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门——寻觅金中都2【原创】

标签:
北京金中都会城门 |
分类: 金中都记 |
要把八百多年前金中都的遗迹在今天的北京城中找出来,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原有的遗迹大多消失殆尽。而我却乐此不疲。“不怕慢,只怕站”,我有空就去找一找,不贪多,一次能找到一处也是好的。
从哪儿着手呢?
对了,要先把金中都的方位先确定下来,也就是要把金中都的城墙轮廓先确定下来,然后再依次寻找其他。
据记载,金中都仿照北宋汴京之规制,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扩建。城凡三重,外城东、西、南三面各扩展3里。周37里,呈方形。每面三门。金初《金图经》上记,“都城之门十二,其北门有会城门”。金末成书的《大金周志》上云:“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正门两旁又设两门,东曰定曜、阳春、施仁;西曰灏华、丽泽、彰义;正南曰斗宣、景风、端礼,正北曰通玄、会城、崇智。此四城十二门也。”由此可见会城门是中都城北墙三座门靠西边的一座。
金中都城地图。会城门在左上角。
也就是说,四面城墙中的三面都向外扩展了,唯有北面的城墙没有向北扩展。由此可见,金中都的北城墙是与辽南京城北城墙重合的(甚至就是同一个城墙)。北墙虽未向北扩展,但东、西向各伸延约3里。西至今会城门村以西,东至今新华街以西。这样北城墙上自西向东的3个城门依次是: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对北城的城门数目学者尚存不同的看法。还有主张北城为4个城门之说。理由是金世宗为游北苑方便,在大定十九年(1179)新增建一门叫光泰门。“三门”之说的理由是,崇智门即光泰门,因为要避太子光英之讳)。
不管是三个城门还是四个城门,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北城墙至今不仅城墙、城门无存,且名称也都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有一处除外,即会城门。直到今天,北京城里还有“会城门”这个地名存在。据我观察,“会城门”是金中都所有城门中唯一幸存下来的城门名(还有一个“丽泽门”现在不仅毫无踪迹可寻,连名称也不复保留。现存有丽泽路、丽泽桥等,就是没有丽泽门这个地名了)。
辽南京城地图。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2301300000.jpg
那就从会城门开始。
现在北京城里有关会城门地名还真不少。有会城门社区、会城门桥、会城门商场、会城门公园、会城门路、会城门东路等,当年的会城门虽然没有了,但地名却留下来了。
现在最能代表会城门的地方当属“会城门公园”。这是公园的正门(位于公园西南角)。在“建都之始”展览中是把会城门公园作为金中都会城门的遗址来介绍的,想必这大致上是不错的。
会城门建于贞元四年(1156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元朝建大都移址东北方向,此处废为郊野。明嘉靖年间这里形成村落叫“会城门”村,民国二十一年(1932)形成会城门北村、会城门南村两个小村。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3361310000.jpg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3367350000.jpg
会城门公园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其原名为“双贝子坟公园”。1964年建园,因园址原有清代双贝子坟而得名,总面积约2.5公顷。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3372330000.jpg会城门曾是21路公交车的总站。现在人们都知道21路公交车出了个北京市知名人物李素丽。其实在李素丽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前,21路公交车还有位英雄人物,他叫曹振贤。现而今怕是很少有人知道了。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3386190000.jpg
把会城门公园附近放大了看一下,请特别注意公园两侧的两条路:东面的叫“东双贝子坟路”,西面的叫“双贝子坟路”,其南端都到达莲花池东路,北端都止于会城门东路或附近。在两条双贝子坟路中间还有一条双贝子坟路将两者相连。所以现在的双贝子坟路是一个复杂的H型道路。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3398660000_600.jpg
双贝子是谁?当年的双贝子坟在哪儿?
还真有人关心并琢磨这件事。有人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在《海淀区地名志》中查到一点资料,书中关于双贝子坟的记载有两种说法。一是这里在清代修有两座王爷坟,汉白玉砌成,故当地人俗称双贝子坟,沿用至今。二是说这地是两座贝勒坟,但究竟葬何人,无考。”
贝子是清朝对皇子的称谓之一,双贝子坟肯定是清代墓葬。后来有位自称“本人是怀愍贝子爱新觉罗·萨弼后人,镶红旗在旗”的知情者发表了意见:“双贝子坟的确埋葬着两位贝子,他们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广略贝勒褚英的长子,安平贝勒杜度的第三子,恪僖贝子爱新觉罗·特尔祜;第七子,怀愍贝子爱新觉罗·萨弼。双贝子坟原本恰好就是我家的祖坟所在地之一,另一处在军博下面压着!”
其实,当年在木樨地一带有许多满清贵族的坟地。比如克王坟。克王坟即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府的坟茔,是郡王家在北京最早最大的一块坟茔。因其有驮龙碑五统,俗称五统碑。1935年尚存五统碑这一地名。
克勤郡王是清朝世袭王位之一,为清朝封的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清开国是八大铁帽子王),自始封至结束经16人,传13代。占地一百一十亩的克王坟,所占位置在今公安大学的北面。所以按这个说法,现在复兴医院所在地即为“克王坟”(木樨地河东)。参照历史地图,克王坟东边为青龙桥,东边偏南是甘雨桥村,南边隔河为双贝子坟,两边隔河为会城门,北边是铁旗杆庙、木樨地。
会城门公园西墙紧贴着“双贝子坟路”,东墙紧贴着“东双贝子坟路”。“双贝子坟”目前隶属“铁东社区”(过去叫铁路东宿舍)。它的南面就是现在高耸的中土大厦以及中国铁道报社。双贝子坟1号,即现在的57中学就是双贝子坟(南坟)旧址,北坟在中联部大院内。
这是在会城门公园马路对过拍到的路牌。
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3405780000.jpg
据中联部大院的知情人士说:“1965年机关大院扩建,东院的最大项目就是新办公楼,开挖地基时恰好在档案室正下方位置底下发现了已经被盗一空的贝子墓。我那时在城里上小学二年级,下午放学也不像现在的学生那样晚,因此放学回家进了东门就到施工现场观看,我还记得当时用的履带挖掘机是一台“反铲”(向下反挖的那种),它挖到了墓室的顶盖部分,也称为‘宝顶’,坚硬一体的墓顶盖硬是把铲牙给崩掉一个!据施工人员说因为宝顶是用白灰、沙土、黄土掺和成‘三合土’一层一层夯实,又用糯米汤浇筑,同时加用铁钉,所以比钢筋水泥还硬。”
这是在会城门公园东墙拍到的“东双贝子坟路”的路牌,墙里就是会城门公园。http://img.lotour.net/Photo/201710/20171025/201710250943412630000.jpg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