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柘寺——京郊行(门头沟)26【原创】

标签:
北京门头沟潭柘寺 |
分类: 京郊行 |
潭柘寺——京郊行(门头沟)26【原创】
2015年1月27日上午九点来钟,突然接到“依旧”的电话,说早上看到电视中报道潭柘寺将举行“腊八舍粥”活动,咱们去看看啊!
他俩跑到我这里,都11点半了,现在去还能有粥吗?不管它了,反正空气特别好,出去走走总是好的,我们去了再说。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的潭柘山麓,距北京城区大约20多公里,路非常好走,沿莲石路一路向西,40分钟左右就到了。
停好车,停车场中就有当地人来兜售香蜡用品,我们问:粥还有吗?人家张口就来:要十块钱一碗呢(意思是庙里的贵,在我这里喝便宜啊)!我们没有理他(这么老远来了,为的就是潭柘寺的粥,谁稀罕你的粥啊)。顺着上山道路向北走,这时已经中午12点多了,心里也有点打鼓,还能有粥吗?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392690000.jpg由此可见,腊八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意义来说,到了腊八,就算进入过年的状态了。
进了寺庙,登上台阶,直奔舍粥处。
潭柘寺每年都要在腊八这一天举办“舍粥”活动。每年到了这一天,老百姓都要赶往潭柘寺喝腊八粥。今年潭柘寺准备了1200余斤腊八粥。我们到了舍粥处,一看,正在分发呢!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418710000.jpg
过去舍粥,主要是赈济穷人的一种行善行为,现在的“舍粥”已经没有这层意思了,更多是为了求来年平安幸福的一种祈福行为。
舍粥处秩序井然,大家排队领粥。好在人不多了,一会儿就领到了一份。
据说过去在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以此弘扬慈悲怜悯、互助感恩、珍惜粮食之佛门美德。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腊八粥又称为“佛粥”。
现在的粥会食材绝大多数由寺院僧众缘募化而来,同时也有众多善男信女及广大居士为回报社会、感恩众生,对粥会活动进行布施。这样也体现了“众人舍粥众人喝,众人喝粥得祝福”的美好因缘。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459950000.jpg
潭柘寺在晋代时名叫嘉福寺,唐代时改称龙泉寺,金代御赐寺名为大万寿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复了龙泉寺和嘉福寺的旧称,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466390000.jpg
潭柘寺占地只有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庙虽不大,但在佛教界有着崇高的地位,甚至在建筑界也有显赫的地位。老北京都知道“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话,就是从建筑角度说的。
原来明初重臣姚广孝功成名就之后,辞官不做,到潭柘寺隐居修行。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紫禁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比如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太和殿更高大了一些而已;紫禁城有房9999间半,而潭柘寺在鼎盛时期也有房999间半,俨然就是故宫的缩影。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470520000.jpg说它在宗教界的地位高,是因为潭柘寺不仅仅比北京城建城年代更久远,更由于历代皇家对潭柘寺的重视而使其享有“皇家第一寺”的盛誉。
金朝金熙宗完颜亶到潭柘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金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过香。
在“柏事如意”(相拥而生的一株柿树和柏树)树下,有祈愿墙,你可以“请”一个祈愿牌挂在那里。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476050000.jpg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多次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如万历帝母皇太后、孝诚皇后、明英宗皇帝、越靖王朱瞻墉、明孝宗、孝定皇太后等先后出资对潭柘寺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
清康熙皇帝不仅钦命住持,还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留住数日,还亲拨库银一万两,亲赐寺名及亲笔题写寺额;连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上世纪,蒋某人、朱德、溥仪等人也先后来过潭柘寺……
潭柘寺的身世显赫由此可见一斑。
来到敬香处。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495030000.jpg 既然喝了人家的粥了,还是要怀感恩之心,烧注香吧。
还好这天风不大,因在林区,潭柘寺规定“三级风以上停止烧香”。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508210000.jpg从“毗卢阁”上回望那个巨大的转经筒。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49514930000.jpg
走到“毗卢阁”。“毗卢阁”位于三圣殿的后面,这是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建筑,也是寺内最高大的一座建筑。阁分上下两层,下层阁内供奉五方佛。中间的一尊是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三身中的法身像,又称“理智不二法身佛”,简称毗卢佛,毗卢阁也因此而得名。
“圆通宝殿”四个字是赵朴初题的。圆通殿内供奉三十三观音像。
在毗卢阁东侧,有一座高大的白塔,名为“金刚延寿塔
“金刚延寿塔
抓住两人相对而视的一瞬,咔嚓!
已是深冬,腊八日还真挺冷,树上只剩下些许残叶,给这些在严寒面前挺住的黄叶“点个赞”!
见一口“北京潭柘寺”大钟,有两女子正在敲钟。“十元三响”,我看她俩敲了不止三下。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326709483.jpg 从高处往下看,那个圆顶的建筑就是“楞严坛”,这个建筑是近两年复建的,原来的已毁。
在冬日下,三栋房子的屋脊相错又相连,形成一种构图的趣味。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341685579.jpg 来到“文殊殿”,上面挂着“祝天下学子金榜题名”,你想要高考得中吗?你就来烧柱香吧!
“观音殿”位于全寺最高处,红墙绿瓦,巍峨壮丽。廊下挂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匾,殿内观音彩塑端坐莲台之上,敛目合掌,隽秀端庄。在观音像前两侧侍立着龙女和善财童子。殿内原有两个凹陷的砖石足迹,相传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出家在此礼拜磨出的遗迹。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351825644.jpg 殿前的“佛前灯”。这些灯都是用蜡做成的,由施主点燃放于槽内。
出西墙,见有一小池。池中已结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386145864.jpg
再往西走,有西观音洞和老虎洞。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390513892.jpg 进了这个不大的院子,先看到“西观音洞”。
见过许多香燃烧后的样子,但这样形态的很少见到,香烧后其香灰呈花朵状向四周发散。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402057966.jpg
那里还有一眼泉,是潭柘寺大小龙潭之一,名曰:神虎泉。康熙皇帝曾尝此泉水后称赞不已,赐名“龙泉圣水”。据传,潭柘寺附近百姓有喝此水而病痊愈者,故又称此水为“神水”。经科学检验,此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味道清甜,乃水中之上品。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408922010.jpg
观音洞东南角有石砌甬道,盘山而上,就是老虎洞。原名菩提洞。洞内有活佛“疯魔和尚”因亮法师的肉身塑像,身旁右侧塑有一只俯首贴耳的卧虎。相传这只老虎原本住在潭柘寺后的虎踞峰上,时常下山伤害牲畜,后来受到寺内“疯魔和尚”的教化而弃恶从善,改吃素斋,每日都伏在因亮法师身边,听其讲经。因亮法师圆寂后,此虎不吃不喝,最后殉主而死。
这个老虎洞我没有拍。因为这老虎的泥塑水平太差,与潭柘寺这样名气的大庙不相称,故弃之。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417034062.jpg
从西边原路返回,回到这个大经筒前。现在这里已经空无一人,舍粥棚也已撤去。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420622085.jpg
从山门出来。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483958491.jpg
有一首歌怎么唱来着?“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唱不够那红墙碧瓦太和殿……”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489262525.jpg
一棵高大古老的松树,树干全是白色,原来是一棵白皮松,长在延寿堂的中央。而延寿堂有两栋房屋的屋顶,盖的瓦全是石片。石片薄且大,呈方形,盖在屋顶上,呈白色,规则整齐。这自成一景啊!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2/20180204/201802042050498934587.jpg
潭柘寺寺名的传说
在很多门头沟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也就是华严祖师,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
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
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