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9、狄金森(美国)

(2017-09-20 18:00:40)
标签:

教育

历史

情感

时尚

文化

分类: 六、十九世纪欧美文学

艾米莉·狄金森(18301210日-1886515日),美国传奇诗人。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狄金森的生平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该镇的首席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既平静又单调,平常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曾在如今极富盛名的顶尖女子学院曼荷莲学院学习,她是一个反应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仍然住在当时她出生的房子里,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她出生的房子里度过的,这栋砖造房屋是由她的祖父在缅恩街上所建造。因为经济上的困难,狄金森家在1840年卖了这栋房子,移到北欢乐街的房子住了十五年,后来爱德华·狄金森在1885年又把这栋房子买回来。艾米莉最喜欢这栋房子的地方,就是东边的温室,她在那里种了许多冬天能开花的植物,并且在窗户边的小书桌上,她写了许多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她认为世界如此喧闹不安,她要远离开它,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筑的小天地里。狄金森的青年时代,有两个人对她的生活产生过影响,一个是顶尖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的校长纳德·汉弗莱,另一个是在她的父亲律师事务所任职的青年律师本明杰·牛顿。他们对她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牛顿经常指导她应该读些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启发她认识和谐和完整的自然界蕴含的美。牛顿还经常为她宣讲加尔文派的宗教思想,使她接受了加尔文派的内视思想以及关于天性美和世界冷酷的观念。这些思想成了她生活的信条并后来形象地反映在她的全部诗作里。

狄金森的创作时期

狄金森的诗作现存1700多首,但很难定出实际数字,因为1860年代起狄金森的书信开始诗化,有时候很难界定她写的是散文还是诗(苏珊称为信诗letter poem))。狄金森不是个出版的诗人,因此留下的大部分诗作只能看作诗稿,完篇的很少,有句无篇的占大多数。

狄金森的诗歌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每一时期的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第一时期为1861年以前,这一时期狄金森的作品风格传统,感情自然流入。在狄金森死后,出版了她的作品的托马斯约翰逊,只能给狄金森创作于1858年以前的作品中的五部鉴定年份。

第二时期为1861~1865年,这是狄金森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她的诗歌在这一时期更具有活力与激情。据约翰逊估计,狄金森在1861年创造了86首诗,1862366首,1863141首,1864174首。同时,他认为在这一时期,狄金森充分表达了永生和死亡这一主题。

第三时期为1866年之后,据估计,所有的狄金森诗集中有2/3写于该年之前。

狄金森的情感经历

艾米莉曾与几位男士有过朦胧的浪漫情愫。最权威的狄金森传记作家理查德·斯维尔记录下她一生中比较

重要的爱情经历:一是与塞缪尔·鲍尔斯的没有结局的爱情;二是与比她年长18岁的洛德法官的关系。

鲍尔斯是一家地方报纸的编辑,由于他已婚,两人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在此影响下,艾米莉自25岁那年开始了她多年的闭门不出,弃绝一切社交生活。在爱情中受挫后,坚强勇敢的她并没有倒下,而是透过诗作大胆地倾吐她爱的痛苦:心啊,我们将把他忘记!你和我,今晚!你要忘却他所给的温暖,我则要忘记他给的光明。当你忘记后请告诉我,然后我,我的思念也将黯淡……快!免得你迟延,我又把他记起!艾米莉只能把她无奈的爱情寄托在诗作之中,她难以自拔,受尽了爱情痛苦的煎熬,她想忘记的光明和温暖,以摆脱这种痛苦,忘记没有结果的爱情,但对于孤独、感性的她,这小小的愿望竟成了奢望,只要稍有延迟就又把想起。

艾米莉·狄金森与她父亲的朋友和同事洛德法官的恋情曾在一些文献中提到。在洛德法官的妻子去世后,他与艾米莉两情相悦的亲密关系开始于1878年初,当时她已经47岁,他65岁。洛德法官曾经希望与艾米莉结婚,可是受到了拒绝。那时,艾米莉已经不再年轻,她深知,婚姻意味着女子要放弃自己的独立,她不希望承担社会为女子制定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她从小就看着自己软弱、无主见的母亲对丈夫绝对服从却得不到半点垂怜和温存,这大概也渐渐地压制了她步入婚姻的想法,但掩盖不了她对婚姻的憧憬。在1884年,艾米莉写过一首以新娘自居而语涉拥有被拥有的不寻常的诗“Circumference thou Bride of Awe(敬畏的新娘在你身边),是写给洛德的,她以古诗的形式表达了对成为的新娘,拥有并且爱的渴望,再次表达了对爱的追求。

狄金森一生写过1700余首诗歌,生前仅发表过5首。虽然她的诗歌以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事物为主,但内容深逮,别具一格。由于她经常探讨的有关死亡、爱情、自然、永恒、人的自我本质和宗教信仰等主题是20世纪诗人关心的问题,因此,她对现代派诗歌影响甚大,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新诗的先驱。布鲁姆将她与惠特曼并列为英语文学经典的中心,一举确立了她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并列的伟大文豪地位,受到全世界文学界的敬仰。

狄金森的作品出版

作品被发现

狄金森的妹妹-拉维妮雅(Lavinia)认得狄金森的字迹,但她却不了解这些文字代表的是狄金森终其一生的热情。当她发现这个藏着一千多首诗的箱子时,她真的十分震惊。

作品被陆续出版

维妮雅坚信这些诗作一定得出版。通过她的大力奔走,再加上玛波·鲁米斯·陶德(Mabel Loomis Todd)编辑的鼎力相助,第一辑的狄金森诗本终于在1890年付梓出版,书里所收录的诗作只是狄金森毕生创作中的一小部分。第一辑总共印刷了115首,而第二辑及第三辑也分别在1891年及1896年顺利问世。

一般大众及多数的评论家都给这些诗作相当高的评价。到了1896年,艾米莉·狄金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诗人。之后更多的作品,包括许多由其它管道收集的诗作,在接下来的50年大量地出现,但直到1995年全三册的定本才由汤玛斯·约翰森(Thomas H.Johnson)审定出版。这本书一共收集了1775首诗以及一些断简残编,并依照时间顺序编辑排足,由哈佛大学出版社的贝尔耐出版部(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

狄金森的作品风格

狄金森的诗采用一般教会赞美诗的格律: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例如: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

诗的篇幅短小,多数只有两至五节,经常破格,常押所谓半韵half rhyme);放弃传统的标点,多用破折号,名词多用大写(但这个习惯在当时很平常);常省略句子成分,有时甚至连动词也省掉;句法多倒装,有学者指这是受拉丁文词序的影响。

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新奇的比喻随手抛掷,顺心驱使各个领域的词汇(家常或文学的,科学或宗教的),旧字新用,自铸伟词。喜欢在诗中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新娘,有时是小男孩,尤其喜欢用已死者的身分说话。狄金森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痛苦与狂喜,死亡与永生,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

狄金森诗作的音乐性和图象性,成了批评家关注的题目。其诗用的破折号,时长时短,有时向上翘,有时向下弯,有批评家指这些是音乐记号,代表吟咏或歌唱那首诗时的高低抑扬;其诗的诗行往往不是一写到尾,有时一句诗行会分开两、三行写(即是说每行只有两三个字),有学者认为这是刻意的安排,跟诗意大有关系(另外,狄金森有时会在寄给朋友的诗里会附上插图)。因此,有人主张要研究狄金森的诗,必须以她的手稿(或手稿的影印本)为文本,才不致扭曲诗意。

狄金森对诗歌的传统规范表现了不驯的叛逆姿态。狄金森倾向于微观、内省,艺术气质近乎婉约

她写爱的萌动,爱的燃烧,爱的丧失,有甜而不腻的喜悦,炽烈而蕴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绵绵难绝的长恨。爱,是她诗歌题材的重心,写来清新别致。

她写自然如家园。常有细致入微、准确生动的描绘。有些平凡的景象,在她笔下总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置疑,确实存在,而又不曾为常人意识到的美。

她爱生活和生命,试图多侧面、多层次地探索、解释和表达生的意义。

她写死亡,不同凡响,尤其和流行的感伤滥调大异其趣。她的死亡诗,很有点一死生、齐彭殇的味道,却又不完全是,因为她虽不畏死,却更眷恋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样强,她写哲理精辟深邃,警句连篇,耐人寻味。在一般情况下,她的理念总是带有可感知的特征,总是以有尺寸、有音响、有色彩、有质感的形体出现;但是她也不避抽象。

狄金森可以说是灵魂风景画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题材。她在相对意义上的内向,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她那基本上作为家庭妇女狭窄的生活圈子强加给她的无可奈何的限制。

狄金森的代表作品

《狂野的夜》 (或译为《风暴之夜——激情之夜!》)

这是鸟儿们回来的日子

《头脑,比天空辽阔》

我一直在爱》等

神奇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