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眉梢”——徐悲鸿花鸟图赏析

标签:
文化字画徐悲鸿花鸟图 |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绘画元素带入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光影、造型,强调描绘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油画和素描,在创作上他以“师法造化,寻求真理”为原则,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或借古喻今,寄托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他长于画马和狮、牛、猫、鹰、雀等各种动物,生动传神,各有寓意。
自古有“鹊立枝头报好音”、“鹊立梅梢报福音”之说,鹊在中国文化里,几乎成了“喜”的代名词。喜鹊也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徐悲鸿多次以喜鹊图赠友,暗含“喜上眉梢”、“捷报频传”等美好心愿。徐悲鸿的喜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正如此幅喜鹊图,笔墨精到,注重水墨淡彩和喜鹊神态的表现力和趣味性。作品的构图富有新意,是徐悲鸿花鸟画中的精品。
他笔下的梅花树干,浓淡晕写,辅以线条,颇有气势,再以浓墨描绘喜鹊引颈回望,栩栩如生。梅的枝条,刚劲流畅,树静枝拂,鹊跃纸面,喜鹊与所栖树枝浓淡墨色的节奏变化甚妙。画面设色淡雅,用笔老辣,笔墨简练,吸收西画的造型方法、重写实,重渲染设色、有较强的质感,清新明快,怡情悦目。此佳作堪称绝品,多视角地体现了画家把握绘画艺术大局观的超凡能力。
此作以简单凝练的花鸟构图,水墨浓淡勾勒遒劲枝干,转折之间尽显其深厚笔力。作品疏密有致,气韵灵动,一花一鸟透染盎然生机,寓意着画家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期盼。徐悲鸿和他的作品一样,都是色彩饱满而热烈的,这让更多的欣赏者去品味他的创作,看去总是淡淡的,轻轻的,但是忽然在某一个街角,山回路转,奇峰突起,带给观者充实饱满的精神冲击和回味悠长的品读思考。
徐悲鸿的创作巅峰期在重庆。他作于重庆的《巴人汲水》,在北京举行近现代书画专场拍卖中,以1.71亿元成交,刷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香港保利2014年秋拍徐悲鸿的《四喜图》最终以472万港元拍出,超出估价六倍。2015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近现代画”专场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其中,徐悲鸿《双鹫图》以3036万港元成交,超估价约17倍(拍前估价为HKD1,800,00元)。