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2018-01-03 11:15:31)
标签:

河北

保定

易县

西陵

行宫

分类: 华北行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2009年10月国庆期间,我们一行人去了河北易县。

  行宫是皇帝出行在外时的休息、住宿场所。

  清代,出于祭祖期间皇帝休息和驻跸的需要,分别在北京与西陵之间修建了4处谒陵行宫。即房山黄新庄行宫、涿州半壁店行宫、涞水秋澜行宫、梁格庄行宫(即清西陵行宫)。清西陵行宫是清代两大陵墓群(清东陵、清西陵)中惟一保存下来的行宫。它位于泰陵东6公里的梁格庄村,建于1748年(乾隆十三年),是清朝皇帝谒西陵的下榻之所。当年,光绪皇帝的棺椁曾在这里停放数年。

  清西陵行宫占地2.47公顷,共有建筑17座。当年这里是一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幽雅舒适的帝王行宫。主要建筑有石平桥、朝房、宫门,宫门内有值房、膳房、垂花门、长廊、前殿、后殿、穿堂殿、配殿、銮舆库、小榭等。行宫的建筑一改帝王皇宫红墙黄瓦的主色调,采用布瓦灰墙的风格。

  民国初年,西陵行宫逐渐荒芜,挪作他用。由于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行宫建筑日渐损坏,内部陈设与皇家用品亡失殆尽。抗战胜利后,行宫曾做过日本战犯的收容所;新中国成立前后,行宫曾为林研所和易县八中等所用。自1983年起,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对行宫就进行了全面修缮和抢救性保护。

  而今,清西陵行宫已对外开放——昔日戒备森严的皇家御苑,已成为百姓休闲的乐园。

  清西陵行宫的大门。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游廊——游廊采用的是乾隆非常喜欢的江南园林中廊子的色调样式,也饰以活泼丰富的苏式彩画,颇有水乡丝竹的韵味。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游廊上的垂花门。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行宫的布局,分为中、东、西三个院落,东院原是銮舆库,是停放皇帝车马和随从休息的地方;西院是护驾的御林军驻扎的场所;中路是皇帝和后妃起居的区域。现中路基本上保持着原来的格局,东路通过这个圆弧门(术语是不是叫月亮门啊?)与中路相连。这张照片拍照的位置是从东路向中路看去。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这张照片是从中路向东路方向拍的。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东路现在是行宫宾馆所在,我们就住在这里。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行宫花园中到处遍种一种菊花,当地人称为“五彩菊”,据说是易县特有的品种。它的花瓣不大,但有五种颜色。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花丛中还有好看的蝴蝶。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她在“丛中笑”。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早上起来,独自一人漫步庭中,发现行宫后身还有一座小山,有围墙相隔。回身拿了小相机,信步而去。沿山石甬路拾级而上,见一平台,上面原有建筑已无存。四周野草丛生,荒芜一片。据说原来可不是这样,当年慈禧来此行宫,刚刚下轿就要到后山小憩,可见这里原来是有风景的好去处。估计修缮还未及此处。举目望去,发现东边山脚下有动物饲养。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原来是鹿。这时有一工作人员过来与我打招呼,并给鹿喂食。 清西陵行宫——河北行(易县)6【原创】


  你看他喂的是什么啊?是丝瓜!想起昨天傍晚我们在行宫庭院中见到的大丝瓜,他是就地取材了。这丝瓜大到什么程度,当时我们拍有视频,等以后上传后给大家看。

   之六就说到这里。之七说说绞胎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