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

(2020-12-20 22:24:34)
分类: 论文、读书随笔、心得

《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

——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

高晓燕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主题阅读教学倡导的“一课一得”。怎样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呢?

长期以来,尽管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也做着,但常常停留在理解与分析内容的层面上。阅读与语用相关的书籍尤为重要了。工作坊坊主王老师可谓是及时雨,在她的推荐下,阅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阅读这本书时,在很多处提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次又一次的咀嚼,细细品味,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回顾自己平常的教学,许多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重情感,轻语用;重视“教什么”,忽视“怎么教”;重视“写什么”, 有时候甚至忽视“怎么写”。

 这本书中,王林波老师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语文教学世界。说熟悉,是因为他的课堂与我们的课堂一样也有读书、对话、思考等;说陌生,是因为这些读书、对话和思考并没有把学生导向理解本位、感悟至上的泥沼,而是将他们引向语言应用、言语提升的学习之途。在语言文字的习得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一般润物无声。

   阅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后,对语文教学有了更为一定的认识,探索“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言语表达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即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  

 首先,是多角度地解读文本。在文本解读时,不仅要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思维的共鸣,还要照顾孩子的身心发展和阅读个性。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走进文本,从而研读文本。

其次,要关注文本表达形式。 “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应由“内容的分析”引向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更重要的是应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即文本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体会了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布局的方法、文本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表现威尼斯夜晚的宁静后,安排孩子就“放学后的校园”情境,采用本课的写法去练习,让学生的表达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

在教学《夏天里的成长》一文,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夏天万物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按照之前的教学方法,就只停留在引导学生品读上。而现在,在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单元语文要素、习作要素,教学中,怎样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使其习得习作方法,我想:这也是选编本文到的目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思考,体会作者的行文特点。例如,学完第二自然段时,安排这样的练笔:夏天,你周围的事物还有哪些也在生长?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创作。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语言训练落到实处。之前,我们的教学中,也会随文体的特点安排练笔,读完《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这本书,才明白我的语言训练是无效的。例如,教学写人类的文章后,我们可能设计:你会对这个人说些什么呢?这不是体现一课一得。教语文,我们就应该引领学生透过语言外在的形式,逼近语言的本质内容。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走向“运用语言”,并进行能够体现这一课表达特色,极具针对性的语用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实,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今后还要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继续跋涉“语文主题学习”之路。在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语用训练,让学生在每一篇课文中都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