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融科技大讲堂
金融科技大讲堂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27
  • 关注人气: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度四川省征信机构监管报告发布

(2023-04-22 17:15:47)
标签:

信用评级

征信

大数据

418日,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发布《四川省征信机构监管报告(2022年度)》,具体内容如下:

2022年,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持续加强四川省征信市场监管,依法开展企业征信机构备案管理,强化市场监测与非现场监管,有序开展现场检查,联合相关省级部门全面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行动,完善涉“征信”企业新注册管理机制,持续维护征信市场健康秩序。同时,持续引导征信机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开展信息共享应用,推动征信机构交流合作,促进四川征信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展现2022年四川省征信机构市场概况和监管工作情况,特编撰此报告。

    一、机构概况

(一)省内备案机构

截至2022年末,6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备案(注册地均在成都市),分别为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川恒征信有限公司、四川金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紫金诚征信有限公司、四川征信有限公司。四川省无个人征信机构。

1   四川省备案企业征信机构基本情况

征信机构

注册

时间

注册资本

(万元)

备案

时间

股东

背景

机构功能

定位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2013-07

1033.97

2015-10

个人、风投公司

大数据征信服务

川恒征信有限公司

2014-04

5000.00

2014-11

集团公司(民营)

企业信用调查

四川金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

2013-02

400.00

2014-11

个人、民营企业

企业信用调查

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

2016-08

5000.00

2019-05

国有企业

农村+大数据征信服务

紫金诚征信有限公司

2019-04

2000.00

2020-03

国有企业

大数据征信服务

四川征信有限公司

2021-12

50000.00

2022-04

国有企业

运营四川省征信平台

 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

(二)省外备案机构在川分支机构

2022年,省外备案企业征信机构在川未新设分支机构,深圳市信联征信有限公司和元素征信有限公司于年初注销了成都分公司。截至2022年末,省外备案企业征信机构在川共有5家分支机构,大部分机构业务均较为单一、规模较小。

2   省外备案企业征信机构在川设立的分支机构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

注册时间

备注

东方安卓(北京)征信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016-07

总公司在人行北京营管部备案。分公司注册地在绵阳,主要依托总公司系统提供信用修复及招投标评级服务。

联合信用征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017-03

总公司在人行北京营管部备案。主要业务是配合总公司开展成都当地业务。拟注销。

中大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017-11

总公司在人行北京营管部备案,主要在成都、绵阳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及企业信用报告。

全联征信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019-02

总公司在人行北京营管部备案。依托总公司系统主要为成都、绵阳地区企业提供信用报告等服务。

远东执信企业征信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2019-07

总公司在人行上海总部备案。业务范围为企业信用征信服务及该领域内的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

注:1.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

2.未特别说明的机构注册地均为成都市。

二、四川征信市场发展状况

(一)信息采集

整体来看,四川省企业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下同)数量稳步增长,采集方式仍以互联网爬取以及与政府部门、放贷机构、数据服务商签订协议进行数据归集为主。从采集规模上看,由于机构发展定位不同,6家备案企业征信机构(以下简称6家机构)信息采集规模相差较大。从采集信息类型来看,各机构采集的信息仍以登记注册等基本信息为主,6家机构采集基本信息以外信用信息的企业合计仅400.91万户,占总采集企业的0.99%

3   四川省备案企业征信机构信用信息采集情况

机构名称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川恒征信有限公司

四川金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

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

紫金诚征信有限公司

四川征信有限公司

收录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总户数

2021

158572230

3414

15761

5118492

169799524

/

2022

223230801

3513

15906

5131093

170094993

6953065

仅收录基本信息的企业户数

2021

156299390

22

15316

4247712

169795566

/

2022

220157948

22

15316

4260133

170091008

6895587

收录基本信息以外信息的企业户数

2021

2272840

3392

445

870780

3709

/

2022

3072853

3491

590

870960

3736

57478

收录小微企业总户数

2021

38829645

1297

3336

2207874

21343773

/

2022

42829553

1354

3336

2207874

21419151

1840518

收录个体工商户总户数

2021

105447947

2117

0

1453072

111671141

/

2022

135448855

2159

0

1453072

111820851

4499218

收录股东、董监高信息人数

2021

388075520

547

578

6906917

35670156

/

2022

428074642

659

1136

6906917

36090961

0

注:1.数据为截至20212022年末机构收录企业信息户数的总体累计情况的时点数。其中,四川征信有限公司为2022年新增备案机构,无2021年数据。

2.本表计量单位:户、人。

3.企业的基本信息指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类型、法定代表人、成立日期、住所、经营范围等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公示的企业基本信息。

4.收录基本信息以外信息指借贷信息、商业交易信息、财务信息、税务信息、进出口信息、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单位信息。

5.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金控征信收录的股东、董监高信息人数为未去重的人次数据,即某人担任多个公司股东、董监高,则记录为多人。

(二)征信产品和服务

从服务规模来看,四川征信市场规模仍然较小,20226家机构累计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23.75万次,同比下降11.04%从服务类型来看,多数机构以提供企业信用报告服务为主,提供信用分和企业画像、历史股东、关系探寻等服务为辅。2022年,数据调用类产品服务占总服务次数的52.81%,企业信用报告服务占比46.93%从服务对象来看,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化,但仍以商业银行、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及担保类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共为金融机构提供23.51万次征信服务,占比98.99%

4   四川省备案企业征信机构提供征信产品(服务)情况

征信机构

提供征信产品(服务)数量

2020

2021

2022

总累计数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194099

257542

106949

632495

川恒征信有限公司

531

616

367

2710

四川金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

80

112

145

408

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

1863

1615

1542

6259

紫金诚征信有限公司

9331

7096

3066

19493

四川征信有限公司

——

——

125437

125437

合计

205904

266981

237506

786802

注:1.统计数据截至202020212022年末。

2.本表计量单位:份。

(三)从业人员

2022年,四川征信市场人员总数和专职征信人员数量持续减少。截至2022年末,6家备案企业征信机构共有人员134人、专职征信人员114人,分别减少30.21%37.22%。在专职征信人员中,本科学历占53.10%,硕士及以上人数占32.74%,人员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5   四川省备案企业征信机构人员情况

征信机构

人员总数

专职征信人员

人数

硕士以下人数

硕士及以上人数

成都数联铭品科技有限公司

20

11

9

2

川恒征信有限公司

9

8

7

1

四川金通企业征信有限公司

11

11

10

1

成都金控征信有限公司

26

26

16

10

紫金诚征信有限公司

47

36

29

7

四川征信有限公司

21

21

5

16

总计

134

113

76

37

 

注:1.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

2.本表计量单位:名。

3.本表从业人员统计原则上以公司购买社保人数为准。

三、监管活动

(一)备案管理与市场培育

一是审慎开展新机构备案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四川省征信平台(天府信用通)运营机构——四川征信有限公司的企业征信业务备案工作,调研四川征信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就征信业务发展、产品创新、人员管理、平台运营、信息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其稳定运营四川省征信平台与实现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持续关注重点备案机构。针对重点风险机构,通过现场调研、约谈负责人、建立月度报备监测机制等方式,跟踪关注机构风险状况,并敦促其尽快调整经营策略。三是推动征信机构增加金融领域服务经验。鼓励引导征信机构优化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全面深入刻画信息主体信用画像,并依托天府信用通平台供银行机构使用,面向银行机构开展产品宣讲会,联合银行机构创新“征信+”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产品,支持小微企业普惠金融发展。四是鼓励征信机构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征信机构积极参与发改委、金融局、国资委等政府部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二)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

一是开展现场检查。制定征信机构检查工作方案,统一现场检查流程和标准;结合机构自查自纠及日常非现场监管情况,对机构内控管理、合规作业、信息安全管理等进行全面检查,有针对性地围绕检查发现问题提出相关整改要求。二加强非现场监测。持续优化“一行一机构”跨地域非现场监测机制。督促征信机构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报表、业务报备、情况报告。按规定对征信机构开展合规评价、出具风险提示函、列入重点监管名单、约谈高管等工作,实现对征信机构相关业务的经常、审慎、有效监管。三是全覆盖开展“征信修复”排查。积极与省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等部门进行协调联动,对四川省注册名称或经营范围带“征信”字样的企业实现了100%摸排,全年累计摸排1342家名称和经营范围带“征信”字样的企业,指导31家企业完成注销,173家企业调整工商登记信息,172家违规企业被纳入企业异常经营名录。同时,协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完善“征信”企业新增注册管理机制。

四、备案机构合规情况

(一)备案及变更

2022年,多数机构备案资料报备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好。通过近年来的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及备案机构自查自纠等工作,辖内多数备案机构提高了对备案管理的认识,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办理备案变更。部分征信机构由于经营情况下滑,存在公司内部管理和人员变动大、人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备案变更执行情况较差,经过自查自纠和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提醒后,这些机构均加强了相关工作的管理。

(二)公司治理

    整体来看,6家机构在独立性、公司经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风险。一是部门、人员及业务独立性不强。从组织架构上看,各机构均设置较为完善,但部分机构受限于人员规模,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不同程度存在人员兼职导致的独立性不足等问题。二是经营管理能力亟待提升。6家机构近年来收入盈利均不稳定,征信业务发展缓慢。部分机构由于经营情况下滑,存在人员工资拖欠、现金流不足等问题;部分机构尚未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

(三)数据质量

    6家机构都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数据治理标准,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一是大数据征信机构重视规则制定和机器校验,制定了数据业务规则,对每个数据源的合规性进行审查处理,注重数据服务的合规性,并建立了数据验证工作机制。二是资信调查类征信机构注重人工核验数据质量,部分机构按信贷评审的标准对数据通过现场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数据真实性核验,部分机构通过公开渠道、委托方、企业等获取企业信用信息。

(四)征信系统及信息安全

    6家机构均建立了较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明确了相关职责,建立了信息安全问责及责任追究制度。在征信系统信息安全等保测评方面,4家数据库超过100万户企业的征信机构等保测评均为三级,其余两家机构为二级。在技术开发方面,部分机构配置有专业的软件研发团队,提供自行研发的数据处理平台;部分机构选择“技术外包+自我管理”的运作方式,能够进行日常系统维护和信息安全管理,但在数据处理与产品研发等方面较为依赖第三方机构。还有一些机构专业技术研发人员较为匮乏。

(五)对外宣传

6家机构对宣传、广告的管理重视度仍需加强。6家机构均由兼职人员负责宣传、广告工作,但对相关人员宣传、广告的规范、合规培训均有待加强。特别是,针对《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实施后提出的新的管理要求,部分机构落实情况还有待加强。

(六)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

6家机构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规章制度,并对不完善的制度进行了修订。但多数机构内部审计不足或流于形式,未详细记录审计的过程、内容和调阅资料。

五、市场展望

从个人征信市场看,随着近年来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不断深化使用,许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在个人数据方面开展了合作。《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后,个人征信市场需要进一步探索征信产品的应用范围,与金融机构在使用效果上加强交流,推动征信产品服务创新,持续优化个人征信市场服务质量。

从企业征信市场看,我国企业征信市场规模仍然较小、产品服务竞争力不强,特别是缺乏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企业征信机构应当继续在扩充数据来源、加大技术人才投入、创新产品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机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从监管看,要进一步优化“非现场+现场”监管机制,全面监测征信机构舆情、征信修复等非法征信活动,加强对金融机构获取征信服务的监管,严厉查处征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并持续推进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合作,净化征信市场发展环境。

 

         如有关心企业征信牌照申请咨询的朋友,请致孟老师185153598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