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19-12-23 19:43:20)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之我见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    高晓燕

俗话说:“ 习惯成就命运。” 一个学生在学习中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生活。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习惯是小学生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头戏,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千法万法,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读中轻松、愉悦地获取知识。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正是个好抓手。下面就对小学语文主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他们才会努力去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要使孩子感受圆明园的辉煌、毁灭的经过等,仅限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课文的学习我适时补充一些课外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等),或者是让孩子去分享自己搜集的,同时对这些主动读课外读物、善于搜集、积累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相信他们会更加努力去读书,相信另外的孩子也会想办法去读相关书籍。这样,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得益于课外看书。大量的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跳读法等。让学生根据读物特点、以及阅读的需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阅读方法。      

1.学会精读和泛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是精读。泛读就是粗略地读为的是博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泛读,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了解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需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需要精读。

新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使教师切实加强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预习课文时,_____”画出感兴趣的句子,简单地批注自己的感受。对于文中精彩片段可以反复朗读,随时圈点、勾画、批注、摘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重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要求达到的。只有让学生真实地不拘泥任何形式地记述阅读感悟,才能进一步达到理解文化、提升品位、开拓思维、综合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目的。

2.要正确选择读书。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面对海量的书籍,有经典高雅之作,也有低级庸俗之流,该如何选择呢?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做精心指导,点播其中的价值,控制“休闲型阅读”。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3.学会边读边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孩子能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记忆,达到消化、吸收,以此产生自行扩大阅读的愿望,阅读的习惯就已养成。因此,教师在学生阅读前,一定要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要求孩子思考:作者写圆明园的毁灭,却大笔墨地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为什么?以任务为驱动力,推动孩子的阅读,培养孩子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4.学会写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上课和复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梳理过程。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效果。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抄原文,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抒发读书感受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

在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多用鼓励法,避免因强制的命令,消极的惩罚等硬性的手段打消学生的读书积极性,用情感来唤醒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塑造的潜能,使强烈的阅读愿望,浓厚的阅读兴趣,愉快的阅读情绪等非智力因素活跃起来,成为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巨大内驱力,乐意阅读,并去享受阅读。小学生好表现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于是,在学校要求孩子在规定的读书时间中,我抽取读后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巩固阅读成果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爱好。通过学生自评、评、老师评等综合评价推选出读书能手”、“故事大王”“读书达人”等,这些桂冠如同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吸引学生去摘取,使学生保持旺盛、积极向上的阅读激情。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训练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