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藻池——寻觅金中都4【原创】

标签:
金中都鱼藻池玉渊潭 |
分类: 金中都记 |
鱼藻池——寻觅金中都4【原创】
我的“金中都系列”起初的打算是想先扫清外围,把金中都的周边城垣轮廓写明白,再写城里的情形。这个“鱼藻池”篇本来是想放在讲“金中都水系”时一起说的,但是最近发生新的情况使我改变了这个打算。
2015年6月19日出版的《人文月坛》报8版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标题为《玉渊潭原名“鱼藻池”》。文称:“早在辽代,此地(玉渊潭)有股股清泉从地面涌出,四季不竭,渐渐扩展成一片天然湖泊,名为鱼藻池。”又说:“到了金代,这里已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金章宗完颜璟在此建造同乐园行宫,并筑一台专门钓鱼,钓鱼台从此得名。元朝时,鱼藻池畔建了一座玉渊亭,玉渊潭正式得名。”
文章认为“鱼藻池”就是“玉渊潭”,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这样,我不得不把“鱼藻池”篇提到前面来。
“鱼藻池”到底在哪里?按照上文说法,“鱼藻池”就是“玉渊潭”,这就把两者混淆了。
玉渊潭与鱼藻池根本不是一回事,风马牛不相及。
菜户营附近的“金中都公园”内有一个展览,我们进去一看。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45790000.jpg
这个展览名叫“建都之始——北京建都860周年纪念展”。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53640000.jpg请大家看展览陈列中有个铜质的金中都城沙盘。左边那个深色圆形的就是“鱼藻池”。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59480000.jpg这个地图显示得更加清晰。鱼藻池在大安门的西侧,同乐园在鱼藻池的西侧。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64290000.jpg
展览中有一块展板专门说到“鱼藻池遗址”:“金中都鱼藻池(今称青年湖)遗址,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白纸坊桥西约200米处。上世纪90年代为配合西厢工程建设,曾对该遗址进行钻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探明了金代‘鱼藻池’的东、北、南岸。湖域平而呈马蹄形,在湖心‘琼华岛’上发现两处夯土区,可能是文献记载的‘鱼藻殿’和‘瑶池殿’”。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67320000.jpg
2015年2月下旬的一天,我专门去了“鱼藻池”一次。沿着广安门外滨河路乘车在白纸坊桥下,再往西走。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69960000.jpg
往西走了没多远就看到被围墙围起来的一处,因为进不去,只得再往北走,就看到这处紧闭的大门。蓝牌子上写着“施工重地,谢绝入内,后果自负
这块铜牌下面的英文我就裁去了,保留上部的中文文字。它不说“鱼藻池”而说“太液池”,常识告诉我们,“太液池”的称呼只有皇家才能使用,一般是指位于皇城内庭中心地区最重要的池苑。
元朝初年,作为金中都皇家园林的河湖水系遗迹依然完整,而且景色宜人,是居住在元大都内的贵族、文人去“南城”游览的最佳去处。到了明代嘉靖年间,鱼藻池仍是出外城西部幽雅的去处,此时的鱼藻池依然保留环形水面,由于官府利用鱼藻池周边的土地,调集移民,开始种植蔬菜,供应城市消费,故此地又名“菜户营”(菜户营的名称原来是这样来的)。到清朝末年修建京张铁路,设立广安门客货站,新修建的铁路挤占了鱼藻池西北面的园地和水面,使环形水面变成了马蹄形。
因为有围墙,我找到一辆停在路边收废品的卡车,爬上去就能看到围墙内的一些情况。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81740000.jpg
把相机伸进去拍摄:里面是一片平地,想起来了,刚才门口牌子上的信息告诉我们,这里现在成了一处建筑工地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86350000.jpg
根据《北京市宣武百科全书》记载,1915年以后,广安门外双合盛啤酒厂在鱼藻池湖心岛上为外籍技师修建了一座小洋楼。解放后,洋楼由房管部门管理。后来,宣武区体委占用鱼藻池部分土地,修建了青年湖露天游泳场。后游泳场废弃,又将北面水面用土填平,变成了宣武区体委的体育训练场地,修建了网球场、棒球场等,这样鱼藻池水面成了今日的月牙形。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92630000.jpg
平地后面隐约可见处于停工状态的别墅楼群。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197390000.jpg
别墅群后面是铁路系统的小区。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02130000.jpg
“鱼藻池”呢?
我不甘心就此打住。顺着围墙往西行走,走到尽头看到可以上去,于是就爬上去。真好!这个位置高于围墙,可以看到里面的一些情形了。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04660000.jpg
几座烂尾楼别墅还在静静地矗立着……发现有水池的模样,周边还有石栏杆立着。南侧的水池里没有水,杂树丛生,一片荒凉。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07250000.jpg
其实,北京城里叫“鱼藻池”称谓的并不止这一处。现在我们知道的至少有两处,一处在原祟文区天坛北面。金代,因大兴土木扩建中都城,在这里取土烧砖,形成一些积水窑坑。清代北京方志记载,后人利用这些窑坑积水养鱼,并在鱼塘四周植柳、开田、建屋,故地名被称为鱼藻池。后来元明清以至民国,附近的住户都以饲养金鱼为生计,故这里又被人们俗称为“金鱼池”(龙须沟就在那里)。而玉渊潭从来也没有叫过鱼藻池的称谓。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10780000.jpg
一派肃杀景象,想想如果晚上来的话,可真有点渗人。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15390000.jpg
站在这个高处,西边就是铁路,这里离西客站很近,这列双层列车正驶往西客站。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20830000.jpg
围墙南边的这条马路是“红莲南路”。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26730000.jpg
把地图附上,看一下鱼藻池所处的位置。鱼藻池的月牙形清晰可见。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30920000.jpg
据介绍,这座亭子的西面,有被刻在石碑上的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的撰文。石碑刻有文字面朝东,碑文名为《金中都城鱼藻池遗址》。碑文如下:
可惜无法进入围墙内,无缘见识侯老的碑文。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42790000.jpg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可以得知,鱼藻池早在辽代就有了,而且是皇家园林中的“瑶池”。在中国古代,称“瑶池”只能是天上的神仙和人间帝王的园林,私家园林是不能随便修建“瑶池”的。辽代的“鱼藻池”是北京最早的皇家园林遗址。
金中都城是北京城市发展史至为重要的时期,而鱼藻池作为金中都城宫苑遗址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也正是其历史文化价值的所在。
说完了“鱼藻池”,我们再来说说“玉渊潭”。看看玉渊潭是否也有过“鱼藻池”的称谓。
玉渊潭公园内有一处展览,专门讲玉渊潭的历史。我去过无数次玉渊潭,但一直没有看到,这也是在无意之中发现的。门口有牌匾,上书:玉和集樱。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47300000.jpg
别的不多介绍了,专看一下有关玉渊潭地名的。
在“钓鱼台肇建期(辽-金)”板块中,讲到金代金章宗时,“‘钓鱼台’之名,蜚声北国”。也就是,从金代开始,玉渊潭就开始叫“钓鱼台”了。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49760000.jpg
这块“金代诸帝”表格中,清楚地写明了:金章宗时,“筑钓鱼台,定‘盛京八景’之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52670000.jpg
到了“钓鱼台发展期(元-明)”时,不仅“钓鱼台”的名称依然还在使用,开始出现“玉渊亭”的名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57140000.jpg
这段记载讲到了:元初,钓鱼台成为别墅,这里广值柳树,故在赵孟頫的诗句里又有“万柳堂”的称谓出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62910000.jpg
《明一统志》记载,元朝王恽《玉渊潭讌集诗序》中就有“其间有潭曰玉渊”,可见最迟至元朝时,就有玉渊潭的名称出现。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65900000.jpg
这里有两个史料:左边的是明代严嵩诗句,讲金代就叫“钓鱼台”了。右边的文字是明代万历年间王家镇写的:“玉渊亭在城西玉渊潭上,潭为群人丁氏故地。 ”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67700000.jpg
清代乾隆皇帝下旨在玉渊潭建造钓鱼台行宫,可见清代还是叫钓鱼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71130000_600.jpg
民国时期,由“钓鱼台行宫”变为“钓鱼台赐庄”,还是叫钓鱼台。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1/20171110/201711100947275090000.jpg
由此,我们可以对玉渊潭名称做一小结:800多年前的金朝,当时这里叫做钓鱼台,相传金章宗曾几度到此游览、钓鱼。到了元代,丁氏在池边建亭,以“玉渊”名其亭,于是有了玉渊潭之名。一时风景如画,“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游赏佳丽之所。”元代文学家王恽的《玉渊潭宴集诗序》记述了在此宴游时“风日清美,天光云影”、“沙鸥容与于波间,幽禽和鸣于林际”优美的自然风光。明代这里未变,仍叫玉渊潭。清乾隆年间,把潭疏浚成湖,以受纳西山引来的泉水,还修建了钓鱼台行官,现在国宾馆内养源斋等处就是当时的主要建筑,台西面匾石上是乾隆所题“钓鱼台”三个字,东面匾石上则刻有他写的钓鱼台诗。
至始至终,这里只有“钓鱼台”和“玉渊潭”的称谓,那里有“鱼藻池”的一丝影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