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数的顺序》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一、二年级教学随笔 |
《数的顺序》教学设计(2008.11.28)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具体操作,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掌握百数表中数字排列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自主探求规律,灵活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一套、“魔力框”三个、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整理百数表(5分钟)
1、激趣导入:学习数学每天都和数字娃娃交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呢?(游戏:分组抽签数数,如:从23数到32)。
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书课题:数的顺序)。瞧,数字娃娃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出来了(课件出示教材35页百数表)。还有许多数字娃娃躲起来了,它们也喜欢捉迷藏,大家能把它们找出来吗?看谁找的得又快又准!
【设计意图:通过 “与数字娃娃交朋友”和“捉迷藏”的游戏导入教学,贴近一年级学生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既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
2、边数数边填写,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于提示:这些数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3、视频展示学生作业,表扬填表又快又工整的同学,要求填错的同学及时订正,查看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填写的过程中,初步领会百数表中数字的排列顺序,为后面的探索规律作好铺垫。】
4、引导:“表中一共有多少个数字?”
给出“百数表”的概念。
谈话:今天我们就通过百数表来研究100以内的数的顺序。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16分钟)
(课件出示完整的百数表。)
1、教师引导:这张百数表里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先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把自己发现的排列规律在小组内相互说说。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一边看一边来听听小博士是怎么说的!(放录音)
(课件同步显示下述规律:
(1)每一横排前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字依次是1、2、3、……9。
(2)最右边的数都是整十数。
并在课件上先后对二十几这一横排和最右边一列整十数进行彩色放大。)
2、教师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
教师组织交流,指名汇报讨论结果,再听小博士介绍。(放录音)
(课件同步显示下述规律:
(1)每一竖排个位上数字相同,十位上数字依次加1。
(2)从左上到右下个位和十位都依次增加1,从右上到左下十位依次增加1,而个位是依次减少1。
(3)有趣的数字:11、22、33、44、55、66、77、88、99。
并在课件上,先后对几十七这一横排,对连接1到100和10到91的两个斜排及11到99这一斜排进行彩色放大。)
3、学生在百数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数自主的读一读。
4、找朋友游戏:
师:在百数表中,有些很特别的数字喜欢和爱思考的同学交朋友,谁能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呢?
(课件依次出示:(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上是5的数;
(4)个位是3的数。)
四个自然组依次直接读出符合上面特征的数字,比一比,哪个组读的最快最响亮最整齐。 (课件显示答案。)
【设计意图:在找规律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有序地读一读,自主探索表中存在的规律,小组交流彼此的发现,展示自我的同时吸收别人的收获。同时教师主导贯穿始终,在学生观察时进行巡视、个别指导,在学生小组活动后,及时组织交流,并借助学生喜爱的小博士角色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8分钟)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怪不得数字娃娃喜欢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魔力框”,被它们框住的数,都会乖乖的按顺序排好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被框住的数会按什么顺序排队呢?
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引导:
①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拉动框子,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找出规律;
②提醒学生回忆前面发现的横排、竖排、斜排的排列规律。
(2)【课件出示“魔力框”练习】
师:你能按照前面的发现,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指名口述,对掌握的好的及时给于激励性评价。)
(3)学生独立完成书上“试一试”的填空,指名上台用对应的“魔力框”框一框,集体订正。
2、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根据第3题的最后两个空给出“相邻数”的概念。
3、【课件出示补充练习:
(1)填空:
①与99相邻的数是()、();
②从1到9都是()位数;
③ 从()到()都是两位数;
④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2)小朋友,你们好,你知道我是谁吗?
①正方形里最大的数是我,我是 .
②我在圆和三角形里,比80大,我是 .
③我在正方形,圆和三角形里,我是 .
④我是圆里最小的数,我是 .
根据时间,可口头补充类似练习,如:“我在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里,但不在圆里,我是 。”
4、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4题。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医生现在要看35号病人,说明35号病人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指名口述答案,集体反馈。
四、总结评价:(1分钟)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高兴吗?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好吗?
五、课余数学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百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