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高晓燕
(2020-06-28 22:11:30)分类: 论文、读书随笔、心得 |
《指向语用,识体而教》读后感
——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
高晓燕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主题阅读教学倡导的“一课一得”。怎样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呢?
长期以来,尽管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也做着,但常常停留在理解与分析内容的层面上。阅读与语用相关的书籍尤为重要了。工作坊坊主可谓是及时雨,在她的推荐下,阅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识体而教》。阅读这本书时,在很多处提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次又一次的咀嚼,细细品味,聚焦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回顾自己平常的教学,许多地方做得不尽如人意。重情感,轻语用;重视“教什么”,忽视“怎么教”;重视“写什么”, 有时候忽甚至视“怎么写”。
其次,要关注文本表达形式。 “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应由“内容的分析”引向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更重要的是应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即文本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文本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体会了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布局的方法、文本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表现威尼斯夜晚的宁静后,安排孩子就“放学后的校园”情境,采用本课的写法去练习,让学生的表达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今后还要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继续跋涉“语文主题学习”之路。在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语用训练,让学生在每一篇课文中都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让阅读教学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