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千课”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冯继春
(2021-07-08 11:42:08)分类: 论文、读书随笔、心得 |
正是一年春好处,交流学习正当时
阳春三月暖融融,细雨如织风柔柔。伴随着春的气息。2021年4月10日至11日,我们一行6人在朱鸿儒组长的带领下参加了以“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指明新教材新方向”为主题的“百师千课”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两天的学习,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感触颇深。
名师授课篇
第一节是来自浙江省特级教师郭昶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习作课《一次活动的启示》。郭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拼图,并三次动笔写,在前后对比中总结出《拼图的启示》不能单纯的就事论事,要联系生活写启示,关注了习作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观摩课过后,郭老师针对现阶段儿童习作的困境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并为大家分析了如何支援突围写作。
“品一首诗,读一个人”,来自武汉的全国语文骨干教师左军娥老师执教的《绝句》就像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学习古诗的大门。左老师让我们知道古诗教学不是乏味的,古诗可以说话,可以唱歌,可以有节奏,可以灵动起来。随后,左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让古诗词教学充满灵性》的讲座。讲座中左老师就“如何让古诗词教学充满灵性?”进行了方法传授,不时结合古诗实例,不时与老师们互动。老师们与名家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
王红梅老师执教的《少年中国说》,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问题展开,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王老师适时插入教学相关资料,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学生跨越了历史的障碍、语言文字的障碍,真正明白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支粉笔写尽古往今来,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李竹平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没有花哨的设计,没有华丽的结构,独以自身的语文素养,扎实的基本功,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常态语文的核心与价值。从勾画重点词句到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等,切实做到了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纯美。
教师学习篇
台上名师们演绎课堂的同时,台下几百名来自全市的语文老师们如饥似渴地吸纳名师们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方法,认真记录老师的教学过程。
个人感想篇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老师们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去总结,去反思,去成长,向有理念有经验的榜样看齐。
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紧张而充实的周末学习,让老师们在课堂实例和专业讲座中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留下了抹不掉的视听情怀。虽然现在和名师还有一些距离,但是,我们会不断地借学习的机会,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会借他山之石,筑自己大厦,借名师优质的教学经验,成就自己的精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