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四年级白银晓
(2019-12-15 21:32:09)
第七单元 |
课题 |
《古诗三首》 |
课时 |
第1课时 |
||
课型 |
以文带文课型 |
总第86 课时 |
||||
教学 内容 |
1.“一主”教材:《古诗三首》 2.“两翼”教材:《你读我诵》:《 》《 》; 《主题阅读》:《 》
|
|||||
一
课
三
问 |
写了什么 |
诗人借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
||||
为什么写 |
诗人想通过借写景、借叙事抒发自己的情感。 |
|||||
怎样写的 |
通过借景叙事 |
|||||
阅读要素 |
借助插图和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学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
|||||
习作要素 |
学习怎样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
|||||
教学 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课文,默写古诗。 2.能借助注释、插图和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会。 |
|||||
教学重点 |
1. 能借助注释、插图和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会。 2. 学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
|||||
教学难点 |
能借助注释、插图和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会。 |
|||||
资源准备 |
教师用书、参考资料 |
|||||
课时 |
1课时 |
|||||
落 |
自主调整 |
||
一、小诗引路。 1.诵读《你读我诵》篇目:《》《》 2.古今对译读、合作承接读《》。 3.写法提示读《》。 教师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古诗三首》 二、“一主”教材教学 1.读题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唐诗《出塞》和《凉州词》。你怎样理解“出塞”? 2.简单介绍背景。 我国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从秦朝起,一直没有间断过。秦汉时期开始修筑长城,防奴入侵,玉门关、山海关、卢龙城,是代著名的边地区的重要军事要塞,长城外就是塞外。自唐太亲以来,边塞战事不断。“出塞“就是到关外去阻击来犯的敌人 二、整体感知《出塞》和《凉州词》 1.学生自由练读,把诗读通顺、读流利。 (1)指名学生朗读出塞京州词,重点查多音字“还将、教”在诗句中的读音。 教师提示:现代汉语中的轻声词“葡萄、琶”,在古诗中最好读本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试着读出两首诗的节奏,教师相机点拨 (3)全班齐读两首诗。 2.学生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王昌龄和王翰。 (2)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补充:王昌龄的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出塞》是他的代表作。 王翰的诗多豪放壮丽之句,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 3.小结: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歌而闻名,这两首诗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三、借助资料,理解(出塞》 1.出示导学单,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诗句意思,全班交流。 2.小组合作,備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出示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提问: 这里的“边关”是否仅仅指的是秦代的呢?这里的“明月”是否仅仅指的是汉朝时的呢?学生讨论交流。 (2)提示:这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其实说的是一件事,上下两句的明月是秦汉时代的,边关也是秦汉时代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边塞。 (3)引导交流:当这一轮亘古不变的明月照在古老的边塞照在边疆的将士身上时,照在将土的家人身上,他们望着月亮会根到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 月亮是我们中国人的思念密码,当“秦、汉”这样的时间词与“万里”这样的空间词放入诗句中,就不仅仅在描述唐朝的边关了,也许我们还看到了更遥远的古代,人们也翘首以份成边的战士们能平安归来:也许我们还看到了更切近的现在,边防战士们也在亲人的思念中成守边保家卫国 4出示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出示导学单,提问:这句中提到了古代英勇善战的将领,借助提供的资料,你体会到了什么? 王昌龄认为将士们有家不能回,只能望月思乡的原因是: -------------------------------------------------------------------------------------------------------------- 联系前两句诗句,你觉得诗人想表达的是: -------------------------------------------------------------------------------------------------------------- (3)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早日结東战事,让每个家庭都能享有和平和安宁是从古至今所有人的心愿。诗人借对骁勇善战的将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朝廷任用得力将领,巩固边关,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四、想象画面,理解《凉州词》 1.学生借助注释,同桌互相讲解诗句大意。 相机指点:“欲饮琵琶马上催”自古以来有两种理解: (1)琵琶在助兴,欢快的音乐催促将士开怀畅饮。 (2)琵琶声声急催促着将士们马上出征。这两种理解都有道理,在这里我们理解为第一种。 2.抽生反馈。教师针对难点引导想象和思考: (1)当读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意味着什么? (2)为什么说“醉卧沙场君莫笑”? 3.示范朗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读出豪迈的感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4.小结: 通过链接资料,想象画面的方法,我们学习了这两首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诗句的大意,还可以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入情入境地去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体会其内在的情感。 |
|
||
板书 设计 |
古诗三首
入情入境地去想象画面 《出塞》 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愿望。 |
||
作业 布置 |
课堂作业 |
读古诗,体会情感。 |
|
课后作业 |
练习册 |
||
作业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