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知人论世  ——通过《饮酒》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2017-09-02 16:24:04)
标签:

教育

原创

分类: 教学

知人论世

——通过《饮酒》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感受陶渊明清新淡远的艺术风格。

            2感悟陶渊明的自然、真淳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重点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内涵。

难点对陶渊明求仕、归隐行为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针对新课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要求,把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生已经学过《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的基础上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分两个层次,感受艺术风格为第一层,通过朗读、分析意象和炼字完成;第二层进一步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以学生讨论的方式完成。教学重点放在第二层。最终让学生初步掌握探究此类诗歌作品的方法:感受风格——了解思想——诗、人合一。

教学过程

导入语:在文学史上,一提起陶渊明,就会想起他的田园诗,想起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佳句。仿佛陶渊明就是远离尘世、超然脱俗的隐逸者的化身。其实陶渊明的思想远没有俗世所浅知的那样单纯,后世对其田园诗的推崇更是掩盖了一个孤高而伟大的灵魂。今天我们就试着走近陶渊明,通过学习他的诗歌来走进他的精神世界。<</span>板书标题“饮酒”>                                                                                                                       

一.朗读

1.指定一位同学朗读。(教师对朗读加以点评)

2.齐读作品,感受诗人的田园生活。

   教师问:初步感受诗人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

(预测学生回答)闲适,恬静

(教师问):这种闲适、恬静的感受是如何传达给我们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此诗的艺术笔法和风格。

二、赏析艺术风格

1.对“炼字”的理解

⑴(为理解炼字做铺垫)要求学生解释“结庐”“车马喧”“尔”,并说出对诗人内心感受的理解。

(教师提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诗中传神的佳句。苏轼在《题陶渊明饮酒诗后》评价到,“‘采菊东篱下’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这既为大师所言,则必有其深刻道理,那就来体会一下“望”和“见”有何不同,何以用“见”最有妙处?

(学生回答)

(教师评述):“望”:有意远见,人与物拉开了距离。

“见”:无意所看,人与物融为一体——诗人悠闲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为“无我之境”,此时客观物象与主观意蕴融而为一,构造出宁静、淡远的意境,给人以超然之感。

2.意象的分析

(教师问):诗人所见的南山都有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山气、日夕、归鸟

  (教师评述):此图景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意境是相合的。这是田园生活中最常见的景象,最常见的也是最自然的,唯其最自然,也是最古朴的,唯其最古朴,也是最美的。陶在田园生活中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是所谓“至情言语即无声”。

(教师小结,提问引出深一层的探讨):至此,我们已体会到此诗意境的宁静、淡远,笔墨的平淡、自然、清新,这种清新、淡远的艺术风格和《归园田居》是一致的。所谓诗言志、歌咏情,言为心声,任何一种艺术风格都是作者内在思想的外化和体现,透过陶诗清新、淡远的艺术风格,我们看到他怎样的内心世界呢?(或者说怎样的精神追求与思想境界?)

(预测学生回答:热爱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平静自然,自然中见超然的陶渊明,然而这才仅仅了解了他的一个侧面,我们的认知还很浅。

三、思想内涵的分析

陶写田园风光,和历代文人不同,既不美化现实,也不是纯粹地欣赏田园风光,而是把田园风光和黑暗的仕途生活相比较而写。这一点在他归隐次年所作的《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这种比较在《饮酒》中依然存在。只不过这种比较更为含蓄,更为平淡、自然而淳厚。金人元好问评陶诗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我以为是领悟到了陶精神思想的真谛。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陶的精神世界。鲁迅先生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题未定”草(第七)》),我们首先走进陶的时代,了解他的生活经历。

1.介绍背景资料:(主要由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陶生活于东晋后期,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他的祖上虽作过大官,但到他时,家境早已没落,一个庶族寒门出身的人是不可能突破门阀氏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的,而他少年时接受了儒家用世思想,有“大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但在那个时代,陶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他归隐后有两次出仕机会,晋末征他为著作佐郎,他辞而不就,宋元嘉时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他也拒绝了。

2.(教师提问):陶渊明在理想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选择了归隐田园,如何评价其行为?

学生讨论发言,根据情况加以引导、评述。(此部分为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提示:不能简单归因于政治,更多的是要考虑诗人自身的人格和时代的影响。提示问题如下:

教师提问:陶归隐的起点是彭泽令上,“不为五斗米……”按理下级穿着整齐迎接上级,是顺理成章的事,陶却反应得十分强烈。如何理解这一点?

预测学生回答有两点内容:①保持人格尊严、人格独立。②清高、孤高。

教师提问:陶渊明的归隐与天性有无关系?

预测学生回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及老庄思想的影响。

教师提问:本性如此,为何还要踏上仕途?

预测学生回答:受儒家思想影响。

教师点拨:           认识————否定————离开

入世————出世

 

教师小结:陶是清醒的,在那个时代,离开是他必然的选择,离开也是他自觉地选择。他能够脱下官服,真正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这绝对是一个伟大的行为,这种自然天性是中国文学史上许多出色的诗人所未能显现的。所以陶是一个保持人格独立的陶渊明,是一个纯真、清醒的陶渊明,是一个从俗世中穿过而未染任何尘滓的陶渊明,他真正归于纯净的大自然,所以能写出这样纯净的诗篇,不染任何世俗的尘滓,所以陶渊明是中国诗歌上最能显示其自然天性的诗人。

他真正做到了返璞归真,也只有他最担得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称誉。

     

板书设计: 

                       

 

艺术风格:   清新淡远                一语天然万古新

 

知人论世 <wbr> <wbr>——通过《饮酒》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回归自然

知人论世 <wbr> <wbr>——通过《饮酒》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精神世界:                          豪华落尽见真淳

返璞归真                  

 

附:《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