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心得体会
(2019-12-12 14:02:06)分类: 论文、读书随笔、心得 |
说到对于《论语》的了解,只有在中学学习《论语》六则的时候有些初步的认识,真正对《论语》感兴趣的是这学期学校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国学诵读比赛,期中我们四年级的背诵篇章里大量节选了《论语》里的语录,为了鼓励我那帮调皮学生尽快背诵,不给年级组拖后腿,我也一起和他们背诵,并专门借了有关《论语》的书去看,不看不知道,看了竟然还停不了。真的感觉到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论语》六则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期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治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的人非常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以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就说在我们的这个集体中,就有体育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
读孔子的《论语》,还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提出了“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学思结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痕迹。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半部论语治天下”,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的学习《论语》,跟着孔子学习为人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