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深度学习”练习课观摩学习体会
(2018-12-28 20:45:04)分类: 活动研修体会 |
2018年12月20日,芜湖市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深度学习”练习课观摩研讨活动在安师大附外城东分校报告厅隆重举行,我作为鸠江区名师工作室成员之一准时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对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教学展示,我感触颇深,收益很大!下面就从两位美女老师的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节课是安师大附外城东分校的陈丽超老师,向我们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课。陈老师首先带给学生和在场所有老师一段芜湖博物馆简介的微视频,画面优美、音乐动听,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老师,让我们都沉浸在优美的画面和美妙的乐声之中。接着,跟着陈老师的微视频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内部,欣赏博物馆里的物品、图画,从图片的形状讨论,自然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情境导入,给人的感觉是轻松、愉悦、享受,甚至是陶醉,而且不造作,自然流畅,将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也体现了芜湖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注重让学生自己说,并借助表格让孩子们自己整理,也正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最后,练习题的设计,可以看出教师课前进行了大量的筛选工作,题目的设计是逐层递进,层层深入,体现了“问题驱动,深度学习”这一主题思想。第一题:如果要在这块匾的四周镶上木条做的边框,需要多少木条呢?需要知道那两条边?第二题:在这个长方形里怎样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第三题:剪下的正方形和剩下部分的长方形之和跟原来的长方形相比,周长变化了吗?变化了多少?第四题:长方形分成图形A和图形B,哪个部分的周长长?第五题:明明和莉莉走的这两条路线,那条路线更近一些,为什么?这么多的问题,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自己回答,自己解决,课堂生成效果也特别的好!总之,这节课,用了大量的微视频贯穿在教学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枯燥的练习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另外,老师处处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说,自己整理,自己解决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第二节课是我们鸠江区沈巷中心小学的吴正花老师展示了《三角形整理和复习》,吴老师先是出示三角形的自述,这样的微课导入,诙谐幽默,孩子们特别感兴趣,也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使孩子们愿意去进一步深入地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吴老师的最大亮点就是巧妙地应用形象、美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整理,构建知识网络。其次,吴老师对问题的设计也是做了精心地准备,小小设计师一题,虽然内容不多,但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所包含的容量很大,而且问题是层层深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讲解问题时,吴老师重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知识得出的,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宗旨。最后,教师用微课向学生讲解三角形高的画法,讲解非常细致,全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自高的画法,突破了难点。总之,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容量特别大,但老师却安排巧妙,布置得当,条理清晰,思维导图板书新颖独特,微课讲解,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最后,来自芜湖各区、县的老师们都给这两位美女老师的课堂教学作出了很高的评价。通过这次观摩学习,我也清楚地了解到练习课和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和方法、技巧等等,同时,我也反思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听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我以后会珍惜每次听课的机会,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