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镇——京郊游(怀柔)18【原创】

标签:
北京怀柔渤海所渤海镇 |
分类: 京郊行 |
渤海镇——京郊游(怀柔)18【原创】
2014年7月底,北京的三伏天真难熬,这几天绝对温度虽然不高,但闷热异常。这个周末,应邀去怀柔山里凉快。下午从京承高速向北,到了怀柔再转向西北方向,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目的地,但大致上就是奔山区而去。
进入渤海镇区域。慕田峪长城也在渤海镇的区域内。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3422167063.jpg
怎么这里出了“长城文化展示中心”?查了一下,原来渤海镇借助慕田峪景区优势,于2010年3月开工打造长城国际文化村。目前,入住长城国际文化村的国际友人80多名,涉及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欧式居所约60处。在建设中,当地政府依托慕田峪景区周边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地域文化、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具有长城文化、板栗文化、国际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示范新区。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3425911087.jpg
继续前行,开着开着,发现路边有“栗花沟风景区”的标牌。反正也就是玩,先开进去看看。
小景蛮不错的呀!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3429967113.jpg
渤海镇栗花沟,是怀柔区重点生态沟建设项目之一。栗花沟下辖4个村落,全长8.1公里,呈半圆形,沟内遍布栗树,入口和出口均与怀沙公路相交。这里山清水秀,林茂粮丰,是怀柔最美的沟域之一。
沟内建设了生态科技展示中心、板栗科普长廊、健身广场、林阴休闲公园、板栗炒货市场,并为4家民俗饭店和35家民俗户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废旧的渤海机械厂围墙上,设置了名为《欢乐溪谷》的纯白色百米巨型浮雕,并将怀沙河孕育的122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3437455161.jpg
在四渡河与六渡河两村之间的一片面积为7.5公顷的湿地公园内,拥有动植物100多种,近于原始的滩涂、沼泽、镜湖和宁静的村庄、漫山的栗树、星罗棋布的农田形成了湿地公园独特的景致。漫步于河岸两侧的亲水平台,登临鸟类栖息岛,仿佛人在画中游,令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情趣。
有人在这里垂钓。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3453367263.jpg
栗花沟,安安静静,无声无息……
路边有一座瞭望塔,我登了上去,视野非常开阔。这是向北望去,右边是我们来时经过的道路。
2008年3月,渤海镇启动了栗花沟建设工程。该工程全长8.1公里。通过对沟内实施道路拓宽,饭店改造,村庄粉饰,绿化美化,生态治河,人工造景,产业升级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了渤海旅游东环线,打造了当地农民发展民俗旅游业的产业基础。2008年,渤海镇还荣获了京郊旅游特色乡镇称号。
从瞭望塔上往南看去:一片绿色覆盖了大地与山峦。
工程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湿地建设投资900万元,湿地公园建设总面积为2万余平方米。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3475051402.jpg
不清楚这个栗花沟到底有多大,对其也没有任何概念。我们停留了一会儿,就继续赶路。
发现路边有婚纱摄影基地。里面有对对新人在拍摄。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3599228198.jpg
发现渤海镇的手法不俗,非一般小家子气。后来才知道,他们引进国际文化,国际产业,国际理念,着力打造“夜渤海”、“栗花沟”和长城国际文化村三个景区,并进行整体包装,实现“三点合一”,以最终形成“畅游栗花沟,感悟山水情”,“走进夜渤海,品味夜美景”,“进入长城国际文化村,尽享中西文化大繁荣”的整体效果,进而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搭建起更加宽阔的平台。
我们就在婚纱拍摄景区的外边看一下,进去当然是要付费的。
路过一个村庄,怎么叫“渤海城”呢?口气不小!这里有什么历史文化故事可讲?
唐朝鼎盛时期,东北有个渤海国,是隶属于大唐的诸侯国,在今黑龙江省宁安一带。而在北京怀柔区,有个渤海所,两地相距数千里之遥,是起名巧合,还是两地有历史渊源?查下来还真有关系(具体请看我的“扩展阅读”)!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4024968363.jpg
继续前行,我们到达了响水湖长城景区。最终住在了桃源山庄。这个桃源山庄挺大的规模,其后身还有一个颇大的养鱼池。原来就知道雁栖湖北边有个虹鳟鱼一条沟,没想到渤海镇一带才是真正成规模的虹鳟鱼养殖基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4029336391.jpg
渤海镇利用优质的山泉水源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虹鳟鱼养殖繁育中心。来到怀柔不能不吃虹鳟鱼。响水湖景区山泉水源丰富,
我发现一只黑猫蹲在鱼池边上,两眼不错地盯着池中的鱼,可惜只能是“望鱼兴叹”……
要到这里住宿,最好不要在周五周六来,我们现在都是有闲人,以后要避开高峰时段,可以省点银子。
这次是家人同行小游,还有一个小不点儿呢。
最后放一张地图,图中列上了这次小游相关的几个地方。那张渤海城的照片就是图中的渤海所村,现在的渤海镇是后建的,并不在渤海所村,位置向西挪动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4071768663.jpg
扩展阅读
怀柔渤海城和渤海国的渊源 魏明俊
难舍故乡情
公元698年-926年,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在东北地区建立了民族政权。698年,粟末首领大祚荣建立靺鞨国,自号震国王。
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并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享有自治权的羁縻州。
《唐书·地理志》记载:公元724年,粟末靺鞨族一部分人南迁,唐元二十五年(737年),幽州城内的部分粟末靺鞨族人又迁至幽州城北35华里的桃谷山下建立燕州,即今昌平境内的新城一带。
唐建中三年(782年)幽州节度使朱滔联合其他重镇节度使反唐,灭燕州。战乱一开,百姓逃亡,此前由东北迁徙而来的渤海国的后裔们也在逃亡之列。这部分人经桥梓、北宅,入关渡河,沿怀沙河畔一路蜿蜒而上。当他们行至渤海所一带时,见眼前是一片草木茂盛的开阔地,便产生了落脚于此的想法。就这样,这些逃亡而来的渤海人便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因这部分人原籍属渤海国,又因战乱流离失所,不免对故土产生思念之情。为抒发这种思乡之情,他们便称自己为“渤海人”,称驻地为“渤海”。加之这一带山清水秀,拥有繁衍生息的优越自然条件,到了元代,这里的村落已有一定规模。
明朝建城池
明朝弘治年间(1503年左右),随着明十三陵部分陵园的建立和附近长城的修建加固,渤海地区的地理位置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朝廷下令,在今渤海村设立了“拱护陵京”千户所,并建设了渤海城池,布防了千余人的军队,统管居庸关以东、慕田峪以西的长城隘口,担负起了内护皇陵、外防敌寇的重任。由此完成了渤海到渤海所的演变。明朝以后,渤海所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史料记载:建好的渤海所城周长1467米,宽4米,高6至8米,墙体全部由石条砌成。城有三门,城内18米宽的十字大街分别通各门,街道正中砌有一排石条,两旁整齐地栽有200棵槐树。城池建城后,还陆续修建了16座大小庙宇。http://img.lotour.net/Photo/201801/20180129/201801291024021848343.jpg
光绪年间《昌平州志》记载:渤海所辖一关七个隘口,即慕田峪关、贾儿岭口(营北沟陡楼)、田仙峪口、擦石口(沙峪北沟)、磨石口、驴鞍岭口(大榛峪云岭)、大榛峪口、南冶口(铁矿峪水关子),所管边城81里半,附强台4座,空心敌台44座。可见当时渤海所军事衙门的权力之大。
城墙像菜刀
渤海所城还有“刀把儿城”之说。渤海所村原是一座古城,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据说这座城修造得非常特殊,城的东北角上多出了一段长二十米的城墙,这就是闻名遐迩、众所周知的“刀把儿城”。
为啥叫“刀把儿城”?据说,明朝弘治年间在渤海所修造这座城时,因开支消费太大,官府便去各处捐敛、借贷钱财。听说村南大店子住着一位蔡状元,他的家族人丁兴旺,而且有的是钱,便派御史前去跟蔡状元借钱。没想到蔡状元虽然为朝廷命官,却是一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分文不拿。
面对这个情况,有关人士出了修造“刀把儿城”这个主意。东北角上修出一段城墙,整个城就像一把菜刀,刀对着蔡状元家的方向。这就是“刀切菜”(蔡)的克制之意。最后蔡状元一家被这把“刀”切得家败人亡。
消失的古城记忆中永存
上世纪五十年代渤海古城被陆续拆除,到了70年代,总长1467米的城墙已经荡然无存,矗立在十字街两旁的200棵古槐也未能幸免,两座石狮子也被村民以“叫它永世不得翻身”为由深埋地下。幸运的是,1993年村里开挖自来水沟时,两尊石狮重见天日,现存于渤海所村委会院内。
今天的渤海所,虽然看不到金戈铁马和古城风韵,但留在人们心里的文化积淀依然那么厚重。昔日的东城墙基、南城墙基均已变成宽广的柏油马路和村中主街,而西城墙基和北城墙基则成为了民居的宅基。
昔日的军事衙署则变成了供销社,十字街那一块块被人踩出年轮的石条也因街道硬化长眠于地下,那些饱经沧桑、守卫街头数百年的古槐也已被现代的龙爪槐所代替。
今天,我们唯一可以看到的,是那些为数不多、散落于民居宅基之中的昔日城墙基石,以及那些现存于村部西院的守衙石狮和10块记载古城历史的石碑。村里的老人说,这古城要是保存到现在就好了;年轻人也希望能恢复古城搞旅游。
然而,想法和现实有一定距离,但有梦也许就有希望。
如何前往:东直门乘916路公交车怀柔北大街下车,马路对面坐怀柔开往洞台、铁矿峪、兴隆城方向的936路公交车,在渤海所村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