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1)如何写高大上的偏差评估报告

分类: 风险管理 |
在企业里面,反复出现次要偏差,比如QC检测中的系统适用性失败。如何评估?这是很多企业苦恼的事情。
风险管理的理念是非常有用的指导,即评估:风险的可能影响(S)、发生概率(O)和不可检测度(D)。
有风险意识的评估,可以这么写:
(1)【风险的可能影响】该类型偏差对于产品质量和放行数据没有直接影响。
(2)【风险的发生概率】该类型偏差的通常原因是偶然的仪器故障或人员失误。今年的发生率是2%(6起类似偏差,今年到目前总共约300次检测),去年该类型偏差的发生率是1.8%,无明显变化。审核已经发生的偏差,没有明显集中发生在某台仪器、某个产品或者某个分析员的情况。
(3)【风险的不可检测度】偏差发生时,状况明显,分析员可以很容易地根据SOP要求的判断步骤,发现该情况。因此,无需对其它系统或者历史数据进行审核。
(4)综上所述,偏差发生后,部门采取的整改措施足够,无需进一步整改。
如果企业有一个比较好的风险评价体系(例如RPN评分体系),可以打分,就更加明确了:
(5)根据公司SMP123定义的风险评分体系进行评分,该类风险:S=4,O=2,D=1,RPN=4x2x1=8,仍然在风险耐受限度范围内。
这样写就比较有条理,高大上,符合当前法规的潮流。还可以在法规检查的时候,拿出来作为企业内部广泛应用风险管理的例子。
反复发生的偏差,通常占到偏差总数的50-80%;如果你对反复发生的偏差进行分类,会发现经常出现的就那么几类。针对每类偏差,编写调查报告模板(或者调查指南),你以后的工作是不是轻松很多?
进一步地,如果某个偏差需要采取整改行动(CAPA),也可以用这个风险评价体系来评价CAPA的预期效果:
“目前该风险的评分:S=4,O=3,D=3,RPN=4x3x3=36,超过风险耐受限度。预期CAPA行动A和B将降低O值到1,CAPA行动B将降低D值到2,因此预期采取CAPA行动后,新的评分:S=4,O=1,D=2,RPN=4x1x2=8,在风险耐受限度范围内。我们将在CAPA实施2周后,跟进整改效果,确认实际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这么写很棒吧?在我看来,风险评价工具的最大价值之一,是告诉我们哪里是合适的“度”:
企业运营追求100%完美,成本很高,也不现实;我们应该有一个度,既达到当前的法规符合性,又现实合理。
这是推动风险管理的主要经济动力。
下一篇文章,我们将考察,公司现有的风险评价体系,是否真的能够把低风险和高风险分开。
-------------结束----------------
这篇文章,我最初发表在微信号公众号《重力询》。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重力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