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2020-04-15 14:49:53)
标签:

杂谈

分类: 艺林撷英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  [74幅]
(图片引用网络)

 吴 ……1幅     佚 ……1幅     周之冕……1幅     于非闇……1幅
 沈一斋……1幅     陶冷月……1幅     陈小翠……2幅     谢稚柳……1幅
 喻仲林……5幅     张继馨……11幅    喻继高……3幅     刘伯农……2幅
 周彦生……3幅     王永才……4幅     鹿庆春……1幅     朱小元……9幅
 雷 ……6幅     朱小松……10幅    未 ……6幅     赵永夫……4幅
 王德禄……1幅 



           出水芙蓉图        (南宋)  吴 炳(公元12世纪,生卒年不详 )作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

   荷花图      作者:佚名

此图近写一支荷花,工细精致。莲瓣以粉罩染,又以桃红由瓣尖晕染。以金丝细线钩勒花瓣的脉络纹路。用笔精细,形成一种光华灼灼、流彩溢光的效果,与众不同。


——————————————————————————————————————————————————



       荷花图      (明代)  周之冕(1521—?)

周之冕的花鸟图勾染点簇,兼工带写,自成一家,创立“勾花点叶派”技法,他将陆治的设色工致和陈复的水墨写意画法融合于一体。此图勾线填彩,雅致高逸,色调明润清丽。

—————————————————————————————————————


于非闇(1889—1958) 作
于非闇 长于工笔花鸟,画风精工富丽,直追宋代院体,深受同期画家好评。这幅《荷花》图中荷叶肥厚,舒展大方,所以老叶虽残,却无衰败之意:荷花花朵硕大,在素静的背景衬托下清清袅袅,于绰约之中自有一股清冽之意。画中题款曰:“故都荷花向以六郎庄为胜,近则谐趣园独丰腴娇艳,静心斋独清瘦皎洁。言故都花木者所宜知也,合二者写此并记……”此画作于1941年,时北京沦陷于日寇之手已数年,了解了此一背景,此画之画意也不用尽言了。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沈一斋(1891——)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玉簪花       陶冷月(1895—1985) 作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陈小翠(1907-1968)作
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浙江杭县人。画家,诗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陈小翠(1907-1968)作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谢稚柳(1910—1997) 作

——————————————————————————————————————————

喻仲林(1925-1985) 作    台湾著名画家

喻仲林(1925-1985),生于山东冠县,台湾著名画家。喻仲林幼年因失恃之痛,前往山东依附舅父许宗海。喻仲林的外公收藏书画极多,舅父也酷爱书画,在此环境熏陶下,喻仲林对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943年他十三岁,遇上对日抗战开始,读到中学就停止学业,投身抗战。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在国防部任职。业余时间学习国画。他先到师大艺术系当旁听生,当时艺坛风尚偏重水墨写意,彩墨工笔画日趋式微。喻仲林在名家金勤伯指导下,奠定了工笔的基础。并与孙家勤、胡念祖组成“丽水精舍”。他为人极风趣、幽默,画画天赋极高,左手绘画,右手写字,坐在案头习画,一画就是一整天,经由不断“苦画”之后有成,先后举办过画展三次、个展四次,国内外邀请展多次。六十二年应邀至日本主持中国近代画家展,六十四年应夏威夷大学之聘,教授绘画并举行画展。曾获六十四年中国画学会金爵奖、第五届中兴文艺奖。


喻仲林(1925-1985) 作      台湾著名画家

喻仲林(1925-1985) 作      台湾著名画家

喻仲林(1925-1985) 作      台湾著名画家

喻仲林(1925-1985) 作      台湾著名画家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张继馨 1926—   ,又名馨子,年生,江苏武进横林孟墅村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果画院副院长、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市政协常委、苏州市职工大学工艺美术系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中日美术交流协会会员、美国传记中心国际顾问、泰国曼谷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及台湾艺术协会高级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从小喜欢书画,早年到苏州学徒,后师从苏州画家张宜生习山水、书法,又师从中国著名花鸟画家张辛稼习花鸟画。初习意笔,再专工笔,后复转写意。

张继馨先生的花鸟画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情写景,寄情于景,大量作品取材于其所生活的名城苏州,其写意花鸟画炉火纯青,虫鸟画尤为出众;其创作手法多样,在绘画技法上能娴熟地运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多种技巧手法,工笔、写意、重彩、没骨、白描、泼墨等等,“十八般武艺,样样兼能”,将北方艺术的豪放与厚重糅入毫端,用以冲破“吴语”温婉甜秀的艺术程式;花鸟画取材丰富,人称“多面手”,无论地上长、水中游,还是天上飞的,都是创作題材;作品构图简洁,以书入画,画面开张简练,对立统一,错落有致,灵气相生,自然生动;同时以书法用笔,将线条融入情思意境中,娴熟地掌握笔的力度、速度,充分利用浓淡、干枯、腴润的变化,求得画面气韵生动。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张继馨(1926—   ) 作

——————————————————————————————————————————————————


喻继高(1932—   ) 作


喻继高(1932—   ) 作


喻继高(1932—   ) 作

——————————————————————————————————————————————————

刘伯农 (1935—    ) 作

刘伯农 (1935—    ),生于上海。为“三吴一冯”之一,海上大家吴子深的入室弟子。在台湾期间,与艺术大师如张大千、马寿华、陈定山、金勤伯等同游共叙,同时与谢稚柳、陈佩秋等大家亦为师友。八十年代起先后被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塞浦斯大学、海岸大学、亚太博物馆、洛杉矶博物馆、纽约中国文化艺术中心聘为客座教授。

刘伯农 (1935—    ) 作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周彦生(1942—        ) 作
周彦生(1942—     河南省漯河市郊梨园周村,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广东美协理事,广东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岭南画派十大名家之一。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2002年被评选为广东当代中国画十大名家。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周彦生(1942—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周彦生(1942—      ) 作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王永才(1944—       ) 作
王永才(1944—       ),生于山东利津。山东省美协会员,老年教育书画院高级画师,黄河口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新加坡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画师。 自幼习画,画风清新、秀雅,传统功力深厚,注重写实,有时代气息。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王永才(1944—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王永才(1944—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王永才(1944—       ) 作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鹿庆春(1948—    ) 作
鹿庆春,字静一,1948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章丘市,师从张世简等名家,主攻花鸟画。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朱小元(1957—    笔名朱原。江苏省南京市人。198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自幼随父亲油画家朱克可学习书画,后师从江苏省国画院画家李亚先生和南京艺术学院刘菊清教授,并由刘菊清教授引荐师从国画大师陈佩秋先生。现为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常务理事,《花鸟画研究》杂志编委,江苏省美协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朱小元(1957—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朱小元(1957—   ) 作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雷 苗 (1970—      ) 作
雷 苗 (1970—      )女,生于湖南长沙市,中国美协会员。现为南京书画院专业画家,创作方向,山水人物。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雷 苗 (1970—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雷 苗 (1970—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雷 苗 (1970—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雷 苗 (1970—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雷 苗 (1970—      ) 作

——————————————————————————————————————————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出生于景德镇。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深造刻苦学习陶瓷艺术专业,2015年被授予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自小对陶瓷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之天资聪颖,熟稔于景德镇传统陶瓷装饰技法,并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他的陶瓷艺术创作之旅,就是他刻苦寻求陶瓷艺术意境的探索之旅。品读朱小松的陶瓷艺术作品,给人印象颇为深刻的是蕴藏其中意境之美。何为意境?诗人王昌龄对于“境”有独到的见地,他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瓷画的意境之美,来源于艺术家本人对自然之境的深刻体悟。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朱小松 1971—      ) 作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未 君(1973—    ) 作

未 君,本名彭卫军, 1973年出生,湖南益阳人,当代工笔画大家林凡先生入室弟子,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 2005年任教于广州大学,历任美术教研室主任、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职,2007年访学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怡。作品曾先后数十次参加国内重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出版个人画册专著十余种。现为中国现代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国画收藏》杂志社长兼主编等。

       未君是一位具有独立思想的青年画家,他的画风既受宋元诸家的影响,也不乏当代名家的濡染,以传统工笔、写意花鸟画为根基,从没骨及海派画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未君擅长画荷,藤、菊、草虫等诸物,尤以梅、竹、兰、石格局清秀,有一种清疏之气和古人之韵。他的作品无论是造型的方式、章法的处理,还是用笔的力度、水墨的深浅、色彩的渲染,看似随行所欲,实际经营有度、煞费苦心。多年来,未君着力发掘与表现传统花鸟画之精髓,作品具有丰富厚重、纯朴浪漫、虚静空灵的审美情趣以及现代式的古典情怀,是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收藏潜力的实力派画家之一。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未 君(1973—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未 君(1973—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未 君(1973—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未 君(1973—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未 君(1973—    ) 作

——————————————————————————————————————————

赵永夫(1982—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赵永夫(1982—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赵永夫(1982—   ) 作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赵永夫(1982—   ) 作

——————————————————————————————————————————

王德禄(   —   ) 作
王德禄,字山农,号萍末居士,自幼喜画,拜工笔书画大师田世光先生门下,聆教于窗榻三十余年,深悟恩师之笔墨精华。七十年代后,更得到王雪涛先生指导,改习小写意花鸟,风格也随之一变。踏田王二位先生成功之足迹,王德禄用笔粗犷,虽立足工笔亦不拘谨,以写意的功力,追求气韵生动。

—————————————————————————————————————————————————

历代工笔花鸟画范作选集(三)[74幅]
(图片源自九鲤仙子的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