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政治平衡与经济平衡》
文/海洋之花
日期: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的属性是什么呢?是政治。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要寻找的政治平衡点,这样的政治平衡要得到天下必须要先得到民心。如果你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你就很难得到天下,你要寻找的政治平衡就会失败。老百姓拥护你,你才能得到天下,老百姓对你满意,你才能得到天下,你心里也满意了,这样的政治就平衡了。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局限性:当时的秦始皇吞并六国,得到六国老百姓的拥护了吗?商鞅制定的政策只是得到了本国老百姓的拥护,其它六国的老百姓并没有站出来欢迎秦国打过来,而是军队打不过秦国的军队才被吞并的。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带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就是当权派的权力范围是有限的,超出权力的范围就没有效果,或者有效果也不是广泛性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强制性:宫廷内乱奸臣当道杀忠臣,找到的理由和借口往往是虚构的。让老百姓看起来是合理的,但是真实情况是瞒天过海,想达到自己的目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的老百姓的良心秦始皇得到也是暂时的,这种暂时的表面现象也会产生一种政治满足感,秦始皇得到了天下,心里满足了,却没有真正的得到六国老百姓的心。这就产生了没有得民心也会得到天下的情况。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平衡:这种说法就是在寻找自己的政治平衡,政治平衡就是心里满足感。皇帝要打其它国家,打不过这个国家就要征兵,训练军队,准备粮草,要是再打不过,就会有被其它国家打败的危险,甚至会有自己的国家会被其它国家占领的危险,也会有被其它国家吞并的危险。那么这种政治平衡就会化成泡影。要是打过了其它国家,并且吞并了其它的国家,这种心里平衡就会变成单方面政治平衡。
【失民心者失天下】必然性:你为什么会失去民心呢?你管的这个国家或者这块地方,有了冤屈没出申诉,官官相护,找不到说理的地方,你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民心就会失去政治平衡,这个天下就不是你说了算了,你说的话就会当成耳旁风,再也没有人听你的号令了,那么到底谁说了算呢?是正义说了算。
【失民心者失天下】局限性:失去民心带有局限性,失信是从局部开始的,由小到大逐渐的扩散开来。这种失去民心的事件处理得当,就会得到百姓的支持,这种事情处理不得当,就会失去民心,就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要是这种事情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失去民心,也会失去天下。这种情况会在一个地区长期存在,也会蔓延到其它地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经济平衡】:他能够给你的,你想得到的都存在着满足感,就会达到一种心里平衡。你要的就是这么多,他能给你的也是这么多,双方都达到了心里满足,也就找到了【经济平衡】点。如果有一方对所得到的或者给你的不满足,就会打破经济平衡。有可能再寻找新的经济平衡点。就像卖房子一样,你提高了价格,买方不满意就不会产生经济平衡点,你的房子降价了,买方满意了,这样的买卖成交了,也就达到了新的经济平衡点。
一种商品可能存在多个平衡点,你想买郊区的房子,哪里空气新鲜,风景秀丽,适合老年人居住。你想买市里的房子适合上班工作,适合孩子上学,市里的房价跟郊区的就不一样了。要是近郊有别墅,有高层,价格还会有差别。究竟那种房子让你满意,你就去买哪里的房子。根据你自己的收入找到了你要买的房子,心里满足了,新的经济平衡点也就找到了。
经济平衡点是建立在价格基础上,也许经济平衡点持续的长一些,也许经济平衡点持续的短一些。经济平衡点不是不变的,是随着购买力在不断的变化。经济形势好转,工资上涨,就业机会多,购买力就强。经济形势下滑,工资停滞,就业机会少,购买力就弱。经济的波动也会随着个人收入的多少来波动。
经济平衡只是一种暂时的平衡现象,长期的经济平衡是价格不变,短期的经济平衡是随着季节,随着经济的变化来变化。水果蔬菜都有季节性,各个季节都有很短时间的经济平衡。只要季节一变化就会打破这种经济平衡。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要想让经济好转,就要多增加就业,减少失业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给青年人。
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经济的发展,找到经济平衡的规律,让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对这些方面有一个了解,能顺利的掌握他们从事的经济工作,经济进入了低谷,你的想法不要跟着经济进入低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经济进入低谷的原因。时刻关注经济好起来的形势,来做好你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THE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