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能力
(2020-03-24 11:20:29)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高达860万人次。加上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工作单位也在呈上升阶段的增长,但毕业生的质量问题,企业仍然面临着招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员到岗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挥中日益突出的热点问题,而管理类专业作为我国高校中开设最普遍的专业之一,其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因于其就业能力不足,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有研究非常丰富,主要关于就业能力的概念与结构、评价指标、影响因素、提升路径等研究。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普遍认同,是大学毕业生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内,识别工作机会、获得工作、在工作中自我发展的一种能力,包含了对工作环境的适应和不断学习的能力。Knight(2001)最先提出就业能力模型,是个人品质、各种技能和学科理解的有机结合,而后与Yorke结合认知与社会心理学角度构建就业能力USEM模型(Knight,Yorke,2003),从学科理解力、就业技能、个人特质、元认知四方面评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调研提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就业能力模型(史秋衡,文静,2012)。虽然现有研究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非常丰富,但少有文献从学校支持、职业期望的角度来揭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众所周知,学校对大学生理论、实践环境的支持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更多的就业技能技巧。而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能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而这些因素均会促进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以综合素质能力较强的武汉工商物流学院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学校支持、职业期望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一)学校支持对就业能力、职业期望的影响
学校支持包含众多内容,比如学校的环境支持、教师支持、同伴支持等(李冰冰,李德奎,2016),学校支持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设置的培养方案、企业实践促进了就业能力的提升。学校支持越多,越能促进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越能增加职业的期望。在校期间,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认知实习能够提前让学生认知就业(彭树宏,2014),并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资源(宋一婷,2016)。资源越多,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越多,越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信息收集、学绩水平以及就业目标的设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王书宁,2009)。大学生对专业的感知来源于学校的支持,大学生的自信心是就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学校支持越多,大学生的情感承诺越高,就业能力亦越高(屈志凤,童晓丹,2016)。因此,提出假设:H1:学校支持对大学生职业期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2:学校支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职业期望对学校支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大学生对毕业后将从事的职业抱有积极的态度,拥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将会促进大学生对学校支持的实际落地。学校支持越多,越能促进大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更容易充满较高的职业期望。大学生会积极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心中设定的期望值。因此,提出假设:H3:职业期望对学校支持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中介作用。
三、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
2017年、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专业排行榜出炉,武汉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获评中国民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第一名。其中该校物流管理专业荣膺中国六星级专业,是全国同类高校少有获此殊荣物流类专业。基于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方面的发展比较突出,很多院校没有设立单独的物流学院来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大部分归属于子学院管理学院或者工商学院,因此将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的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属于该研究范围内的典型案例。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制订了职业期望量表、学校支持量表、就业能力量表各一份,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全部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信效度分析
首先,将回收的120份有效问卷导入SPSS19.0软件中,所得结果显示,得到α信度系数为0.969,α值大于0.7,说明该量表信度较好,符合问卷调查。而KMO检验值为0.942,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BartlNtt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小于0.01,由此可知各变量间显著相关。
文章来源:上海国际货运代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