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
(2019-12-13 14:57:30)
标签:
教育 |
浅谈低年级“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
定边县第一小学:刘巧梅
“主题阅读”教学从2016年就引进我们学校,目前已在我校全面铺开,而且取得良好的成效。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得以培养,阅读能力大力提升。走进一小的校园,你听到的只有一种声音“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所谓“主题阅读”,是一种针对同一(相似)主题或写法,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章的方法。近年来,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崇尚“主题阅读教学”,探索“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目的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实际上,我们的语文教材,也基本上是依据主题内容与写法来安排课文的。比如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就是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学习要素来组织单元课文的。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内外整合的“主题阅读”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孩子,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因此,探讨低年级“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通俗地讲,阅读就是要求能够读通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价值,阅读可以陶冶情操,让身心更愉悦,增长个人知识,拓展视野,多读书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阅读,喜欢阅读,终身阅读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中的阅读教学则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低年级更是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他们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朗读技能,拓宽识字量,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良好的朗读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方面小学低段的学生上课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而且持续的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比较新鲜的事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可以说有很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我不够丰富的教学实践出发,以部编教材为例,探索了下面的一些方法与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感悟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有效的运用提问艺术,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感悟文本。
1、以一个主问题贯穿课文。
2、抓住课题题眼提问。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新颖有效的课堂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抓住课题,直接有效的提问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我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小鹿的玫瑰花》等这些课文时,就可以通过老师设问,学生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带着你的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抓住关键字词提问,品味文本。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教学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的学习和理解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低段语文更要逐渐培养学生理解关键词语、难懂词语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惜时间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深入地理解。如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为了充分让学生理解“垂下来”一词,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此时蜘蛛害怕、着急的心情。在赏析雨后景物“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时,我提问“彩虹是怎样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五颜六色的彩虹挂在天空的美景,“挂”字更能体现彩虹的美。在赏析雨后景物“蜘蛛又坐在网上”时,我提问“这时候的蜘蛛又坐在网上干什么呢?”让学生理解“坐”字,表现出雨后蜘蛛的愉悦和悠闲。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我通过对比和图片观察帮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从而突出葡萄沟葡萄的美、颜色多。
三、巧用评价与激励性语言。
低段的孩子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和课堂的需要进行巧妙的评价,激励学生赏读、品析课文,为学生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真正的魅力,让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便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记得一位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让一位小朋友朗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感情。听完后教师主动走上前去,真诚地说:“你朗读的真好,声音真好听,就像一个小播音员。你能再为我们美美地读读课文吗?说完,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掌声不仅是送给这位学生的,更是送给这位善于鼓励评价学生的老师的。教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打动学生,让学生享受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四、把画、唱、表演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五、朗读与训练、说话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一堂完整的语文教学中,要将朗读与训练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与提高。叶圣陶先生先生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视训练。”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只是一味地探究,一味地朗读,其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将学生的基础训练、说话写作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地积累语言,感悟语言,通过学习,有效的迁移运用语言,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阅读教学才能算是真正的扎实有效。
读练相互结合,切实的进行有效的说话与写作训练,对于低段学生而言至关重要,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与品位,设计多样灵活的训练。另外,低段学生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说代写,融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为一体。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最后一环节时,我进行了有效的拓展训练,青蛙跳出井口后会说些什么?请孩子们续写青蛙和小鸟之间的第四次对话。在教学《画风》一文时,让学生自己画风,你会怎样画风?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学习、实践、总结,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
2、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版
3、罗素.《教育的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语文.二年级下册》 《语文.一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