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反思
(2019-06-28 23:42:17)分类: 教学反思 |
古诗《小池》教学反思
樊雪萍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低年级古诗教学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与感悟。
《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以清新活泼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描绘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很多孩子在学习之前就己经会背了,可是通过课堂的检査,我发现有不少孩子基本都只会背,不懂意思。但一般来说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
虽说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古诗上不追求逐字逐句地解释,而是注重意境的领悟及诵读,但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诵读时亳无表情地念。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最终要获得的体验,我觉得老师是无法替代的。
于是,教学时,我以文代文,代入《新主题阅读》里的一篇现代文《<小池>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读诗、读文的过程中学习知诗意,悟诗情。
随着朗读的一步步深入,我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所描绘的一眼清泉、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晴蜓所深深吸引了。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到了美的熏陶。
这节课,很高兴孩子们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个课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果自然事半功倍。
学习结束后,我给孩子们留了一个课后作业: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你会画些什么?
孩子们天真美妙的想象,再一次深深触动了我,通过他们的画作我知道,孩子们对这首诗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联想到夏天的景色进行作画,画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的小池。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