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19世纪伟大的蒙古族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诗人———尹湛纳希
http://s14/mw690/006UQwXYzy7iULiIeGF6d&690
http://s3/mw690/006UQwXYzy7iULj2OrMc2&690
http://s10/mw690/006UQwXYzy7iULiQHy189&690
http://s7/mw690/006UQwXYzy7iULjZpTU56&690
http://s15/mw690/006UQwXYzy7iULk2hvU4e&690
尹湛纳希(1837-1892)乳名哈斯朝鲁,汉姓宝,名衡山,字润亭,是近代著名蒙古族作家、史学家、思想家、诗人和画家。是19世纪蒙古族文学巨星。是成吉思汗的第28代嫡孙。生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贵族地主庄园“忠信府”(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为爱国将领旺钦巴勒(成吉思汗第27代嫡系远孙)的第七子,故称“七哥儿”。幼年从师塾学会了蒙、汉、藏、满和梵文。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66cbbc79872c44eabc35d9f1284c1c4a_th.jpg
他的文学作品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揭开了蒙古族文学历史的新篇章,对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蒙古族的文圣和世界文化名人。尹湛纳希及其作品在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主要地位。他的作品反映了蒙汉民族悠久的友好关系,讴歌民族团结,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对当今与未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极具启迪作用。
“武有成吉思汗,文有尹湛纳希”——是后人对尹湛纳希的最高评价。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b55f884e631949a2a3b9975f5e8cf6b4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0eeaef9c08774f95bc358c86833751d6_th.jp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bf54f24c9e234c6581855d3b74e85b79_th.jpg
(现今惠宁寺新貌)
他创作了中篇小说《月鹃》,长篇小说《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还创作了很多诗歌和杂文,留有各类著述总计两百余万字。他在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誉,是蒙汉文化交流史上的先驱,对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尹湛纳希的作品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他的许多著作曾先后被译为日、俄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外出版。许多国家如俄罗斯、美国、蒙古、日本、英国、德国、匈牙利等国家的学者、专家都在研究他的作品,有的还写出了高水平的论文。有的学者发表文章认为,尹湛纳希堪称中国文化名人乃至世界文化名人。
尹湛纳希辉煌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b8522b6919554fbab5055663bd83a2a0_th.jpg
尹湛纳希出生在显赫的蒙古族世袭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土默特右旗王府协理台吉,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领,曾奉命统领本旗蒙古兵亲赴渤海海防前线,在抗英斗争中立下战功,受到过朝廷的嘉奖。尹湛纳希的父亲还是一位古籍收藏家﹑历史学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de79bf6e1e8347c7a8ea11f806f81848_th.jpg
尹湛纳希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学会了蒙、汉、藏、满和梵文,他少年时兴趣广泛,博览群书,阅读了《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诗经》等大量古典文学名著以及诸多蒙古史典籍。同时,他还致力于琴棋书画、骑马射箭。
尹湛纳希一生没有做官,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完全可以过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富家子弟生活,可他却走上了青灯黄卷,呕心沥血的文学创作之路,他青年时代常以文会友﹐相互砥砺。在刻苦读书的同时,为了积累经验,丰富阅历,他还漫游各地,结识了不少文人学者。同治九年(1870年),因尹湛纳希家族经营的扎兰煤矿严重亏损,家境迅速衰落。尹湛纳希在这种情况下,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一方面四处奔波劳碌﹐为稻梁谋,另一方面构思酝酿,著书立说﹐他一生中用蒙古文创作了《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云泪》等四部长篇小说,除此以外,他还写诗、作画,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在文学与史学等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大大提高了整个蒙古民族的文化水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b905ba9b893240c495f3d002d85d6b3b_th.jpg
他在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脱离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的依附,创作了以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书面文学,成为蒙古族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还将《红楼梦》和《中庸》译成蒙文。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继承、发扬光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8829d405e9ac45a2920b20ac31abe52d_th.jpg
尹湛纳希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尹湛纳希在《一层楼》和《泣红亭》中,对封建婚姻制度摧残下的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的封建家长进行了鞭挞,嘲讽了那些把妇女当做商品买卖的贪官富商,并给他们安排了可悲的下场。这两部作品是尹湛纳希根据其亲身经历创作的。是蒙古文学史上继《蒙古秘史》、《江格尔》和《格斯尔》之后的又一个令人瞩目的高峰。由于尹湛纳希的作品深受曹雪芹作品《红楼梦》的影响,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写作艺术上,都有着明显的痕迹。所以有的学者把尹湛纳希称为:“蒙古族的曹雪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aae1f8a629e14fd7b7b415b3049a0264_th.jpg
《青史演义》是尹湛纳希的另一部代表作,是在继承他父亲的遗著基础上写就的。作者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及其将领、部属倾注了满腔热情,描绘了成吉思汗率诸将领统一各部的英雄业绩,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现出12、13世纪蒙古草原的历史风貌。该书是蒙古族古典名著之一,也是19世纪蒙古文学的最重要作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d61dd5ff32ad4941b3d6f62fda144e63_th.jpg
关于尹湛纳希文学成就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初期阶段,七八十年代以后进入了发展阶段。在初期阶段,学者额尔敦陶克陶、曹都毕力格、那木吉勒舍旺等人做了开创性研究工作,为尹湛纳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044be8b7acca4817b3c5b388d5e6c49e_th.jpg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尹湛纳希研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尹湛纳希家世、生平和文学创作历程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研究,尹湛纳希文学创作与蒙古族文学传统研究,尹湛纳希文学作品文本研究,尹湛纳希在蒙古族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尹湛纳希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扎拉嘎研究员的《〈一层楼〉〈泣红亭〉与〈红楼梦〉》、《尹湛纳希年谱》、《尹湛纳希评传》三部系列研究专著,比较有代表性。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7dd7cc360ea949d09313917b253f6203_th.jpg
近二十多年来,对尹湛纳希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成立了尹湛纳希研究会和纪念馆,出版了大量研究著作。其中,刘文艳、赖炳文的《尹湛纳希传》、萨仁图娅的长篇传记《尹湛纳希》都是令人瞩目的成果。2015年,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演出的6幕话剧《尹湛纳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该剧表现了尹湛纳希从20多岁到50多岁的人生经历。主要讲述了他从青年时代立志弘扬民族精神,历经坎坷和磨难,继承父亲遗志最终完成《青史演义》的故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b4aa1c0fa1b24bbbbb57f3ed8a4ca382_th.jpg
在国外,包括俄罗斯、美国、法国、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的众多学者致力于对尹湛纳希及作品的研究,并发表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和专著,初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尹学”。中外专家对尹湛纳希及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俄罗斯学者斯科罗乌莫娃是这样评价尹湛纳希的:“他熔本民族叙事文学的经验和汉民族文学巨著的经验于一炉,成为蒙古文学各方面的革新者,是大清时代蒙古文学发展水平的标志。”
尹湛纳希与锦州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020a3104f0ba44c0b662d910c5ce6123_th.jpg
光绪十七年(1891年),热河东部发生了“金丹教”变乱,尹湛纳希家乡老宅被焚,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尹湛纳希被迫带上随身衣物和从大火中抢出的部分书稿,带着家小逃到锦州,定居在小凌河畔,就是今天的锦州市古塔区西门外的大觉寺(即药王庙,后来变成了古塔区棉织厂所在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7fd4354f9e6a48258250d3b20ec2cf98_th.jpg
家园被毁,财产尽失,使尹湛纳希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不久一病不起。光绪十八年(1892年)正月十七日,尹湛纳希在锦州病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8e21db81b3d34154acf845724ad13a16_th.jpg
《忆母亲》,是尹湛纳希漫游内蒙时写下的一首诗:
拜别了慈母的双膝,
穿过千山万水到天涯。
来到这边远荒凉的旗,
进了王府,一瞬几载到时下。
衣食粗安,风景也不差,
就是心不安宁想妈妈。
但愿腋下生双翼,
腾空飞回我的家,
亲亲地叫一声:"妈妈。"
《呈忠信府七爷词》:
七爷志,好争先。
闲来时,展书简,
搜根求其所以然。
喜的是,清高文雅,
乐的是,名山大川。
相交来往尽青毯。
楚宝堂,晚芳园,
二仙石山听清泉。
东坡斋中读经史,
绿波亭上奏管弦。
不尤人,不怨天,
前缘,前缘,
英雄改做了小神仙。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4/7e2063d144774d3ba762bf22b4ddc7d1_th.jpg
《一层楼》中他写有一首《悯农歌》:
齿落唇塌一老翁,
清晨枵腹站路旁。
衣衫褴褛颜如鬼,
央告行人乞钱粮。
正值愚儿收租去,
目睹难禁我心伤。
先给车上五升米,
再问为何这寒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