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禹Alex
刘禹Alex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0
  • 关注人气: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xcel在GMP中的应用(2)偏差的趋势分析

(2017-08-31 17:09:15)
分类: Excel在GMP中的应用

偏差的趋势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某个制药企业,近3年来QC偏差的数量变化趋势。


 http://s9/mw690/006UxxM0zy7dS93pGsMe8&690

这种趋势在许多企业广泛存在。记录的偏差数量大大增加,并不是质量管理水平下降,而是数据完整性水平上升了;原来很多偏差可以暗地里处理掉,现在不行了,都得记录下来。


数据量大大增加以后,企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也要相应增加才行。以前只有十几个偏差,年报列个清单就结束了。现在做年报的时候,面对100-200个偏差,老办法不行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数据处理,把趋势提取出来;其次,对趋势进行评估。

 

你不需要很复杂的系统。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轻松搞定这个趋势分析。

 

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数据透视表,那么你的Excel水平已经落后时代十年,要去补补课了。这可能是办公室里最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

 

第一步:数据输入

 

Excel表格中输入偏差信息,包括日期、编号、偏差类型、归属原因、影响产品、检测类型、偏差描述,等等。


 http://s8/mw690/006UxxM0zy7dS96Fffhe7&690

CTRL+L快捷键,套用表格格式。套用格式事实上是对表格进行命名。也许你不明白“命名”是什么意思,没有关系,先照做,应用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它的好处,例如数据源引用的方便(第二步会谈到),例如筛选(见下图,筛选出“归属原因”包含“色谱柱”的行)。


http://s10/mw690/006UxxM0zy7dS98dI8xb9&690

 

第二步:插入数据透视表

 

点击表格中有数据的一个单元格(这是关键步骤),然后点击菜单中的“插入”,选择“数据透视表”(或者“数据透视图和数据透视表”),点击确认。由于前面用CTRL+L对表格进行了定义(“表1”),这里你不用自己去定义数据源,Excel自动帮你搞定;以后你再对表格的条目进行删减,也无需重新定义数据源。


 http://s15/mw690/006UxxM0zy7dS99YVLoee&690

 

第三步:根据需要,设定数据透视表

 

拖动鼠标,10秒钟完成数据透视表的设定

 

最简单的,如果你希望看到不同产品的QC偏差数量,可以这样设定:


 http://s5/mw690/006UxxM0zy7dS9bi2Og34&690
 

复杂一点,如果你希望看到不同检测项目的偏差原因分布趋势,可以这样设定:


 http://s5/mw690/006UxxM0zy7dS9cVHM024&690
 

更复杂一点,如果你希望看到不同检测项目、不同季节、不同原因的偏差变化趋势,可以这样设定:

 

http://s5/mw690/006UxxM0zy7dS9ftTtad4&690

 

怎么样,很炫吧?很快吧?

 

做到这里,你应该已经发现:数据透视表的设定是很简单的,最重要的是你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关键词,进行分类的过程。

 

QC偏差而言,重要的关键词包括:

A.    偏差类别;

B.    偏差报告日期;

C.    偏差调查结束日期;

D.   偏差调查的天数(调查结束日期减去报告日期,调查时间长短是评估调查流程表现的重要指标);

E.    调查员(每名调查员平均的调查天数,平均调查时间更长的调查员,可能需要更多帮助);

F.     偏差原因;

G.    偏差类型;

H.   偏差影响的产品;

I.      偏差影响的检测类型。

 

在趋势分析里面,偏差具体描述不是关键内容。通常我会加在备注里面,便于检查每个偏差的关键词定义是否准确。

 

第四步:分析趋势

 

完成数据处理以后,你很可能会发现,类似或者重复性偏差很多,某几类偏差(例如仪器故障、人员失误、色谱柱等),近乎占到偏差总数的70%以上。

 

我过去一篇文章“风险管理(1)如何写高大上的偏差报告”讨论过如何分析偏差的趋势,不再赘述。请到博客目录查找这篇文章。

 

 

这时可能有人说:“你用Excel去处理GMP数据,怎么验证?Excel无法保证电子数据的完整性!”

 

没错,Excel不是按照医药行业的数据完整性要求设计的。本系列下一篇文章,将讨论如何对Excel的应用进行GMP管理。

 

----------(正文结束)-----------

 

这篇文章,我最初发表在微信号公众号《重力询》。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重力询》。

http://s2/small/006UxxM0zy7dS916yCl9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