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2018-05-14 08:13:22)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南阳市第三十一小学“三环节生本”教学模式数学教案 |
||||||
课题 |
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本页28-29 |
|||||
教研组长 |
王克琴 |
主备人 |
闫保玲 |
|||
教学目标 |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
|||||
教学重点 |
初步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地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
|||||
教学难点 |
如何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接触过图形变换,因此本节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但应该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 |
|||||
学前准备 |
课件,学具,卡纸,剪刀
|
|||||
教学过程 |
个性修改 |
|||||
一、教师“合理明标”;学生“自学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师: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便将美丽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门上,剪纸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二、学生质疑,教师明标。 1、师:大家看这张剪纸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那么生活中还有像这样的的对称现象吗?教室里有吗?
生:举例„„
2、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看一下都有什么(出示:蜻蜓,笑脸,音符,两条鱼)
师:你能判断出他们是不是对称的吗?(同位一组在信封里拿出图形动手来分一分)
把是对称的放在一起,不是的放在一起,分类摆放(课件一起来分)
生:对折
师:这个笑脸怎么对折?
生:左右对折(上台展示) 师:来看老师这样对折可以吗?(不重合对折)应该怎样对折?
师:看来再对折的时候两边得对齐了才行,两边对齐也就是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3、师:像这样对折之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动画展示蜻蜓对着重合过程)板书
师:那现在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吧
生:不是
师:一起来验证一下,对折,看一下两边完全重合了吗? 师:所以像这样对折后无法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1、认识对称轴
生:都有对称轴(中间都有线,折痕)
师:数学上,我们把对折所产生的折痕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2.师:那你们知道怎样画对称轴吗?看老师怎么画的。(我们用虚线把它画出来,画的时候,要超出图形的两端,这样就更容易看到折痕所在的位置了。)
拿出
那圆形呢?拿出你的圆形纸片折一折,在半分钟内看谁折的最多,还能不能在折,再给你半分钟,如果再给你时间还能不能在折,那圆有多少条对称轴?(圆形有好多条 三、教师“达标评价”;学生”巩固运用”。 1、数字中找轴对称,并指出对称轴有几条?
作品展示,说一说你是怎样剪的?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
|
|||||
板书 设计 |
|
|||||
|
课堂生成 及处理 |
|
||||
教学 反思 |
成功做法 |
|
||||
. |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