹐像人面﹐俗称“鬼脸钱”。另一种的文字普通释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连写﹐笔画像一只蚂蚁。又因两“口”像鼻孔﹐故通称为“蚁鼻钱”。其形亦有上狭下广者。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61875000_600.jpg  

  这个装置表现了古代铸假钱的情形。

  《挥灰录》记载:大观丁亥,家祖守九江,夜登庾楼,远望大江中灯焰明灭。坐客以为渔火。家祖曰:“不然,是必为奸者。”遣吏往捕之,顷刻而至,乃舟中盗铸钱,其模如火甲状,每出炉则就水中蘸而取之焉!

  看见没,在江中铸假钱啊。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67343750.jpg  

  “万盛魁”的账房。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72812500.jpg  

  赵国货币。战国时的赵国是布币流通区。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75781250.jpg  

  受燕、中山的影响,中后期也铸造流通刀币。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79375000.jpg  

  钱范,即铸钱用的模具。在邯郸也发现众多汉代赵国铸钱的钱范。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84062500.jpg


钱文书法

  中国钱币从春秋开始就铸有文字,或表示货币名称和种类,或表示货币的重量,或表示货币铸行的年代,这一现象前后持续两千多年。在钱币上篆隶楷行草应有尽有,美不胜收。

  这是北宋时期用隶书书写的崇宁重宝。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90468750.jpg


冀南银行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晋东南后,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了巩固边区,发展边区经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迅速创建了抗日根据地银行——冀南银行。冀南银行自1939年10月15日成立,至1948年8月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94531250.jpg       

  冀南银行纸币。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1599218750.jpg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顺利进行,分散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替代原来多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各解放区货币。为此,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石家庄。原冀南银行的人员,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主体队伍。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02031250.jpg  

  1949年2月总行迁往北京,同日开始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04218750_600.jpg  

  摇钱树。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16562500.jpg  

  这个器物不知叫什么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20468750.jpg


磁州窑瓷器陈列

  《中国磁州窑瓷器》陈列,系统、全面地展示了磁州窑千余年发展的水平和面貌,呈现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的绚丽风采。内容分北朝隋唐的兴起、宋金元时期的繁荣、明清民国的延续以及现代的复兴等四个部分。共展出早期青瓷,鼎盛时期的白地黑花、剔、刻、划花瓷,明清民国的青花、五彩瓷以及现代的仿宋瓷等瓷器及文物标本300余件。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23906250.jpg  

  青釉兽面双系扁壶(隋代)。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28437500.jpg


白地黑花

  磁州窑在一千多年的烧造历史中,在宋金元时期达到了鼎盛。形成了划花、剔花、珍珠地等装饰技法,并创烧了磁州窑精品——白地黑花。白地黑花,就是在白化妆土的胎体上,以毛笔为工具,蘸“斑花石”颜料绘出各种纹饰,罩以透明釉料,入窑高温烧成。这是磁州窑装饰艺术的典型风格,为以后的青花、五彩等彩瓷的发展开辟了道路。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30937500_600.jpg


红绿彩

  磁州窑红绿彩是用红、绿、黄等颜料在化妆白瓷的釉上绘画,二次入窑低温烧、烤而成。该装饰色彩艳丽悦目、艳而不俗、丽而不燥。盛行于观台窑第三期,即北宋晚期至金代,主要烧造各种塑像。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65156250.jpg


彩釉瓷

  磁州窑彩釉瓷是指运用丰富多彩的釉色,并结合其他技法进行装饰生产是黑釉窑变釉、绿釉划花、绿釉黑剔花、绿釉黑绘花、三彩釉、翠蓝釉、仿钧窑等装饰技法和品种。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70781250.jpg


磁州窑酒具

  宋元时期,磁州地区的酿酒业空前繁荣,磁州窑酒具品种繁多,形体装饰将实用和美观相结合,造型富于变化,其中以宋金的梅瓶、元代四系瓶和玉壶春瓶最有特色。器物上书写酒名或酒馆名称比较常见。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73593750.jpg


梅瓶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上腹较鼓、下腹内收的瓷瓶。因其口径小,仅能插梅枝而得名。明代以前,并无“梅瓶”一词。宋代被称作“经瓶”。梅瓶的实际用途是盛酒的容器。磁州窑梅瓶形体硕长、亭亭玉立,优美的曲线洋溢出高雅的情趣。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77187500.jpg


四系瓶

  是元代典型器物,小口,颈部有四系,腹部细长,胎体厚重,具有北方粗犷豪放风格。装饰以白地黑花为主,题材多样,一般作为盛酒器使用。

  白地黑花“八仙馆”铭四系瓶。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82343750.jpg  

  白地黑花双凤纹大四系瓶(元代)。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85000000.jpg  

  白地褐彩诗文钱罐(清代)。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89531250.jpg


磁州窑青花

  青花是用钴料在瓷器上绘画的工艺,元代盛行,明清两代也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传统的磁州窑绘画技法与青花工艺结合,使得青花瓷器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092187500.jpg


磁州窑五彩

  20世纪30年代开始,因受到湖南醴陵窑、河北唐山窑釉下五彩技法的影响,彭城窑釉下五彩发展起来了。匠师们能够灵巧地掌握颜色浓淡的变化,使得颜色单调的图案也显得生动多彩。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100937500.jpg


     模拟屋里陈设,条案上摆放着各种艺术瓷瓶。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105625000.jpg


瓷器上的文字艺术

  磁州窑瓷器上的文字受宋代书法艺术影响,字体多样,有楷书、草书、行书、篆书等多种字体,文字质朴,少见书卷之气,表达出自由洒脱的潇洒境界。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108593750.jpg


诗文瓷枕

  瓷枕是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文字装饰是磁州窑瓷枕的一项创造,窑工把流行的诗词曲赋、民谚俚曲、规劝箴言、处世哲学、吉祥语等书写在瓷枕上,不仅有美化作用,而且增加了民间文化气息,又具有吉祥之意,深受百姓喜爱。

  这件北宋椭圆形枕,枕面上书有“欲作高堂(唐)梦,须凭妙枕歌”的诗句,说的是战国时楚襄王游高唐时,曾梦见巫山神女的故事,虽然夸誉枕头的妙用,但却表明了唐宋人以瓷枕作卧具的生活习惯。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181562500.jpg   

  这个瓷枕上书写着“水簟堪为对,书帷枕更歌”。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2185625000.jpg  

  图为炕上摆放着的瓷枕。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083906250.jpg  

  瓷器上也反映抗战的主题,这是五彩“守土抗战”小放牛圆腹罐(民国)。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088125000.jpg


插屏式笔筒

  插屏式笔筒是一种文房组合器物,兼具笔筒、笔架和水盂的功能,造型别致。笔筒为座屏状,下方为水盂,中间有孔,可作笔架。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45098125000.jpg


磁州窑制作工艺

  下面几幅图是表现磁州窑烧制过程中的场景。

取土练泥

  取土是制瓷工艺的第一步,采集后的瓷石和高岭土要人工打成碎块,再用水碓打成粉末。

  经水碓舂碎的瓷石、高岭土需经淘洗、沉淀、除舂,以提高瓷坯的成型质量;做釉的釉浆中还要添加釉灰。过滤后的泥浆注入泥匣内沉淀,再制成泥块,称为“不子”。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097656250.jpg


拉坯 

  将泥块放在轮车上,在高速旋转中用手巧妙地把泥块做成模子的样式。拉坯成型是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造型简单的碗、盘等圆器都是这样成型的。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100625000.jpg


印坯修坯

  器坯拉好后,套在模子上进行拍按,使泥坯薄厚均匀,然后退下修模阴干。修坯也称“利坯”,定好尺寸的器坯,要用特定的刀来修整,使器坯里光外平,确定器物的形状。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103750000.jpg


画坯施釉

  青花、釉里红等釉彩瓷,在器坯支撑之后,要在胎体上进行纹样的绘制。施釉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是入窑烧制前的关键步骤。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110625000.jpg


满窑

  将装有瓷坯匣体装进窑内以待烧制,叫“满窑”。由于窑内各部位的温度存在差异,满窑时在保证火路畅通的条件下,要根据瓷坯烧成温度的不同,分别放置在窑的不同位置。摆放妥当后将窑门用砖封上,只留一个投柴口,便可点火。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116093750.jpg


加彩烧炉

  釉上加彩是在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珐彩及各色彩绘瓷皆属此类。绘好后的釉上瓷器要放入圆筒形烘炉内,以800的低温烘烤以固定颜色。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149375000.jpg  

  陈列内容太多,让我们目不暇接,不能一一介绍,点到为止吧。

  出来照一张合影,结束了我们的邯郸自由行。下午乘火车回北京。http://img.lotour.net/Photo/201611/20161122/201611221533152812500.jpg  

  小结一下:本次邯郸自由行一行共16人。2016年5月20日上午出发,至5月26日晚上抵京,历时7天。涉及了邯郸市的市区、永年县、邯郸县、临漳县、武安市、涉县等六个行政市县,游玩了大小18个景点(路过的不算),人均所费不超过千元。

  邯郸行游记共写了19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