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优秀教案 |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按下了暂停键。然而,“乌云遮不住升起的太阳,疫情挡不住春天的临。”面对疫情,第一小学全体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用行动诠释着责任,用坚守书写着担当。为落实县教体局“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精神,我们将传统教学转为线上教学模式。
网络授课最困扰老师们的问题就是:教学形式单一,师生互动少,对学生的监督和指导性变弱。因此,我尝试采用了“三板块”的授课法。
1.课前通过微信群在线发送“预习单”,用“预习积分”激励学生做好预习,助力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2.线上教学过程中,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展现自己,做好笔记,下课把笔记传至微信群,用“听课积分”督促学生认真听讲。
3.课后布置拓展型作业,把语文教学向生活延伸,学生在班级群展示作业,获得“作业积分”。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本课程采用预习单+班级微信群+陕西教育云平台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采用直播方式进行在线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同时借助PPT,以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重点内容。建立班级微信群,方便发布信息、上传材料、辅导答疑等。
【教材分析】《浣溪沙》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上阙写景,下阙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教学目标】根据注释,理解诗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4.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诗词文化的喜爱。
【课前预习】
【网络授课】
一、美食导入,揭示课题,激发美。
2.介绍东坡 揭题读题
(1)
(2)讲解浣溪沙词牌名。(浣溪沙,词牌名。传说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二、理解词意,初识美。
1.读准字音,读通全词。
2.结合注释,交流词意。
3.范读指导,读出韵味。(播放《浣溪沙的情景朗读》)
三、体会词境,品读美。
1.品读上阕,体会景美。 这是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呢?(读上阕)你读到了哪些景物?联系景物,想象画面我们再从词中去品味。你感受到这是一派怎样的景象?板书:生机、清新。
2.品读下阕,体会哲理深意。 此刻,他面对眼前西流的溪水,更是产生了非同寻常的遐想,(男女生对读)对比品读,感悟苏东坡“再少”之乐观豁达。而此时,苏东坡借溪水西流,他想表达什么?链接词句,你现在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东坡?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四、感悟词人,升华美。
1.向往美。在逆境中生存,在磨难中成长的乐观豁达,造就了不同寻常的苏东坡。有词为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追求美。了解苏东坡一生的主要成就,凝练词人超凡脱俗之美,激发对词人的喜爱。
3.拓展美。
【作业展示】
网络授课和线下作业相互补充,既可以学习新知识。又可以巩固旧知识。
每天我会在班级微信群里通报完成作业情况及进步同学的名单,展示优秀作业。针对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采取单独和家长微信或电话沟通的方式,指出孩子努力的方向。
【线上教学的体会】
这次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疫情期间,我不能像医生那样冲锋在一线治病救人,为国分忧,但我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尽心尽力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次作业,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刚给孩子们上网课时,我既激动又忐忑,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当“主播”,学生也是第一次上网课。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课前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网”上的语文课与线下的语文课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小步走,抓落实,以求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一样,让语文学习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