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2018-05-15 11:15:40)分类: 资源共享 |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及做一做,积的变化规律。
学情与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教材中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两数相乘时积会随着其中一个(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技能和意识,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赋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交流和发现的机会,给学生广阔的参与空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自主进行探索规律,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总结完善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总结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自信心增强了。
1、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3、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师:听说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口算练习,同学们的口算能力都有很大提升,是真的吗?
生:真的!
师:我有点不太相信,现在就想检验一下你们,你们敢不敢应战?
生:敢!
师课件出示题目,指生口算。
(1)
6×200=1200
(2)
10×4=40
师:通过检验,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口算能力的确提高很多,老师为你们点赞!老师希望今天的新知识学习过后,你们的口算能力将会更棒!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知识?(想!)有没有信心学好?(有!)那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从上往下观察第一组题:
(1)
(2)
(3)
(4)
2、从上往下观察第二组题:
(1)第二题与第一题比较,第一个因数除以了几?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怎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2)第三题与第二题比较,第一个因数除以了几?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怎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第三题与第一题比较,第一个因数除以了几?第二个因数有什么特点?积怎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4)你能用一句话将第二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
3、你能用一句话将两组题中已经发现的规律概括起来吗?
4、在学生自学时师板书课本例题:
(2)
10×4=40
5×4=20
5、根据自学提示,学生独立研究学习,教师巡视。(温馨提示:如果你觉得自己研究有困难,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研究。)
6、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研究学习情况,小组内达成共识。
学情预设:学生在自主探索规律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变大(或变小),积也变大(或变小)。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或除以2),积也乘2(或除以2)。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2倍(或缩小2倍),积也扩大2倍(或缩小2倍)。
……
如果学生的发现不够全面或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补充和完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适时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发现,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你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自学提示第一题。
预设:生1:第二题与第一题比较,第一个因数不变,还是6,第二个因数2到20乘了10,积由12到120,也乘了10,,我们小组发现的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几,积也乘(10)几。
第三题与第二题比较,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了10,积也乘10,我发现的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几,积也乘(10)几。
第三题与第一题比较,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了100,积也乘了100,我发现的规律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几,积也乘(100)几。
师:你同意他说的吗?你能再说一说吗?(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因数和积的变化过程。)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师:一个数扩大几倍也就是这个数乘几。
然后师课件出示: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算式16×50和32×50的得数,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质疑:到底结果对不对呢?
生:我们可以再用笔算一算,看结果一样不一样,一样就对了。
师:你们能仿照这样,再举一个例子验证一下吗?
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出题验证发现的规律,最后分小组讨论,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归纳总结发现的规律,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要乘几。(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
2、学生汇报自学提示第二题,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然后师课件出示:
根据8×50=400,直接写出8×25=?
2、通过观察、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已经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不完整时,讨论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老师为你们而感到骄傲,这个重要的规律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让我们用自信的语气把刚才的重大发现齐读一遍。(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记忆:生在读的时候,师用彩笔标注出关键词。)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得出了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快速口算。
生: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就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练习。比比谁掌握得又对又快。
四、运用拓展
1、先找出规律,再填空:
(1)48×5=240
(2)12×3=36
(3)
(4)20×5=
师:真棒!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后,同学们的口算速度更快了。
2、判断:
(1)一个因数扩大4倍,积也一定扩大4倍。(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应该乘10。(
(4)两数相乘,一个因数除以7,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除以7。(
3、一块宽为8米的长方形绿地面积为560平方米,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生:4000÷8
生:因为长方形的长不变,宽由8米增加到24米,扩大了24÷8=3
师:看来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可以使我们的解题策略多样化。
五、提升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的口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了吗?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生:这节课我学会了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发现是不是正确。
生:我以后计算题时,可以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能大大的提高计算速度。
生:还可以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简便!
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获得探究规律的基本方法。
师:通过本节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六、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6×200=1200
(2)20×4=80
10×4=40
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