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记录

(2020-11-18 20:11:58)
标签:

原创

分类: 教学

2020112

导入:“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PPT1(齐读) 这是臧克家为济南辛稼轩纪念馆所题楹联,高度概括了辛词的两大显著特点: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和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辛词中最能体现这两个显著特点的就是被明代学者杨慎称为第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齐读文本。PPT2(板书题目作者)

除了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和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这首词还有一个特点历来为人所瞩目,那就是——用典(板书)。

之前布置了写作任务PPT3(岳珂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觉用事多耳”,有人因此谓辛弃疾好“掉书袋”。杨慎说:“谓此词用事多者,当是不解词味。”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先调查统计同意岳珂和杨慎的都有哪些组,提醒“简要说明理由”。

各组代表发言。

小结:孰是孰非不忙下定论,看当事人什么态度PPT4(岳珂在《桯史·稼轩论词》条说,他提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之后,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连辛弃疾自己都觉得用典态度,拼命去改,可300多年后杨慎却说:“谓此词用事多者,当是不解词味。”PPT4近千年之后,作为初学者,我们首先应当对此词的用典进行深入探讨。全词仅104字,直接用典就达五处,分别是孙权、刘裕、刘义隆、 拓跋焘、廉颇,几乎是句句用典,无典不成词。

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回顾梳理用典,PPT5678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北固亭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刘裕崛起孤寒,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积弱不振的东晋政权,建立了刘宋王朝。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百年沦为异族的黄河以南大片故土。(齐读)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见《宋书·王玄谟传》。《史记》载,为抗击匈奴,霍去病率军深入漠北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击溃匈奴左贤王所部,斩首七万余级,追击至狼居胥山,自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宋文帝北伐失败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国势一蹶而不振。(一生读)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05年,他反击刘宋,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民间称佛狸祠。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动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师读)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后来赵王想重新起用他,派人去探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受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召。(齐读)

每读一篇典故,都对应读词中原句。

读后抛出问题:对比词中原句与所关涉的典故背景,你有何发现?PPT9

结论(板书):叙中凝史

材富则约以用之PPT9用典是压缩材料的好办法,辛弃疾无疑是个中高手。

有人说这首词用典除了叙述史实外,还寄寓了议论,(板书)叙中寓论。

PPT10词人直陈史实,以议论入词

请大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议论性词语,用笔圈划出。

小结:除“英雄”“草草”外,还有如“寻常巷陌……”寄寓了对刘裕英雄业绩的高度赞扬,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媚和的批评,同时又有仰慕和沉痛,难怪有人说这首词用典融入抒情性议论,我们一时之间竟难以分辨这到底是抒情还是议论这?这正是我们要再深入探讨的——典故叙述中的“情”(板书)叙中  情。

完成下面任务PPT1112

根据出示的背景,以第一人称模仿辛弃疾的口吻,在每个典故后用现代文补写几句词人的心理。要求:1、诵读与典故相关诗句,力求读出词人内心情感。   2、在典故后补写几句词人心理

 

示例:典故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补写: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侵略者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这是多么痛心的事,我实在不忍回首往事和目睹眼前。

小组活动:先诵读相关词句,讨论词人情感,后由一人执笔写出(因公开课时间有限,所以一人执笔,且每一个典故由三个小组来写,抓阄决定)

完成后小组分享展示

小结:到此不妨回想一下,辛弃疾老成谋国、忧深思远的情怀和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国运和身世的悲慨,全都凝结在这104字当中,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情感全都隐在字里行间(板书)“”叙中隐情

悲壮慷慨,激越人心,难怪杨慎会说:PPT13明代杨慎《词品》 :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既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事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 为第一。

此词能成为悲壮词千篇之首,用典功不可没。

再回顾岳珂的一段故事,PPT13岳珂《桯史·稼轩论词》说:他提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之后,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

人们往往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词用典多是缺点,但辛弃疾虚心听取意见,创作态度可谓严肃认真,但人们却常常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以辛弃疾这样的语言大师,为什么会“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想改而终于改动不了呢?这不恰恰说明,这首词用典虽多,却是用得天造地设,是词人“情之所趋,意之所往”,非用而不可。明代陈霆称:PPT14陈霆在《渚山堂词话(卷二)》中称辛词“用事最多,然圆转流丽,不为事所使,称是妙手”。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说:

稼轩词让千古其他词人所不能及者,在于他在别开天地、大声鞺鞳时却也仍保有词之曲折含蕴的一种特美,虽然极为豪放,但却绝无浅率质直之病——叶嘉莹

这首词真真是“贴切自然,寄意深远”(板书)

再次诵读本词

思考两个问题:PPT15诗文用典

对读者有哪些阅读要求?

对写作者有哪些启示?

课后作业:PPT16课后作业

        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用典,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写在“短篇大论”本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